党课: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贡献.docx
《党课: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贡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贡献党的XX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论述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但却是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统一体。迄今为止,学术界从不同维度对两者分别进行了阐发,但有关两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
2、依然比较薄弱。本文即在对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历史大势,是创造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路径。中国在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出了人类文明的新硕果,深刻诠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正如党的XX大报告揭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XX大报告还站在人类实现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高度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
3、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两段论述都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个性,说明它既有现代化的共性,又独具中国的个性。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这条既蕴含现代化共同特征又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走出这条道路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一)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基于历史、国情与使命的迥异,现代化道路并不能固定一个模式,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
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开启的现代化征程,走过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外源到内生的艰苦探索。早在1933年,申报月干就曾发起过“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当时主要围绕现代化是采取“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展开,主流观点聚焦在中国现代化的路向与手段之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以“五年计划”(规划)为引领,把人民意愿与国家意志共同融入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我国现代化历经“四个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擘画了一幅历时性发展、阶段性超越、动态性演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轨迹与蓝图,勾勒出中国从一
5、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现代化跨越图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五年计划”(规划)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落后局面,党和国家根据发展实际开始编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党中央陆续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党中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要分“两步走”的设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于后来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一五”计划切合实际,执行得好,1953年至1957年的GDP年均增长9.2%,极大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旗开得胜、初见成效。但后期由于特殊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6、二五”计划、“三五”计划、“四五”计划、“五五”计划实施不得力,“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实施成效不足,GDP年均增长率波动较大,现代化进程遭受挫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规划)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效率。“六五”计划是改革开放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邓小平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J在党的十二大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定了,这就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二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
7、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据统计,“六五”计划、“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有较好的实施,GDP年均增长分别为10.6%、7.9%、12.3%、8.6%,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五年计划”(规划)引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8、的质跃。“十五”计划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效果显著。自“十一五”开始,党中央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反映了现代化内涵和功能的转变。据统计,“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现代化有更为实际的路线图,GDP年均增长9.8%、IL3%、7.9%,凸显现代化战略的科学性。“十三五”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下制定的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9、化强国J“十三五”规划全面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亮眼的成绩充分验证了“五年计划”(规划)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支撑价值。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我们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历史轨迹和实践逻辑看,“五年计划”(规划)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有效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源性品格和独立自主的后发优势。(二)统
10、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我们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个“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视角和价值参照。从实践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开辟出来的文明样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表达,是社会主义本质逻辑与文明超越逻辑的有机统一,从关系性向度、制度性向度、价值性向度上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理论范式。从文明演进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优秀文明延续、迭代与创造之路,深度拓展了
11、世界性现代化的内涵层次、深度效度、指标体系,呈现渐进性、并联式、螺旋式的发展态势,构成了不同文明形态交融的时空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了实践探索、目标引领、路径创新的发展逻辑,在横向、纵向坐标上擘画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第一,以经济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富强的现代化强国。经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关键。经济建设是塑造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层面的发展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加快建设富强的现代化强国。第二,以政治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政治文明,
12、建设民主的现代化强国。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核心。政治建设是塑造现代化国家的必备要素,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推进政治制度及其运行体制的现代化,形成高度的政治文明,彰显人民民主的政治光辉,加快建设民主的现代化强国。第三,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持久力量。文化建设是塑造现代化国家的根与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深刻 理解 把握 中国式 现代化 努力 创造 人类文明 形态 作出 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1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