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docx
《《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二三年三月目录前言IV第一章发展基础-1-第二章总体要求-2-一、指导思想-2-二、基本原则-3-三、发展定位-4-四、发展目标-5-第三章空间布局-6-第四章发展重点-9-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9-二、加快发展现代金融-11-三、创新发展科技服务-12-四、突出发展特色文旅-14-第五章主要任务-17-一、强化互联互通-17-二、深化产城融合-19-三、推动产业协同-20-四、推进品牌建设-23-五、营造多元场景-26-第六章保障措施-27-一、加强统筹管理-27-二、强化政策支撑-28-三、壮大人才队伍-29-四、优化营商环
2、境-29-五、维护产业安全-29-名词解释-31-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核心发展区概念性规划-33-图1: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示意图前言轴线区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空间导引、组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展示城市形象的线性聚落、传承城市文脉的关键载体。西咸新区她处西安都市圈核心区,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空间枢纽,纵贯新区南北、协同东西两翼、承载省域创新要素、体现创新示范引领的新中心新轴线区域,承担着全面推进西安一咸阳一体化、加快实现西安都市圈同城化的战略重任。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新中心新轴线区域建设工作,自2017年迄今,坚持六大建设理念,统筹推动系统性顶层设计,全面推进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轴线
3、线位区域加快贯通,核心区功能显著体现,设施配套趋于完善,全域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实现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规划轴线线位北起泮渭湿她,南至昆明池,全长20公里。规划范围东至绕城高速、西接泮渭大道、北含渭三角洲、南临京昆高速,总用地面积约122平方公里,包括核心控制区15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107平方公里。根据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及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综合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7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新轴线区域是秦创原总窗口功能集中
4、展示区。全面把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赋权赋能,积极履行总窗口先行先试使命和总揽全局担当,强化总牵引、总协调、总服务和总展示职能功能,秦创原建设见效成势,初步形成了秦创原现象,营造了秦创原生态,探索了秦创原模式,打造了秦创原板块,为区域产业发展蓄积了澎湃创新动能。区域格局基本成型。标志性节点项目如期推进,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泮东超高层建筑群、镐京七里镇等初具规模。轴线线位加快贯通,4.7公里新轴线城市天际线蜿蜒成形。域内四大功能区块建设全面铺开,金湾东侧、科统北部、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等区域改拆工作大力推进。点、线、面协同推进,为区域产业发展奠定了多层次空间依托。产业载体累积成势。新轴线区域规划面积1
5、2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总面积累计达到40.9平方公里,可提供至少18万个就业岗位。域内已聚集41个大型项目,多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7个星级酒店,16个5A级写字楼,以及协同创新港、西部慧谷等30个创新平台,产业功能及空间承载力持续增强,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载体选择。城市服务持续升级。宜居配套功能加快完善,居住及配套建筑新增投用约230万平方米,建成3所医院、14所学校,建成区市政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互联互通更加紧密,西成高铁、西户铁路,地铁1号线、5号线、在建16号线同西安、咸阳主城区快速串联。内部路网更加便捷,泮泾大道、中央大街、西安西站站前道路、西宝高速辅道、科统三路等织线成网
6、,为区域产业发展夯实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撑。文化保护成就斐然。高标准推进西周丰京、秦阿房宫、汉唐昆明池等国家级大遗址保护,高质量打造十里洋河文旅带、洋惠渠水利风景带。诗经里、望周博物馆、西安欢乐谷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融合类类项目全面建成。太平遗址被证实为夏时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遗址,将西安城市发展史上溯至距今四千年,为区域产业发展塑造了独特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泮河、渭河新轴线区域段等河流,8条绿道和12个重要绿化节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泮河金湾水面景观工程完成建设,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北池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并蓄水,泮河一期、沙河、渭河南岸、太平河科统段等生态水系建设持续推进,助力新轴线区域成
7、为大西安生态景观建设示范区,为区域产业发展筑牢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基底。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系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现代化西安都市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以西咸一体化为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为导向,以产城融合为发展路径,以特色化产业功能板块为基本承载单元,重点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化发展的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科技服务和特色文旅等四大产业,构筑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新轴线区域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秦创
8、原总窗口形象集中展示区、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彰显区,加快实现核心区同城化,全面带动都市圈一体化。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赋能优势,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提升新轴线区域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坚持开放合作,集聚高端要素。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西安都市圈建设,积极承接西安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溢出,融入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区域合作,稳步扩大开放,不断抬升秦创原总窗口的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国内外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等高端要素流入,并
9、使之实现优化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积极探索多种用地形态,适当调大产业供地的规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进一步完善游泳馆、体育馆、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新轴线区域打造成为高度现代化的综合城市空间。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美丽西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攻克一批节能减碳降污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将新轴线区域建设成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三、发展定位新轴线区域是展现华夏文明的重要承载地,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综合功能的集中
10、彰显区,是体现秦创原总窗口创新示范引领、统筹西咸一体化、支撑西安都市圈同城化、辐射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等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坚持走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高效能社会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生活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一一秦创原总窗口形象集中展示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的创新
11、资源集中优势,以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规划布局城市,以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综合功能提升为抓手,以科技赋能产业、全方位宣传秦创原总窗口为目标,灵活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场景,融合放大品牌宣传优势,提升秦创原科创影响能级,打造秦创原总窗口形象集中展示区。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彰显区。依托新轴线区域内世界级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以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契机,坚持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充分挖掘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文化项目开发为载体,盘活镐京遗址、昆明池遗址、泮河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建设中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打造彰显华夏文
12、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四、发展目标到2027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业基础巩固提升,未来产业市场活力加速迸发。秦创原总部经济带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成型成势,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未来赛道产业头部效应显现,初步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秦创原总窗口形象集中展示区、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彰显区。市场主体数量较2021年增长2倍,区域高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不断涌现,打造至少2个科创品牌,1个文化旅游品牌,1个会议会展品牌,2个体育赛事品牌。一到2035年,向西开放融合优势凸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企业总部聚集地,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
13、生态文明魅力的旅游胜地,区域产业总体呈现“轻资产、重智力、深度开放、高附加值”的业态特征。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成为主流,完整、紧密的产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在现代金融、特色文旅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新轴线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新轴线区域创新引领西咸一体化发展地位进一步加强。第三章空间布局遵循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产业空间总体部署,顺应西咸新区相关上位规划总体要求,以及秦创原总窗口“3+7+N”产业布局,依托城市综合功能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新轴线区域重要产业项目组团布局,总体形成一带、一区、一园、四板块“1114”空间布局体系。图2:一带一区一园四板块“1114”产业空间格局带:即秦创原总窗口新轴线总部经
14、济带。以金湾科创区、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泮东超高层建筑群等新轴线核心区标志性节点项目为承载,营造总部经济产业生态环境,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纵贯南北的总部经济带。区:即金湾科创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和能源金贸区自贸功能区政策、区位优势,汇聚金融、科技、特色平台等领域高端资源,推动龙头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与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在全省率先构建科技魅力凸显的秦创原总窗口创新示范区。园:即泮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以5G、半导体芯片、语音/视觉识别、新能源、基因诊断等产业方向为重点突破,发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聚集区等综合优势,着力打造新区战略性新兴产
15、业核心区,西北地区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区。四板块:以区域内特色资源和重要节点项目为核心,结合新区及周边新城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将新轴线区域划分为中央商务、综合科创、文教创意、科技服务及旅游休闲四大功能板块。其中,中央商务板块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综合科创板块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人才服务与高端商务配套等产业;文教创意板块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国际文化教育、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高品质生活配套等产业;科技服务及旅游休闲板块依托斗门水库片区、十里泮河文旅带,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休闲旅游、滨水旅游等产业。第四章发展重点顺应现代城市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依托新轴线区域发展基础和资
16、源禀赋,结合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省市重点产业“卡脖子”环节、未来产业发展赛道、彰显在地人文特色等领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和特色文旅等四大产业。同时,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实施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布局,为新轴线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金湾科创区、华侨城创想中心、绿地丝路国际中心、昆明池综合旅游会展中心等多个新轴线标志性节点,加快布局总部经济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重点发展高端商务、电子商务、会议会展产业。(一)高端商务面向新轴线总部经济带商务配套需求
17、,以金湾科创区、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泮东超高层建筑群等为承载,加快超高层甲级写字楼集群、五星级酒店、高端商业等生活配套、商务服务配套区建设,打造集办公、裙楼商业于一体的高端总部经济商务综合体。服务和融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和新区“3+7+N”主导产业体系,加快集聚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功能性各类总部企业,配套发展会计服务、审计服务、咨询服务、信用评级服务、法律服务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态,围绕总部经济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发展均衡、专业化程度高的高端商务服务体系。(二)电子商务以新轴线区域商务类功能板块为核心,加强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化,打造跨境电商
18、、服务贸易产业链和生态圈,打造新区电商产业高地。推进电子商务与先进制造、现代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催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向全渠道运营商、供应链服务商、新零售企业转型。鼓励零售业探索“云逛街”新模式,加快发展智慧化、便利化、体验化等新消费业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商业模式创新和品质提升为主线,推进文商旅融合互动,构建“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发展格局。(三)会议会展以金湾科创区和泮东新城科技统筹区等区域为核心,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会展机构紧密联系,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体育、电竞类会议会展,打造相关领
19、域高端品牌。出台“会展+”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会展业与文化、旅游、商贸、咨询、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提升配套产业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会展服务和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文旅提升、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谋划产业展、科创展、跨境电商展等精品活动。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加入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项目协会(IAEE)、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性会展行业组织。二、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以金湾科创区、泮东超高层建筑群为核心承载,以建设秦创原资本大市场为抓手,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能源金融、科创金融、产业金融等现代金融业,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能源金融中心,积极创建国际级科创金融
20、改革试验区。(一)能源金融以能源类企业为主体,以“勘探一开采一加工一消费一废弃物处理”产业链全过程为主线,由各大商业银行主导运用能源期货、能源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打造区域性能源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建立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激活碳汇资产。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二)科创金融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持续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科技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科技金融数字服务平台,提
21、升“政采贷”平台服务能级,面向市场需求,持续完善融资业务对接、路演撮合等功能。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及上市过程中的诉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门槛、优化流程、加强创新,推动商业承兑汇票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技术合同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落地。(三)产业金融以金湾科创区为核心承载,发展服务高效、配套完善、保障有力的产业金融业态。推动基金聚集发展,充分发挥引领撬动和招大引强作用,培育一批新轴线区域领军投资机构,招引落地一批知名基金、投资机构,夯实“母基金+子基金”覆盖“种子一天使一VCPE”全链条、企业全周期的基金体系,为产业链
22、、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推进纳税信息、生态环境领域信息、不动产信息、行政强制信息、科技研发信息等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开放。支持金融机构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信用评级体系、信贷准入标准以及考核激励机制。以“秦创原金融港”核心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大专业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从业人员的招引力度,辐射带动新轴线区域金融机构和企业集群发展。在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产业金融中,推广政银保、政银担等多方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等相结合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支持保险公司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保险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三、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
23、台总窗口,聚焦省市区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以科创社群、科创片区等为载体,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技术交易、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提升科技服务对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关联支撑能力。(一)科技研发以能源金贸片区、泮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为承载,聚焦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领域,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可就地转化的核心技术成果。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专业化中试平台建设,强化中试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中试服务交易机制,鼓励开展测试、验证和熟化等中试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落地。支持人才深度服务科技研发
24、,在金湾科创区建设实体化人才大市场,集成人才公共服务、交流交易、创新创业等综合功能,提供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集聚服务。搭建人才与企业、高校院所之间沟通交流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畅通科企合作通道,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步伐。(二)技术交易以金湾科创区为承载,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国际技术交易惯例和规则,建设国际技术市场交易平台,积极服务和融入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按照一个领域匹配一个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的方式,建立专业化、领域化的技术交易子平台,集聚国内外优质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推动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交流、协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咸新区新轴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新区 轴线 区域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