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规划.docx
《阜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规划.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阜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规划第一章十三五发展成就与十四五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旅体广新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事业发展繁荣有序,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一)发展成果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始终坚持将时代精神与颍淮文化相结合,紧扣三大重点,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十三五”期间,获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7个,参加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5个,获评国家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1个,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4项,获评省级戏曲孵化计划项目6个。其中,淮河琴书轧狗风波斩获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
2、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小戏争爹入选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梆子戏扫帚书记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曲美好安徽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梆子戏作品花好月圆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安徽省委宣传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田汉戏剧剧目奖、中国田汉剧本文学奖三等奖。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十三五”期间,阜南台家寺遗址获批第八批国保单位,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新增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2处。新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1人,现有
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89人。新增省级非遗项目8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28项、市级非遗项目77项。文旅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文体旅产业结构优化,文体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民营法人单位7000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9个,文化产业集群专业镇2个。界首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界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十三五”以来,全市A级及以上景区由11家增长到35家,星级旅游饭店5家,星级农家乐77家,旅行社62家。接待游客由
4、2016年的2008.2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1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97.3亿元增长到240.01亿元(2020年接待游客1922.5万人,旅游总收入129.9亿元),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快速发展。持续推动广电新闻出版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十三五”时期,全市1826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报刊77万多册(份),并全部接入“安徽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数字化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5个县(市)融媒体中心实现挂牌、运营,全面完成阜阳市卫星户户通工程76000户建设任务,全市8个县市区1819个行政村实现应急广播终
5、端全覆盖。2018年,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域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并获评“全国基层广播电视统计工作优秀集体”。“十三五”末,全市共有公开发行报纸期刊7种,累计出版发行报刊8774.51万份(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新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7个,增长81%。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2个,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57个、健身路径2223条、小型室内全民健身中心84个、多功能运动场84个、足球场地122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67个、示范晨晚练点109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
6、积从0.58平方米提高到1.93平方米,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市、县(市、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民小区(自然村)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累计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2324场、农村体育活动场次23487场。“十三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一批生态停车场,新建旅游厕所279座。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创新文体活动形式和方式,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十三五”以来,承办了全国风筝锦标赛、全国国际跳棋精英赛、全国射箭比赛、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安徽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一批在省内乃至
7、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赛事。参加了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第一、二、三届健身休闲大会,省第八、九、十、十一届“美丽乡村”农民篮球赛及安徽省省市县三级联赛总决赛等体育赛事,均获得较好成绩,展示了阜阳群众健身水平,提高了群众参与健身热情。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全民健身形式内容,开展“线上”健身服务,提供“网上”健身指导,组织“云上”健身竞赛,先后组织参加全国健身气功五禽戏网络视频系列大赛、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舞蹈、广场舞、健身秧歌、健身气功、特色表演等线上比赛,开启疫情影响下的全民健身新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二)发展问题“十三五”期间,文旅体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
8、、不充分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要素发育不充分,文化和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融合发展不深,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培育不足,产品单一化格局急需突破。二是文旅体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高层次人才较少、专业人员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群众的多元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均衡,城区和乡镇之间差距较大,乡镇体育工作和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五是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力度不足,各县(市)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已步入正轨,但运营管理存在
9、缺陷,未完全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益。六是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仍需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舆论引导能力和实际传播效果有待提升。七是存在文化、旅游、广电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要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发展的背景与趋势,迎接新时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区域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和旅游作为区域一体化重要的内容和载体,“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积极作为
10、,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与苏州市结对合作帮扶的发展机遇,广泛开展文化旅游领域交流合作。借力长三角的开放门户、创新模式、雄厚资本与区内外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与双向互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联通中原经济区的开放枢纽,打造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济格局转换呈现新态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家“内循环”与“双循环”良性健康发展格局中,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是重要的支撑与抓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国际出境业务暂时性萎缩回流叠加成国内市场潜力,共同促进国内市
11、场巨大的增长空间。研判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把我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顺利转化成发展优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应质量和产品质量,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的消费潜力。高新科技赋能提供新引擎。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技术的不断普及,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发展的智慧化、数字化程度快速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R/VR/MR.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速度与提升进程。“十四五”期间,借助新的科技,打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
12、新的全面变革,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高质量发展。交通格局变迁提供新动力。我市区域优势明显,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东部门户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是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交通便捷,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商合杭高铁和郑合高铁、建设中的阜宿淮城际铁路、规划中的京九高铁构成了阜阳市“米”字型高铁枢纽格局;高速公路与国省道公路网四通八达;阜阳机场作为皖北地区唯一一家民用机场,随着机场升级为4D机场标准,旅客保障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十四五”期间,快速交通的网络化发展,极大缩短了主要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极大
13、延伸了消费市场的空间半径,为我市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腹地。人口红利释放广阔新需求。“十四五”期间,我国低水平人口增长与老龄化趋势,为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市场转换的行业机遇。人口快速增长态势的遏制,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之间紧张关系趋向缓和,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基础;老年群体形成的文化消费需求将成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低龄健康老年人规模增长,文化旅游消费率的不断提升,有效地推动健康、养老等老龄事业以及文化、旅游、度假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作为人口大市,自身市场规模巨大,加上在河南、山东等周边客源省份人口红利变换驱动下,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14、,“十四五”期间,对文化和旅游市场有效培育与开发,能够形成有效的经济发展引擎,夯实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二)面临挑战国际政治经济百年变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百年变局以来,国际政治格局面临大调整和大变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深刻影响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格局,给我市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动机、出行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传统的市场结构与发展格局,给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发展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在入境旅游受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情况下,各地更加注重
15、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旅游业将成为各地“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发力点,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全媒体时代舆论阵地的挑战。身处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时代,国际国内舆论斗争不会停歇并且将越来越错综复杂,斗争的攻防和阵地的争夺对媒体宣传战线是历史性大考,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文旅产品转型升级进展缓慢的挑战。我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但文旅资源存在浅表粗放式开发利用,符合市场趋势的休闲度假产品培育不足,要素产业链发育不健全、不充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十四五”时期文旅产品提档升级任务繁重。第二章“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
16、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及阜阳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留住消费、引进消费两篇文章,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17、和落脚点,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提升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实现文化和旅游强市为目标,以“五个一批为抓手,推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实现新阶段现代化美好阜阳作出新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和释放市场需求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高文化和旅游供给产品体系对文旅
18、市场需求的适配性,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获得感。(二)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提质为抓手,着力优化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政策,加快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统筹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丰富产品内涵,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市场治理能力,释放文旅体消费潜力,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品质提升。(三)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原则,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系统观念,找准文化与旅游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
19、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四)坚持改革共建共享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深层次改革,发挥改革整体效应。以市场为主体,通过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发展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格局。加强文化和旅游供给侧改革,实施文化和旅游惠民工程,提高城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与均等化,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全民共享。第三节总体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
20、产品供给力与创新力大幅增加,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惠民、旅游利民、旅游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成高效、均等、便捷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传奇皖北文旅发展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与华东地区合作交流的东部门户、具有颍淮特色的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1.市博物新馆、市图书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大剧院开馆运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以上。2 .创作一批优秀艺术精品,至少推出3-5部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大戏,一批小型优秀作品。力争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评选中取得突破。3 .完成20处全国、
2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或抢险加固工程,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100%o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实施6处革命文物维修工程,推出3个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2个,代表性传承人达1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40个,代表性传承人达6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00个,代表性传承人达110人。5 .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2家,力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到12家;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达1家;力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12家。6 .旅游
22、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国内外游客年接待量达到4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20亿元。第三章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在创作中自觉融入阜阳元素,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讲好阜阳故事、传播阜阳声音。第一节强化文艺剧本创作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强化创作指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把握正确导向,弘扬时代旋律,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时间节点,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抗洪防疫、乡村扶贫与振兴发展等重大题材,加强创作主
23、题谋划引导力。统筹规划文艺作品创作,强化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管与指导,建立健全文艺创作规划的实施与评估机制,推出系列体现时代特征、彰显阜阳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创作。提高文艺创作扶持力。注重文艺剧本市场适应力,逐步增加对艺术创作生产的投入,把艺术创作纳入市、县(市)区各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加大创新型文化艺术团队建设,提升文化艺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民间艺术力量,扶持艺术市场创作与运营主体。建设一批文艺创联基地,加强对剧本、编导、编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和优秀创作人才的资助,激发艺术创作工作者创作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专栏:文艺剧本创作1 .重大革命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题材:阜南县(嗨子戏半
24、截皮带)、临泉县(烽火顺昌、南下)、颍上县(淮畔英雄王克勤)、颍泉区(四九烽火)、阜南县(诗朗诵赞歌一曲颂“全会”、五中全会报喜讯)、颍东区(顺昌保卫战、顺昌忠魂)等。2 .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等重要节点题材:界首市(大戏亲情)、阜南县(淮河琴书领袖泪、快板快板声声唱全会)、临泉县(孩清父贪一任官、最后一站、李二牛的戏、皖北风云、一颗枣树、英烈蕴华、曙光初照)、太和县(书记的儿子)、颍州区(歌曲南湖红船、党旗、金扁担、人民公仆之歌)等。3 .新时代题材:界首市(扁担戏)、阜南县(文化大院歌声扬、双喜临门)、太和县(尽瘁荆州)、颍上县(分享才是幸福)、临泉县(颍泉河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阜阳市 十四 文化 旅游 发展 改革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