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DB11T-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二。二三年三月项目名称: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20221143承担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 任务背景11.1 任务来源11.2 起草单位11.3 主要起草人12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2.1 必要性12.2 意义43 主要工作过程43.1 标准申报43.2 起草工作大纲43.3 列入制定计划53.4 标准开题和启动阶段54 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54.1 制定标准的原则54.2 制定标准的依据64.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65 文件的主要技术内容75.1 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研究
2、进展75.2 文件内容框架95.3 范围95.4 术语和定义95.5 遥感监测技术流程105.6 遥感数据准备与预处理115.7 监测信息提取126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147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147.1 国内同类标准水平对比147.2 国外同类标准水平对比158 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159 实施标准的措施1610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6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背景1.1 任务来源为夯实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贯彻落实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 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支撑北京市、各区以及各专题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 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经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申请,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并 将本文件列入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项目名称 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221143。由北京市生态环境 监测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牵头开展,要求2023年11月底前完成标准报批工作。1.2 起草单位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起 草编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1.3 主要起草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令军、鹿海峰、李琪、刘保献、赵文慧、张蔷、陈韵 如、秦丽欢、周伟奇、王佳。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1必要性落实国家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
4、出,“坚 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二生态环境监管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系统监管理念要求创新监管方 式、提升监管效能。遥感技术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天眼,必将成为一体化保护和 系统治理的重要手段。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强 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 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不断完善生态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环境 质量预报预警,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生态环境 数据一本
5、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J遥感监测能够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和标 准化等要求。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 (2015) 56号),强调“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强化卫星遥感 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 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 星并组网运行;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 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加快多平台遥感建设基础工作是摸清家底、 掌握动态的重要手段。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环监测
6、(2021) 117号),要求“推进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构建高低轨组网、多手段综合、能力 完善、响应快速、有序衔接、自主可控的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加快形成全方位、 高精度、短周期遥感监测能力,提高遥感技术与遥感监测结果的业务化应用水平二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 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环办监测(2020) 9号)中提出“经过3-5年努力,陆 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政府主 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格局建立健全,科学独立 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基本形成,监测数据真、准、全得到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监 测能
7、力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健全监测评价制度”。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制度是推进北京市生态环境领域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北京市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 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提出要“建成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状况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京政发(2021) 35号),强调“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8、”,“研究制 定重要生态空间监管技术规范,探索推进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实现 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有效衔接二落实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在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应用O为 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参考国家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技术规范(HJI92-2015)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北京市实际状况和生态管理的需 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多方力量编制了地方标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 范DB 11/T 1877-2021,首次提出并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适用于北京市超大城市 特征、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并重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客 观反应北京市及各区的主要生态
9、环境问题,全面评价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积极推进把北京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人居适宜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经过多年飞速发展,我国空间基础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遥感从最初的可见 光发展到全波段、从传统的光学摄影发展为光学和微波结合、主动与被动协同的 综合观测手段,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因其具有覆盖全面、定期重 访等特点,能够弥补传统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时空精细度不够、监测时间成本和人 力成本高的不足,为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等提供了客观、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 是支撑大气监测、植被监测、水质监测、执法督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的重要 技术手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中的大部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可
10、以通过 遥感监测技术获取,因此有必要构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以遥 感技术为主要监测手段,推进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以全面、及时反映北京市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为生态管理提供有力支撑。2.2意义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是落实中央要求要加快推进生态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具体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建设方案,要求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因此,北京市生 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对于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是落实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环 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于2021
11、年发布了生态环境质量评 价技术规范,准确、及时、全面反映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生态 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规范了遥感监测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中的使用流程, 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力支撑,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3主要工作过程3.1 标准申报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的酝酿和总体设计于2020年开始。北 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技术调研并收集相关文档,为规范制订工作做好准备。2020年9月,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向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北 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为本标准申请立项。3.2 起草工作大纲本标准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具体组织开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12、境研究 中心参与该技术规范的设计、讨论工作。按照北京市标准化办法(政府令(2022) 305号)有关要求,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各单位 按照分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前期项目申报、文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 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讨论确定了开展标准编制工作的原则、程序、 步骤和方法,并起草了撰写大纲。3.3 列入制定计划2022年3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 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京市监发(2022) 30号),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监测技术规范作为第20221143号列入计划。3.4 标准开题和启动阶段2022年3月1日北
13、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召开了启动会,会议确定了 确定了技术规范编制大纲、分工安排和时间计划。2022年3月-2022年7月,标准编制组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梳理了遥感监测获取的评价指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明确了遥感 监测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遥感数据获取、指标提取和成果归档的技术 要求。充分征求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意见,经多次内部研讨后,形成初稿。2022年8月18 0,标准编制组邀请了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 究院的相关专家召开了专家咨询会。专家组听取了编制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资 料,
14、认为研究技术路线科学合理,资料齐全,编写规范,并对初稿提出了切实可 行的建议。2022年9月-2023年1月,根据专家咨询会意见,结合内部讨论结果,对初 稿和编制说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2023年2月,将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报北 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审批,并讨论修改,形成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 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4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4.1 制定标准的原则标准的制定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应坚持严谨的技术方法与规范流程,确保监测结果的 一致性,采用已有遥感专
15、题产品前,应对其精度进行验证和评价。对评价区域进行全面遥感监测,并结合调查区域的具体特点,对集中建设区、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和重点生态工程开展专题监测。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需求和区域具体情况,涉及到的遥感数据源时空连续 性高、容易获取,方法容易实现,监测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确保常态化监测。4.2 制定标准的依据技术规范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规范、标准如下:GB/T 14950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9612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GB/T51346城市绿地规划标准CH/T 6003车载移动测量数据规范HJ 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
16、156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HJ 117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一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DB11/T 1877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4.3.1 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文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等生态环境保 护法律法律的相关条款,对现行生态系统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补充,完 善了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的技术标准,规范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中生态遥感监测数据的获取和相关指标的计算。4.3.2 与现行标准的关系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关系。生
17、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用于北京市域及各区、集中建设区、生态保 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和重点生态工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规定了基于地面调 查和遥感监测的评价对象、方法、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等内容。本文件从遥感监 测技术层面,针对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保证流程的规 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年际间数据具有可比性,不涉及后期的评价工作。5文件的主要技术内容5.1 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长期生态研 (International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ILTER)逐渐建立,成为全 球表层过
18、程观测网络之一。其中,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LTER)是世界上第 一个国家尺度乃至洲际尺度的长期生态研究网络,于1980年启动。其宗旨是通 过多时空尺度观测和研究生态科学,以认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其提供的 生态系统服务,从而可为政策制定提供关键的科学支撑。监测指标体系囊括了生 态系统各要素,包括生物种类、植被、水文、气象、土壤、降雨、地表水、人类 活动、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等。遥感监测技术手段在LTER起到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其研究项目中被广泛 使用,而这些项目也以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合作
19、为主。如俄勒冈州H. J.安德鲁斯实验森林站以遥感 监测手段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演化、林分种群动态等监测与研究;Cedar Creek Natural History Area研究站采用遥感监测手段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陆地边 界变化;巴尔的摩生态系统研究站通过遥感监测手段重点关注城市地区建筑、社 会、生物以及水文等的动态变化;亚利桑那-凤凰城研究站通过遥感监测的手段 研究城市中生态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系统格局与 过程的作用等相关研究。地球科学的观测一直是NASA的主要使命,主要项目涉及到农业、气候变 化、自然灾害、生态系统保护、空气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遥感监测。其中生
20、态 保护方面,NASA致力于利用遥感数据观测、分析及预测在气候变化、极端天气、 人类活动等背景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如研究团队利用遥感监测的手段监测黑熊、 灰熊等野生动物以了解其物种资源信息。空气质量监测方面,NASA项目团队通 过遥感监测手段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将结果数据纳入到空气质量指数中,为公众 健康与空气质量治理等提供积极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持续增加,快速、及时、 准确掌握生态环境质量演变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遥感技术成为最基本 且有效的手段。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多种 生态系统的森林植被生态质量、作物产量等方面得到广泛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T 生态环境 质量 遥感 监测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3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