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docx
《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3年8月14日).a刖S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载入党章和宪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作出具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
2、报告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既有北部山地丘陵林木藏蕤,也有南部海岸线绵延四千公里,山海相连、江河交错;地跨热带亚热带区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数量繁多,水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生态资源大省。同时,广东也是人口和经济大省,仅有17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全国约9%的人口和10.7%的经济总量,统筹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
3、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科学指导和殷切要求。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1310”具体部署,大力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致力于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要求,以法治手段守护好广东的碧海青山,是广东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年来,我省各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
4、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广东自然资源赋,不断创新审判执行方式,持续强化规则引领,努力打造生态法治湾区经验,做到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有机统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以高质量司法护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海洋强省建设。一、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的进程及特点(一)案件审理情况2018年至2023年6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生态环境资源案件64004件,审结62186件。其中,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收案14255件,审结13977件;一审民事案件收案29533件,审结28745件;一审行政案件收案20216件,审结19464件。广东法院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受
5、理情况(件)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环境资源民事案件环境贲源行政案广东法院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审结情况(件)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环境资源民事案件.环境资源行政案2018年至2023年6月,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公益诉讼案件933件,审结946件。受理的案件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6件,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803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4件;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63件,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870件。全省法院共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85件,审结63件,其中诉讼案件收案48件,审结35件,司法确认案件收案37件,审结28件。(二
6、)案件分布情况1 .案件类型分布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方面,2018年至2023年6月共受理14255件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其中污染环境罪2229件,放火罪、失火罪2174件,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1725件,非法采矿罪1364件,非法捕捞水产品罪1038件,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912件,非法占用农用地罪877件,非法狩猎罪522件,走私废物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556件,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23件,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倒卖文物罪、走私文物罪10件,环境监
7、管失职罪2件等。广东法院环境资源一审刑事案件案由分布情: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其他20.8%污染环境罪15.69走私废物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股物罪3.9%非法狩猎罪3.7%非法来放火罪、失火罪滥伐林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6.1%非法占用农用地罪6.2%非法捕捞水产品罪7.3%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方面,2018年至2023年6月共受理29533件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其中环境污染责任纠纷978件,相邻污染侵害、用水、排水、通风、采光、日照纠纷294件,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37件,海洋开发利用纠纷17件,海上、通海水域污染损害责任纠纷
8、5件,船舶污染损害责任纠纷10件,海域使用权纠纷17件,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纠纷2265件,土地、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承包、租赁等合同纠纷25297件等。广东法院部分环境资源一审民事案件案由分布情况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承包合同纠细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纠纷相邻污染侵害、用水、排水、通风、采光.探矿权、采矿权纠纷、探旷权、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给海域使用权纠纷环境资源行政案件方面,2018年至2023年6月共受理20216件一审环境资源行政案件,其中环境保护类行政案件3117件,土地类行政案件8634件,资源类行政案件2086件,农业、林业、渔业
9、、牧业类行政案件1839件,水利类行政案件328件,地矿类行政案件56件,能源管理类行政案件11件,规划类行政案件4145件。广东法院环境资源一审行政案件案由分布情;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土地林业资源规划渔业农业环保水利地矿能2.案件地区分布全省环境资源案件分布相对不均衡,珠三角地区法院环境资源案件受理数占全省55.79%,粤东地区法院占8.63%,粤西地区法院占13.71%,粤北地区法院占21.87%o广东各地法院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受理情况(件)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案敛(三)专业化建设情况为有效统一司法理念,集中司法资源构建专业、高效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近年来我省法院不断加
10、强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建设,推进全省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机制的进一步铺开和实质化运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专业机构设置逐步推进。全省法院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稳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和队伍建设。目前已有省法院和8家中院、4家基层法院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或法庭,多地法院通过设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庭或在旅游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等方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伴随专业机构的持续运转,各地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人员配备、审判职责也在逐步规范化、合理化,多地法院在强化两级法院联动,形成上下协同、对口指导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二是集中管辖机制有效建立。为有效解
11、决跨行政区划环境污染生态治理难题,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我省法院自2020年1月1日起由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清远6个中级法院以及广州海事法院管辖全省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形成“6+1”模式。在多个地市试点开展一审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在广州海珠法院、深圳龙岗法院、珠海斗门法院等基层法院建立地市一审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模式,形成集聚优势,为深化环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供有益经验。三是归口审理模式日益完善。省法院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各地法院也先后探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或“二合一”归口审理模式,通过统筹适用刑事
12、制裁、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手段,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共有省法院和10家中院、7家基层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或“二合一”归口审理。四是专家咨询制度持续健全。我省法院于2017年6月在全国较早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于2020年6月完成第二届39名咨询专家选任,今年正在开展第三届专家选任工作。专家库的建立和运用,能够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事实查明难题,为案件中的技术专业疑难问题审理提供有效智力支持。二、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理念及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对新时代新征程
13、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近年来,广东法院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方向,坚持理念先行,以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人民至上、最严法治、系统保护等理念为指导,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一)坚持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省各级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奋力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14、,持之以恒地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提供司法服务保障。在卓某走私珍贵动物案、非法出售蚯蚓电捕工具案、海龟保护区海洋开发利用纠纷案、洪某在红树林非法狩猎案等案件中,严格贯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依法惩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公益诉讼案、海珠湿地某汽修厂环境污染责任诉前化解案、彭某等污染海洋环境责任纠纷案等案件中,积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创新形式多样的裁判执行方式和生态修复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珍惜和爱护生态环境,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全省各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
1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以及广东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有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部署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找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之间的平衡点,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在某电子公司污染茅洲河行政处罚案、某服饰公司污染练江公益诉讼案等案件中,依法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严惩重罚,推动巩固珠江等重点流域环境治理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同纠纷案、深圳某容器公
16、司碳排放配额行政处罚案、深圳某新能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等案件中,依法审理涉碳排放权交易、碳配额行政处罚、绿色金融投资等新类型纠纷,为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保障碳排放配额制度顺利实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司法力量,助推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三)坚持人民至上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为环境资源审判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司法需求。全省各级法院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噪声污染、农村环境治理等突出环境问题,依法严惩污染大气、水、土壤等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污染环境犯罪,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民事侵权案件
17、的审理力度,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让人民群众亲近蓝天白云、河清岸绿、土净花香,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在某光电公司超标排放废水废气案、某村民小组诉市政局土壤污染责任纠纷案、司徒某戌等非法倾倒毒性工业固体危险废物案等案件中,依法对各类污染行为予以惩治追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水质、清洁环境的期盼。在某房地产公司电梯噪声污染案、“荒山野鬼”录音噪声诉前禁止令案、震楼器噪声扰民案等案件中,运用依法裁判、发出诉前禁止令、发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化解噪声纠纷,守护人民群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公开审判重大案件、发布环境司法白皮书、召开新闻发布
18、会等多种形式活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倡导全民共同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四)坚持最严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全省各级法院强化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坚持法律底线、生态红线不可触碰的理念,加大环境司法保护力度,通过专业化的审判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生态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运用好刑事打击、民事制裁和行政诉讼等法律武器,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把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加大惩治和依法追责贯穿于司法保护全过程,依法严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
19、、重点行业、针对重点对象的环境资源污染破坏行为。在林某泉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判赔29.6亿元高额赔偿,在某养殖基地擅自占海造地案中并处海域使用金十六倍罚款,在某垃圾处理厂固体废物污染案中判赔1.3亿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司法案件,坚决释放依法惩治的强烈信号,让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真正“长出牙齿”。(五)坚持系统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省各级法院深入贯彻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功能,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格局。主动延伸环境
20、司法职能,借助司法建议“抓前端、治未病”功能,促使国内首部规范硒资源保护与利用地方性法规出台,推动淘宝平台对蚯蚓电击猎捕工具、“震楼器”等商品采取监管处置措施,推动百度贴吧全面屏蔽涉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网络信息,助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环境资源纠纷。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依托山川水脉走势在全省建立了40余个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全面加强跨行政区划法院之间的沟通协作,深化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联保共治新格局。三、广东环境资源审判的亮点及成效近年来,全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21、大部署,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持续开展环境司法改革,推动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更新观念、完善机制、狠抓办案、加强指导、总结经验等方式,全力实现环境资源审判的跨越式发展。(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工作大局更加有力一是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全省法院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生态
22、保护红线制度,准确把握“两山”理念基本要求,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广州中院依法判处非法收购穿山甲747公斤的陈某安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5万,严厉打击伤害野生动植物行为,加大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或以其他方式实施野生动植物及制品非法贸易、非法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广州法院审理卓某走私珍贵动物案,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彰显了严厉打击和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坚定决心。广东高院依法审理全国首宗网售电蚯蚓机生态环境侵权案,判令出售电击猎捕动物工具者承担生态
23、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该案的成功审理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加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依法惩治在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垦、开发或修建建筑物以及排污倾废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海岸线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恢复等美丽海湾建设。加强珠江、韩江、鉴江、练江等重要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流域系统管理,深圳法院审理德某宝公司污染茅洲河行政处罚案,依法支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处以罚款。汕头法院审理某服饰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判决向练江偷排印染废水的服饰公司赔偿环境污染损失近150万元,促使该公司改进生
24、产工艺和设备,有效推动练江周边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上述案例助推茅洲河、练江等重点污染流域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及治理成果的巩固,从“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二是积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己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将二者统一、实现双赢,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多层次、全过程。近年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环境 资源 审判 白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