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艺术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艺术教育的一席之地一、来之不易的一席之地(2)(一)学校艺术教育的起步:改造旧教育与学苏联1、小学美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2、中学美育的主要目标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二)学校艺术教育的停滞、被破坏:美育地位的动摇与丧失(三)学校艺术教育的复苏和建设:地位的再确立与步入正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1986年9月,国家教委成立第一个主管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艺术教育处2、198612月成立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3、1989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四)学校艺术教育的
2、繁荣和发展:高度的重视与丰硕的成果(1993年)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7)(一)人需要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时,还是从社会现实方面去考虑,可以说,人人都需要艺术,人人都应该成为艺术家(二)人需要艺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教育需要艺术(三)机遇与挑战1、中小学艺术教育获得的成绩主要有:建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艺术教育优秀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策的中小学艺术教材2、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小学艺术教
3、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学水平不高等。第二章艺术教育的两大顽症一、艺术教育不艺术一一非艺术化(23)(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化问题1、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在德育功能的发挥上的区别:艺术化的艺术教育注重让学生对艺术本身的领悟,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注重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艺术化的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重在以理服人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主要教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主要是通过艺术作品所提供的具体场景树立学生正确的
4、思想政治观念(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智育化问题二、普通教育不普通一一专业化(42)1、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片面的收到了重视,有的甚至把艺术课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掌握艺术知识技能成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没有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主要采用简单模仿、重复操作甚至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着重在学生参与的艺术活动之中结合着进行教学。可能获得表面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往往是以牺牲一大部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2、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占据艺术教育主导地位,导致变成单纯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原因:这一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这一问题得以催发的教育大环境
5、这一问题得以滋长的社会大背景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也是艺术教师不熟悉普通教育教学方法造成的。3、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处于何种地位: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是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是整个中小学艺术教学的基础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最终或主要目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为目的,以中4、小学生现有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所选择编排的艺术知识技能。5、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整个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任础,是中小学艺术教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之一。6、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掌
6、握艺术知识技能。7、中小学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活动中结合着进行学生在兴趣中自愿学习8、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应尽可能的在艺术活动中结合着进行,而不是孤立、专门的进行。第三章艺术教育的三条原则(65)一、参与原则(66)1、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应如何贯彻好参与原则?艺术教育遵循参与原则,关犍是既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的艺术活动过程,又能巧妙的把艺术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具体来说:(1)艺术教学要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全身心参与的积极活动过程:并尽可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受既外显于操作性的行为之中,又内化为心灵体验之中。(2)艺术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参与
7、和即兴创造提供氛闱和机会,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3)艺术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也掌握了艺术知识技能及表现技能。(4)正确处理或灵活协调奸动与静、师与生、主动与促动、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动与静(参与原则并不是味的要求动的参与而排斥静的参与,必须动静结合,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艺术教学活动之中)师与生(艺术教学中国如何处理好主动与促动的关系,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怎样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动与促动(参与原则并非一味强调学生对艺术的主动参与,而否定促进参与)过程和结果(参与原则既注重参与活
8、动的结果,也注重参与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参与活动过程的重视往往要超过对参与活动的结果)2、对学生的艺术参与活动创造优良的物质环境,从两方面下手:优美的大自然是艺术教学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迷人场所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教室里、没有多少活动余地的座位上解放3、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的人创造和提供亲身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培养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二、愉悦原则(84)1、愉悦原则的内涵: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他们充分感受艺术的愉悦,这既是
9、艺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个前提条件,也是中小学艺术教学的目的之一,愉悦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目的与手段二者的统一体2、遵循愉悦原则进行艺术教学: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学生主动而愉快参与艺术活动同样是艺术教学愉悦性得以产生的条件和主要标志遵循愉悦原则进行艺术教学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形成师生的情感共鸣,更要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致3、怎样有效的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致:学生良好心态以及艺术兴致的保持,主要依靠两方面强化:学生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教师或其他学生所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三、融合原则(94)1、我国艺术教育不如别人开展好的原因:我们的课
10、时往往是虚的,人家的课时是实的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不如人家,这是我国艺术教育落后的最大症结2、融合原则要真正付诸艺术教学实践的条件:艺术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广泛的艺术修养,以便能清楚的看到他正在进行的教学工作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艺术课教材所选内容及其编排方式,必须为艺术教学遵循融合原则提供广泛的空间学校必须提供必要的设备3、综合性教学体现为: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的综合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4、音乐、美术课之间遵循融合原则进行教学第四章艺术教师的四维定位一、不是专业工作者,而是教育工作者(IU)艺术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首先取决于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其次才取决于其艺术水平的高低二、不是冷面裁判员
11、,而是热情欣赏者(114)教师首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交往时保证自己的位置,称职的艺术教师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但最本质的身份是学生艺术活动的欣赏者三、不是单向专攻型,而是全能博学型(117)真正称职的艺术教师,除了能熟练掌握所教科目的技能技巧与基本理论之外,还应该对所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素养四、不是低俗轻浮型,而是高压庄重型(118)艺术教师的美的风度:1、这种风度不等同于时里的外表2、不是言行上可以表现艺术学科的雍容华贵3、艺术教师要让自己的风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教育的因素,就应该使自己的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协调融合。第五章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12、一、走出评论误区(121)1、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朝既定目标行进的导航系统之,通过发挥其对教育的导向、调控、激励、鉴定等功能,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2、评价艺术教育的标准:是否实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既定目标3、评价艺术教育的基本点:从艺术和艺术教育自身的价值出发去评价艺术教育4、艺术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非所谓的辅德、益智、健体的价值5、评价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否,要看其着眼点是否放在全体学生身上,成功的艺术教育,能在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艺术欣赏及表现能力二、澄清教育观念(126)1、强调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非不要
13、培养艺术尖子2、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并非不要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3、强调确立艺术教育的应有地位并非不要提高艺术教育的自身水平4、强调课堂教学主渠道并非不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5、强调培养艺术兴趣并非不要传授艺术知识技能6、强调优化教学过程并非不要考虑教学结果7、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非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提高自身水平(132)1.1994年国家教委决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结束了高中不开设艺术课程的历史。3 .要发挥艺术教育的智育功能是有条件的:艺术教育必须是独立存在的、审美的、(艺术化的),而不是智育化的。4 .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突出的表现是把艺术
14、教育的木点放在(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上。5 .愉悦是艺术审美体验的结果,享受艺术愉悦的途径便是对艺术进行(审美体验)。6 .艺术的价值并非求真、求善,而主要是(审美)价值。7 .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其教育过程更能给人以(快乐和享受)。8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与爱好)9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10 .根据我国中小学音乐素质现状调查显示:(创作教学)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3 .艺术教学原则的探讨是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的方面。4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艺术教学方法是“听讲式”的教学方法。5
15、.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感性成长。6 .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作为种道德的教育而产生德育效应的。1 .国家教委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是在(1989年)2 .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异质同构)3 .(2000年大趋势作者是(奈斯比特)4 .1994年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讥这项法令把艺术课程增列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5 .在我国艺术教学中,最主要的艺术融合教学形式是(音乐与美术融合)r陈蒋蕾老师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这种教学被称为音乐(唱游教学)7 .音乐教学能改善儿童的空间智
16、力,1983年美国的肖博士和劳舍尔博士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莫扎特效应)8 .称职的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气质和风度,教师的风度具有鲜明的(示范性)9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成(正比关系)10 .在1987年通过了艺术教育法讥并决定把每年5月18日到23日定为国家中小艺术周的国家是(法国)1.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症结在于(课本编的不好、教师教得不好)3 .艺术教学强调动静结合,其中的“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属于中层次的动有(交流讨论、师生问答、即兴表演)4 .杜卫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美育立体化原则,建议在音、美教学中试行多要素结合的教学法,包括的要素有(音乐、
17、美术、文学、影视)1.中小学艺术教育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1)对艺术的兴趣是中小学学生学习艺术的主要动力。中小学艺术教学的基础性主要是艺术学习的兴趣。艺术兴趣是学生在艺术方面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血果没有艺术兴趣,个体的艺术学习将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学校艺术教育也不可能完成既定任务和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3.简述艺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艺术与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艺术具有教育性和教育具有艺术性。(1)艺术具有教育性。艺术若无教育性,就不可能成为教育的内容,甚至就不可能有艺术教育这个提法。教育具有艺术性。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靠教育艺术来进行。3)艺关的核心概念是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教育学 课程 知识点 梳理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