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理论蕴含.docx
《党课: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理论蕴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理论蕴含.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理论蕴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的发展也呼吁着人才的进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方面,时代新人担当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家国情怀是时代新人理应具备的素质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
2、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J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文件都凸显了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于家国情怀培育相关问题的重视。家国情怀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完善,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家国情怀随时代进步、社会变迁、人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作为重要的思想理念、精神动力、高尚品格对时代新人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理论蕴含,有利于从理论维度认识家国情怀在人的心理、思想、行为方面所表现和反映出的独特内涵与特点,从而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把握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推进时
3、代新人的培育工作。一、在心理上形成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人的情绪变化、情感养成是在一定主观感受和情境体验中形成的,心理层面形成的感性与理性认知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家国情怀是人们在心理层面凝结的家国感受,体现于个体在家庭和家族、社会和国家的成长生活过程中,因血缘、地缘等因素而产生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并基于此产生的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论是对家国的认同与依靠,对家国、故乡、山河的依恋与热爱,还是对民族、国家的责任与担当,都是家国情怀在时代新人心理层面的具体呈现。1.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的解读和表达富有时代性特点,这既彰显了家国情怀内涵随历史发展的不断丰富,也体现出家国情怀
4、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延绵与传承。不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强调的提升自我修养直至报效国家;还是“精忠报国”意指的无畏困苦、献身使命;抑或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展现出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直至如今“中国梦”激励着有志青年不断奋斗。可见家国情怀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对家国发展的期待却一直有增无减,而家国情怀的构建基础就是要建立起对国家的认识、相信、认同、归属。家国情怀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一情怀和信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深厚而隽永。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人们热爱祖国、尊重同胞、热爱家乡、增进文化认同、关注祖国发展。危难中寻机遇、风险中求变革,用行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从古至今,中华儿女始终保持昂扬
5、的爱国热情,推动祖国不断向前发展。对家国的热爱和坚守,凝聚和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拼搏向前。爱国作为中华民族最原始、最深沉、最厚重的历史情感,能够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内生动力,让人们在依赖和归属中,为国家和民族不断奋斗。对国家的依赖和归属不仅仅是从空间、地域层面的依赖,更是从心底对国家的尊重和认可。人民熟悉、理解自己的国家,并且认真学习本国的政治和文化,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当前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时代新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也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对国家政策的自觉遵循、对社会主义的奉献与付出。2,对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国作为历史
6、悠久、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们对民族的认同和对国家的认同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密切关联性,要理解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应当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性出发,理解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前时代的丰富蕴含。一方面,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民族身份的认同是指族群内部人民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并根据地缘、血缘、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形成某种共识。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国家主权概念的确立而愈发明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联系更为紧密,个体既从属于国家,也隶属于民族。我国作为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融合于人民的观念意识,当个
7、人的民族自觉融入民族共识之中,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体现为个体对民族发展的关切、对祖国繁荣的贡献以及对人类进步的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面对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民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现状,中国共产党注重引导各族人民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推进各地区综合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了国家的团结统一。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表现在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之中。在理解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之时,要明确爱家和爱国是一致的,引导时代新人树立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忠诚意识,同时引导时
8、代新人把个人的发展利益与民族、国家的利益相关联,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民族的稳定和发展,个体价值实现于为国家、民族的总体利益服务的进程中。3.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的精神家园,时代新人文化自觉性的培育有利于增进国家凝聚力,增进民族心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蕴涵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精神源泉,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孕育和滋养家国情怀的源泉。时代新人家国情怀在文化心理上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一般来讲,文化自觉性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是指能够理解本民族、本国文化
9、的优势与不足,也清醒、客观、辩证地认识异域文化。时代新人应能够正确处理文化中存在的传承与交流、融合与创新、坚守与发展等一系列文化命题,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认同,从而与外部世界形成良性的文化互动关系,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文化是国家立足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的灵魂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基础,文化的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发展之根本,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愈发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我国平稳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归属感的内在来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尊重与敬仰,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0、的遵循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新人应当在人生道路中凸显自己的文化意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学习中华文化,积极践行中国精神。此外,文化自信也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人们对家、国的情感,对民族的自信更加深厚。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韵味也更加凸显,家国文化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发挥了其独特作用。人们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二、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小我”与“大我”培育时代新人家国
11、情怀从本质上要探讨不同层次下,如何看待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国内角度来看,“小我”可以指个人、家庭,“大我”可以指社会、国家。从国际角度来看,又可以从不同层次分析民族立场与全人类立场的关系。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家国情怀是连接个人、社会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人是社会性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个体通过多种关系联合起来,形成共同交往、相互影响的集体,进而构成社会。社会关系是由个人、群体、组织等构成的多重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不同层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育家国情怀的首要前提是引导时代新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是“国家一社会一个人”三元
12、建构的,“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庭是国家的组成单位,国家的兴衰会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无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是实现社会治理,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实还是自下而上的发展,都需要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密切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经历了战争洗礼、经济复苏、探索建设,在此过程中也更加明确了只有国家安稳、发展、繁荣,家庭才能真正平和、幸福、美满。爱国与爱家是一致的,建设国家与个人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现如今,中国逐渐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只有把家与国的关系理顺,实现国家机构完善、社会各方各尽其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培育 时代 人家 国情 理论 蕴含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1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