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勘察).docx
《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勘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勘察).docx(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勘察)1勘察工作概况21.1 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21.2 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判定和勘察等级31.3 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与要求41.4 以往工作程度51.5 基准系统51.6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51.7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62自然地理72.1 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72.2 气象82.3 水文83工程地质条件83.1 地形地貌83.2 地质构造83.3 地层岩性83.4 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93.5 水文地质条件93.6 不良地质现象103.7 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103.8 地震103.9 岩体质量等级及土、石工程分级10一站南路二期工程详
2、细勘察报告(详勘勘察)1勘察工作概况1.1 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1 任务由来1.1.2 工程IK况站南路二期:起于站南路一期,与西湖路交叉口,向东延伸依次上跨经过环湖路二期、环 湖路三期,再平交经过人高路,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勘察设计 范围 K0+400113K2+323290,勘察设计段长度为 1923.177m,其中 K1+676.19K 1+794.92 纳 入人高路交叉口设计范围,实施段长度约1805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 准路幅宽度为2226m,双向四车道。主要结构物含2座桥梁(Ll=4O4m、L2=348m)和1座 隧道(L=1
3、30m)、一处棚洞(100m).人行天桥以及6段挡墙。桥梁:I#柝上部结构共3联,除第二联外为连续刚构以外,其余两联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 桥跨布置为:(2 X 25m+2 X 4Om) + ( 60+8()+60m)+(2 X 32m) =394m。桥梁设计起点桩号 KI+029.614,终点桩号为K1+433.614,长度430m,标准路幅宽度22m,双向四车道。桥墩为 景观装饰门型墩,下接承台及桩基础。桩基础为4桩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两侧桥台均为 重力式桥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级。2#桥上部结构共2联,均为连续刚构以外,桥跨布置为:(32+40+60+4Om) + (40+60+4
4、0+24)=336m,桥梁设计起点桩号 K1+954.114,终点桩号为 K2+303.114,长度 349m,3.10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104试验、测试资料的整理和设计参数的取值104.1 原位测试资料的分析整理104.2 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整理114.3 抽水试验124.4 压水试验134.5 水、土化学特征(水质分析)134.6 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成果134.7 室内岩石试验资料整理144.8 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145隧道深浅埋划分、涌水量预测及围岩分级165.1 隧道围岩分级165.2 深浅埋隧道的划分165.3 隧道涌水量预测166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176.1 场
5、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176.2 线路分段工程地质详细评价236.3 路基干湿类型评价356.4 地基均匀性评价356.5 地基及基础类型评价356.6 6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366.7 水、土腐蚀性评价366.8 地下水作用评价366.9 特殊性岩土评价376. 10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376.11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分析及对环境的影响377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388 主要结论与建议388.1 结论388.2 建议39表1.2-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定果 判结环境 边坡I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
6、的困 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 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 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 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 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 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及其 影响 区域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 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 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 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 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 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 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
7、 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大于土质边坡滑动的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基坑 边坡 及其 影响 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 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 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 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 度的2倍。无满足勘 察范围表1.2-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3次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 及项 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在中等豆杂场地上建设工程
8、 至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 目不需进行初 步勘察其他 建设1滑坡 危岩 崩塌 泥石流 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 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 建设场地,有危岩,其影响面积占场地约 10%:不存在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 步勘察场地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其影响面枳占场地约5%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标准路幅宽度22m。桥墩为景观装饰门型墩,下接承台及桩基础。桩基础为4桩直径1.5m的 钻孔灌注桩,小桩号侧桥台为重力式桥台,大桩号侧桥台为肋板式桥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 级。隧道:隧道设计起点桩号K1+469.614,终点桩号为K1+59
9、9.614,长度130m,洞跨为26m 连拱隧道,洞高7.6m,钻爆法施工。棚洞:里程Kl+800-K1+900,棚洞宽24.0m,长度IOom。棚洞效果图人行天桥:位于站南路桩号K1+840.000处,主跨长31.2m,全桥长33.6m。道路路基:施工形成挖方边坡最大岛度为321 .山坡的岩体类型为In类,边坡安全等级 为 二级,设计土质边坡按1:1.75进行放坡处理,岩质边坡按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 施工形成填方边坡最大高度为18.3m,边坡的岩体类型为山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设 计土质边坡按1:1.75进行放坡处理,岩质边坡按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图1-1项目位置示意图1.2 勘泉范围、
10、勘察阶段判定和勘察等级1.2.1 勘察工作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根据本工程性质、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I74-20I4)、玳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 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 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 346号文,对本工程的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进行判定如下: 由表1.2-1判定,本次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本次勘察为在中等豆杂场地进行的重要建设项目, 为详细勘察。174-2014) 3.2.2条规定,本项目勘察等级为甲级。1.3 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与要求1.3.1 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如下:我院与甲方签定的
1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站南路二期工程平面图和线路纵断面图(电子图)。我院编制的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详细勘测大纲讥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是:I)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P174-2014);2)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2018):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I5):9)公路隧道
12、设计细则(JTGD7(2010):10)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5)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16)地质灾弱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f 143-2018;1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T 139-2016。1.3.2 勘察目的与要求详细勘察的
13、目的:&T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 上的建设场地.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 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未在三峡库区范围.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 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 室不需进行初 步勘察其他 建设 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 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 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IooOorn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 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
14、跨跨径15O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 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 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2.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城市次干路,同时为城市隧道工程,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判定,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为一级。我122场地地质环境一杂程度判定表判定因素场地状况场地判别I地形、地貌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坡角530 ,局 部地形坡角大于35。中等复杂2岩以倾角12 67。曳杂3岩土特征种类较多,分布较不均匀,有特殊性土复杂4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简单5土层厚度5179n中等复杂6地表水、地下水
15、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中等史杂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中等发育中等复杂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发育中等复杂场地类别场地的地质环境且杂程度判定如下: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3判定,该项目场地类别屈中 等复杂场地。等级确定该项目工程重要性为一级,属中等复杂场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981年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地质调查。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矿局二O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 查(重庆幅)。2018年11月由第庆市勘测院编制的龙兴协同创新区景观塔岩土工程工程详细勘察, 项口编号为
16、KC(2018)-81-0095301Co2019年11月由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武庆市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二标段 (西湖路二期、环湖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项目编号为KC(2019)-81-0034401C02020年1月由聿庆市勘测院完成的聿庆市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站南路一 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项目编号为KC(2020)-81-00101C=1.5 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座标系。高程系统:56年黄海高程系。1.6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6.1 勘察工作布本次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和现场原位测试、物探工作,详细查 明沿线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
17、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采用1:5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工程地质填图,填图范围为线路中线两侧不小于200m。当 有因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以及建设范围内本身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时,扩大 填图范围至其影响范围。地层单位为段(岩层)、统(第四系地层),地层界限和地质观测点的 图面位置误差不大于2m,对大于Im的地质单元体均在图上表示。钻孔布置及钻探深度:隧道段:每间隔2040m布设1条横断面,每条横断面布设25个钻孔,钻孔间距 15-30m,隧道洞口边坡控制边坡影响范围外12倍坡高,其中1/3至1/2的钻孔为控制性钻 孔。勘探孔深度:控制性钻孔孔深钻入洞底以下中等风化岩层8m,
18、 一般孔钻入洞底以下中等 风化岩层5mo路基段: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31742014)并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充分利用沿线既有资料,通过勘察,详细查明沿线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对线路通过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查明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 土的性质、特征、范围、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对不良地质的治理措施或线路绕避方案: 对线路经过区稳定性提出评价。为编制详细设计文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详细勘察要求:根据线路走向,综合选用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工程物探等方法,详细查明场地 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评价。进行综合地质勘察,详细
19、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 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措施的建议。详细杳明地下水、地表水条件,按地貌单元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提出有 关参数。详细评价地表水、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并对隧道涌水量进行分段预估。详细确定沿线围岩分级、岩土可挖性分级,提出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详细设计所需的 岩土参数,详细评价洞室围岩的稳定性,洞口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工程防护措施的详细建议。详细评价进、出洞口和道路边坡等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稳定性,提出工程防护 措施的建议。详细评价地下有害气体情况及其对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影响:对拟建道路的桥梁段,评
20、价地基稳定性,提供验算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抗倾覆和抗 滑移稳定性所需岩土参数。拟采用桩基时,详细查明备选桩端持力层的分布、厚度变化规律,提供桩侧摩阻力和端 阻力,提出桩型、工法的建议。QQ)当存在特殊性岩土时,应分析评价其对桥涵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ID对路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对人工边坡的支护提出建议。(调查沿线重要建(构)筑物的地基条件、基础类型、上部结构和使用状态,分析评价周 边环境与拟建道路工程的相互影响,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建议。作出详细勘察结论,对场地稳定性、建设适宜性、岩土工程条件提出明确结论,提出对 工程建设的建议,提出预防和减轻工程建设对岩土工
21、程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1.4以往工作程度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剪切波:在隧道洞口、桥、支挡结构等构筑物场地,选取部分钻孔进行剪切波测试,以 评价地震效应O声波测试:在隧道洞口洞身段、桥梁墩柱、高切坡等钻孔选取代表性钻孔作声波测井, 并对岩芯进行波速测试(利用岩芯试件),判断强、弱、微风化界线,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r 解岩体完整性。抽、压水试验:根据不同的工程部位布置抽水、压水试验,在每一个地貌单元布置1 2个孔作抽水试验,隧道段根据微地貌特征选取代表性钻孔做压水试验,其余地段在每一个地 貌单元布置钻孔作抽水试验,r解不同区段地下水量
22、、渗透系数。动力触探试验:人工填土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以查明其均匀性、密实度及相关物理力 学性质。1.6.2任务完成情况本次详细勘察工作,于2020年3月初进行现场踏勘,2020年3月23日站南路二期详细 勘测大道通过专家评审。由于设计方案调整,外业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外业工作于2020年4 月3日开始,于2020年5月14日结束;第二次外业工作于2020年8月5日开始,于2020年 8月16日结束。在开展外业工作的同时,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本 次勘察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6-1。本次勘察共布置322个钻孔,实际完成钻孔319个。衣1.6-1:详勘作;成果表1岩芯钻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站南路 二期工程 地质 勘察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