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对接国家及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docx
《关于加快对接国家及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对接国家及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对接国家及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和交流合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以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加强与江苏淮安对口合作、推进与京津冀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拓展与哈
2、长城市群合作新空间为战略重点,依托“一轴两带一区”、承接产业转移“飞地园区”等载体平台,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东北区域内协同互动,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建立对接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国家和省战略需求及企业、投资者等经营主体的具体需求,实现精准对接。2.坚持发挥优势、差异对接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基础,以产业园区为依托,
3、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差异化定位分工对接,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3,坚持稳步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围绕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研究,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战略对接提供有效抓手。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原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托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组织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效率。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和完善对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在合作平台与载体、
4、产业发展、对外开放、交通基础设施、资金融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差异化协同联通发展合作平台与承接载体。到2035年,对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基本实现。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合作平台与载体对接1.积极构建南融北联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向南融入辽中南城市群、共建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向北联结哈长为切入点,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金融发展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2 .加快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以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包含在内的辽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3 .积极搭建对口合作平台。以强化与江苏淮安对口合作为切入点,以共建产业园区为平台,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
6、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4 .加快建设“一轴两带一区”。以建设“沈大哈长”沿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轴、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带、东部绿色经济带和创建全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切入点,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和金融合作为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学习借鉴改革创新先进经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创建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发展局,各县(市)区政府(二)加强产业发展对接5,深化科技创新对接合作。积极融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
7、范区建设,充分依托现有科技创新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制造生产配套能力,建立健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合作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联系,吸引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部等投资落户,推动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技术转移与科技人才交流,加快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孕育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橡胶、阀门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加快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6 .加强工业对接合作。以建设“沈大哈长”沿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轴为核心,重点聚焦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等“老字号
8、”“原字号”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推进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抢抓“新基建”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字号”,协同推进参与创新互动与产能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接受辐射,着力打造国家战略对接关键平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局,各县(市)区政府7 .加强农业对接合作。复制京津冀等地区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出台农业发展政策,推进粮食和畜牧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业功能区、都市农业功能区、
9、生态农业功能区建设,创建全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特殊优势,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贸易,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深度挖掘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潜力,开展农业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强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合作等方面务实合作,推动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和智慧农业合作,积极引进外地资本入铁兴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8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政治资源、央企总部集聚、港口、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和优势,强化商务服务、物流等领域对接合作,积极引进相关服务标准、技术规范和商业模式,推动
10、服务业创新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高技术服务、工程设计等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信息中心、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业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9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抓住发动机试验平台、沈阳燃汽轮机、沈飞搬迁项目建设等契机,引进一批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和应用,积极推进际华3523扩大产能,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局,各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对接 国家 省区 发展战略 若干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