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代作业设计)目录第一章总论11. 1项目内容提要11.2结论与建议2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4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83. 1自然条件84. 2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条件95. 3劳力资源条件93. 4林地资源条件93.5 项目组织管理有保障113.6 项目投资来源有保障113. 7有实施类似项目的经验基础113. 8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有保障124. 9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小12第四章设计总则145. 1指导思想145.2 设计依据145.3 设计原则15第五章区划调查与立地类型176. 1区划调查175.2立地类型19第六章建设地
2、点与规模227. 1灌木林地造林226.2疏林地造林228. 1恢复方式238.2 树种选择238.3 造林技术28第八章种苗设计369. 1种苗来源369.2 苗木质量及规格369.3 需苗量379.4 苗木组织和运输37第九章工程量与用工量3810. 1工程量389.2用工量测算3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节能与节水3911. 1劳动安全3911.2 消防3911.3 环境卫生4011.4 节能40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42ILl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42. 2环境保护措施44IL 3环境影响评价46第十二章项目管理4812.2 项目技术管理4812.3 项目监理管理4912.4 项目验收管理5
3、012.5 项目招投标管理5112.6 项目资金管理5212.7 项目档案管理5212.8 进度安排5312.9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541.1 1投资概算541.2 2资金来源57第十四章效益分析5814. 1生态效益5814.1 经济效益5914.2 社会效益59第十五章保障措施6115. 1组织保障6115.1 资金保障6115.2 技术保障6115.3 种苗保障62第一章总论Ll项目内容提要1.1.1项目名称森林植被恢复可行性研究1.L2项目法人LL3项目性质新建LL4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秀山县涌洞镇楠木村、河坝村(地名:川河 盖)。1.L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森林植被恢复造
4、林1833.7亩,其中灌木林地造林1369.6亩,疏 林地造林464.1亩。LL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零6个月,即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99.62万元,其中,造林工程费用347.96万元,占 87.07%;其他费用40.02万元,占10.01%;预备费11.64万元,占 2.91%o工程建设投资来源:市级补助资金。L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2023年度秀山县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造林总面积 1833.7亩,通过经营管理郁闭成林后,可提高川河盖区域森林覆盖率 4.2个百分点。植被的恢复将使作业区森林涵蓄水源、调节气候的能 力得
5、到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修复,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改善,生 物多样性也将逐步提高,本项目实施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本项目的 实施,提升了川河盖景区林分质量、森林景观品质,增加旅游靓点, 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带动秀山旅游产业成倍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 发展,项目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实施,能改善景区植被景观,助推旅 游产业发展,同时,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 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项目社会效益可佳。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符合秀山县的相关发展规划,切合秀山县林业发展思路。建设后将极 大地提升区域森林景观效果,改善民生条件,美化区域环境
6、,助推区 域经济发展。本项目从建设背景出发,通过对项目政策、实施条件、技术措 施、风险评估、保障措施和投资效益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立项依据 充分,指导思想明确,项目规模及布局合理,技术措施可行,保障有 力,完全可行。122相关建议L鉴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 议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确保本项目尽快实 施;2 .项目建设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确保 项目各施工环节按作业设计要求执行。3 .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加强与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设计单位的衔 接,明确项目建设小班地块、苗木种类及规格、造林技术措施等, 并在项目建设中加强组织管理和施
7、工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川河盖地处秀山县东北部,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森林资源特 点。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系列林业重点 工程,区域森林覆盖率得到一定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受干旱、风灾等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较低,生态环境仍较 差,急需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秀山县“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秀山县乡村旅游发展规 划等规划已将绿化美化“盖上”乡村、推进“盖上”生态环境建 设作出战略布署。2022年4月1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莅临秀山调研指导乡 村振兴
8、工作,实地踏看涌洞镇川河盖生态保护情况和听取秀山县生 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情况汇报后,作出“川河盖风光迤遮、景色迷 人,但林相较差,请林业局指导改善”、“川河盖要多种植一点植 被,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地质地貌多样性、注重生态经济”的重要 指示,勉励秀山县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 态康养、生态旅游新路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4月8日,市总林长第4次会议后,敏尔书记再次要求抓好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和林相提升工作。市林业局和秀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林业局领导带队会同秀山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现场座谈研究,县委县政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敏尔书记的指示精神,科
9、学推进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与林相提升工作,重庆泽林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秀山县林业局成立编制组,在市林业局、秀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秀山县边城文化旅游开发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编制2023年度秀山县川河盖宋家片区森林植被恢复可 行性研究报告(代作业设计)。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构建川河盖生态屏障的需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对秀 山未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出:筑牢山青水秀的生态空间,全域构建 “五水三屏、组团分隔”的生态发展格局。川河盖就是其中的“三屏” 之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和重建川河盖森生态系统,提 高川河盖片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10、。川河盖是秀山县有名的“三盖” 之一,地理气候条件与周边区域相比,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风口多 且风大、坡度变化较为复杂、地表水无法长期保存等特点。因此,本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现有川河盖整体植被为依托,对川河盖片 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区域森林资源总量,构筑“盖上”绿色 长廊,并以此为主体,与周边区域的生态林体系连成一体,逐渐建立 起秀山东北部完整的生态安全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 施川河盖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恢复“盖上”受损的森林资源,修复破 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盖上” 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
11、发展。2.2.2项目建设是提升秀山川河盖旅游度假区森林景观质量,助推川 河盖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秀山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以及区域旅游资源的不断 开发,已是国家4A景区的秀山川河盖旅游度假区,受观注度及游客 量成上升趋势。该区域虽风光迤遍、景色迷人,但林分较少,整体林 相较差、森林景观可提升空间大,急待进行景观质量提升。川河盖现 有森林18060.7亩,森林覆盖率为41.6%,其中乔木林16990.6亩, 竹林251.6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818.5亩。乔木林中以柳杉、枫 香、鹅掌楸为主的中幼林面积1251.7亩,基本为单一纯林,长势较 差,可通过森林抚育培育成健康稳定的森林;因
12、受川河盖特殊气候、 地理环境影响,导致森林生产力或生态服务功能低,林木生长缓慢, 林分结构单一,遭受严重干旱、风、雪断(枯)梢等林分生长、结构、 健康退化的近成过熟林面积4592.4亩,占乔木林面积27.0%,大部分 以杉木、马尾松、柳杉纯林为主,林相单一,景观质量差,可通过退 化林修复,优化林分结构,营造多树种结构的针阔混交林,保证森林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从而推进林相景观的提升。通过森 林景观的提升,改变景区景观现状,使景区景上添花,营造环境优美、 生态良好、富有“盖上”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从而助推景区提 档升级。223项目建设是深入推进“盖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川河盖旅游
13、渡假区的发展和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区 域现有的林业资源条件将与之不相适应。存在区域道路绿化差、主要 观景点绿化美化不足、林相单调、林分质量差、景观凌乱等问题,为 此,以现有森林资源为依托,科学分析,合理布局,见缝插绿,营造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为村民服务的特种用途林,注重乡村 景观林树种、形态、色彩、层次多样化和协调性,使森林显现出郁郁 葱葱、生机勃勃、层次分明、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推进景区升级与 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秀美之“盖”, 打造升级版“盖上”新农村,不断开创区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第三章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3.1自然条件川河盖位于重庆市秀
14、山县涌洞镇境内,距秀山县城约15公里, 面积28.9平方公里,被称为“悬在云端的花园2017年5月20 0,秀山县川河盖景区正式被原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 景区。川河盖上区域高差变化较大,高差近500米,最高点位于川河 盖南部区域,高程1249米,最低点位于东北部川河村区域。盖上区 域内坡度变化较为复杂,沟壑纵横,周边沿悬崖部分坡度较陡。川河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5;最高温度 为36.1、最低温度为-8.1。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48.3mm,年平 均蒸发量为1170.0mm,年相对湿度79%。盖上每年3、4月会出现 倒春寒现象,致使草地结霜;7-9月多干旱少降水;每年
15、冬季会出现 降雪、冻害。受岩溶地质影响,地面水由两面向中间汇集,除少部 分区域形成积水区外,多经过地下溶洞、孔隙,迅速流失,无法长 期保存地表水,风口多、风速快、风向乱。川河盖主要的汇水线为一条,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旅游区,同时 受到中山台地地形影响有多条支流,河网分布区域在降雨丰沛季节 径流量大,容易汇集较多水量。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黄壤,成土母质以砂页岩为主,土壤矿物 质机械组成较细,砂粒占1020%,粉粒占60%70%,黏粒占10% 20%, 土壤质地以中壤和重壤为主。在沟谷、平地、坡底等坡度平 缓处,土层相对较厚,为30-70cm0山脊、山坡等陡斜处水土流失 较重,土层厚度仅1030cm0
16、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肥力总体 较低。3. 2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条件川河盖主要分布在涌洞镇川河村及楠木村境内,现有人口 2137人,涉及795户。当前,川河盖外部交通主要有S526、XB04及县城至水源村快 速通道实现与周边路网衔接;景区内部已形成一条旅游环线,衔接 游客中心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全长4.8公里,交通便利;项目区 域,电信、移动网络全覆盖,信息畅通。项目区社会经济及交通信 息条件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物资运输及工程施工的需要。图3/川河盖周边交通衔接示意图3.3 劳力资源条件项目区加上周边邻近乡镇村社,现有农村劳动力1万人左右,其 中有0.3万人为剩余劳动力,在组织大规模生产活动时可
17、临时组织大 量的劳动力。3.4 林地资源条件根据2020年国土三调调查结果,川河盖现有林地27892亩, 其中灌木林地12118亩(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818亩),主要 以杜鹃、马桑、火棘、牛奶子、山莓、象鼻藤、山疆等为主,覆盖 度80%左右;其他林地260亩,树种主要以日本晚樱、香椿为主, 长势较好;乔木林地15343亩,主要以纯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鹅掌 楸、枫香、楠木、株类、杉木、柳杉、梢木、小杉、日本落叶松、 马尾松等,总体长势较差,柳杉、本杉、梢木遭受风、雪断梢、倒 伏较为严重,鹅掌楸、枫香、楠木长势较好;竹林地171亩,主要 以水竹为主。表31项目区林业用地统计表单位:亩、%地类面积
18、占林地面积百分比合计27892100.0乔木林地1534355.0灌木林地1211843.4其他林地2600.9竹林地1710.6图3-2项目区林地资源分布图图3-4北部森林植被相对较好图3-3中南部植被相对较差(灌木林居多)图35北部阔叶林林相景观较好3.5 项目组织管理有保障本项目从市级到县级各级组织都十分重视,项目建设有领导亲自 抓,有专门的机构管理,项目建设有可靠的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能 保证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项目顺利实施。3.6 项目投资来源有保障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财政资金,项目建设投资有保障。3.7 有实施类似项目的经验基础多年来,秀山县各级涉林单位,通过实施速生
19、丰产林基地建 设、退耕还林工程、森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工程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林业工程建设经验特别 是营造林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相关资质、技术过硬、管理先进、务实诚信的林业工程建设专业施工单位(队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经验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川河盖景区绿化工程,无论是景区的园林绿 化或是面上的大山造林,由于注重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在 整体上,能牢牢把握川河盖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合理布局,选 择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在具体地段上,能因地制宜,适地适 树,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配套合理的整地方 式,采取先季(年)整地,活土
20、倒换,畜水保墙,改善苗木栽植后 的局部小环境条件,辅以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提高成活 率,通过乔灌达配,针阔混交,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初步建 立了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林业建造模式,走出了一条科学合 理、实践经验丰富实用的营造林工程建设道路。3. 8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有保障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将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进行,能保证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为 项目建设具体实施提供遵循。4. 9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小项目建设具体地点基本上在林地中,项目建设期间会对水、 气、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措 施,会降低其影响,且景
21、观和生态环境可基本恢复,社会环境影响 得到减免或补偿。综上所述,项目区各方面条件具备,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第四章设计总则4.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充分调查立地因子的基础上,遵 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法、分类施策原则,将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 森林景观提升有机结合,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促进森林植被逐步恢复。 同时做好森林植被恢复与景区相关规划的衔接,注重设计的科学性、 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2、,力争项目建成后,川河盖的森 林覆盖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筑牢高山旅 游“绿色”根基,助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5. 2设计依据4.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订)。4.2.2 技术规程、规范(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3)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4)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23、分级(GB6000-1999);(6)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国 家林业局,2006年)。4.2.3 相关资料(1)秀山县川河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9-2030年);(2)重庆市秀山川河盖地质公园规划(20202029年);(3)秀山县2020年国土 “三调”成果资料;(4)秀山县2020年林地变更数据库;(5)本次作业设计外业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4.3设计原则4.3.1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科学、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充 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森林植被恢复。同时,兼 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森林植被恢复与景观、文化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 植被 恢复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