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docx
《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2年12月19日,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度第六批拟立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批准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付勇男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章海凤女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起草、撰写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1政府大力助推力敏针刺技术产业化发展力敏针刺是付勇教授团队历
2、经15年不断探索研究,在敏化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力敏针刺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在防治疾病、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关于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文件中,鼓励提升中医药服务业水平,积极打造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推广热敏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加大宣传和品牌效应辐射推广力度。1.1 2力敏针刺技术治疗多种慢性难治性病证具有独道优势力敏针刺是指将适宜刺激针具作用于力敏脸穴上,从而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的功效,能够预防及治疗多种疾病。
3、力敏针刺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风(及其后遗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等疾病,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开展了多中心临床研究,共观察了22种不同疾病5217例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较传统针推疗法平均提高了24.17%,且近5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力敏针刺治疗患者27961例,总有效率可达96.3%。2.3 规范力敏针刺技术操作,助力特色技术推广力敏针刺相关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4、,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力敏针刺相关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医疗机构达124家,直接服务患者人群达103.6万人,在多个疾病应用上已经走出了省门,辐射全国,但是操作规范仍无标准。力敏针刺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势,但是月俞穴敏化理论认为腌穴是动态的,因此在实际临床中,疾病的敏化脸穴探寻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在治疗操作中快速准确找到疾病的敏化腌穴,保证疗效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因盲目和不规范的手法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急需规范力敏腌穴探查准备、探查部位和探查方法,以及力敏针刺操作步骤等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特色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进力敏针刺技术的国内外广泛推广,助
5、推江西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特色优势中医技术“走出去”。因此,建立完善的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是推广和传承这一中医药经典的必要途径。2.4 合理的人才支撑团队保障力敏针刺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建立标准编制组现有人员3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全国青年岐黄学者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人,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于人才培养对象2人。标准编制组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省厅级课题2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发表著作13部,SCI及北大核心期
6、刊论文37篇。这为本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人员保障。三、主要起草过程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以达到充分发挥标准对力敏针刺技术操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标准的制定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就本标准的制定编制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贯彻执行,标准编制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收集、整理、学习与本标准相关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单位出台的关于力敏针刺相关的政策文件,力敏针刺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一)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医院、社区等,详细了解力敏针刺技术方面的操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三)积极推动标准立项。2022年10月标准起草小组将标准立项所需的立
7、项建议书及标准草稿等材料提交并上报至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参加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标准立项评审会,就标准的立项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等作了详细汇报,并较好地回答了与会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顺利通过立项。(四)有序推进标准的编制进度。在充分掌握文件资料、调研以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搭建了标准文本的框架,并结合标准起草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分工标准编制任务,同时明确了工作进度及时限要求,为了保证标准文本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草小组先后多次在小组内部召开讨论会,对编制文本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标准草稿、工作组讨论稿。(五)广泛征求
8、意见,不断完善标准文本。为进一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标准起草小组先后多途径、多层次就本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邀请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民政学校等单位专家线下共同研讨标准文本。标准起草小组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先进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结果验证,进而将技术参数标准化,标准所有技术参数均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熟化,效果稳定,可
9、操作性强;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部分内容科学合理,符合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准则,同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以GB/T12346-2021月俞穴名称与定位、GB/T33416-2016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编写通则,力敏针刺临床操作实践经验和技术研究为制定本技术规程的重要依据。(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与其它相关标准没有矛盾之处。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编制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先进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刺 技术 操作 规范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