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docx
《双胞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胞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胞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目录1 .背景22 .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策略23 .定位34 .促销55 .渠道76 .管理8双胞胎营销模式分析1 .背景2007年65万吨,2008年155万吨,2009年248万吨,2010年352万吨,2011年470万吨这是双胞胎近5年的销售数据。短短四年时间,双胞胎产销量共增长40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1.25万吨,其增长速度堪称全国第一。2010年,双胞胎集团的猪饲料销量已居中国第一位。现在的双胞胎拥有40家子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己跻身中国制造500强行列,成为江西省十强企业之一。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双胞胎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起步,从
2、一个不足40万元资本起家,从月销量只几百吨的小饲料作坊起跑,通过短短十二年的积累发展,一跃成为中国猪饲料销售的霸主,是神话?还是奇迹?用双胞胎集团领导人鲍洪星的话来说,双胞胎其实并非神话,只是在踏踏实实做企业而已。2 ,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策略双胞胎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务实高效、开拓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先后和华南农大、华中农大、四川农大和江西农大一些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合作科研项目,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养猪事业。集团的科研人员长期坚持在猪场一线蹲点,天天与猪一起,当时在每一名科研人员团队中流传着一句话:说猪话,吃猪饭,发猪财。双胞胎集团为科研项目配备了雄厚的科研资金予以支持,200
3、0年,双胞胎只有600万利润的时候,2001年却投入了400万进行技术开发(那400万元是公司的全部家当),这充分说明双胞胎对技术开发的重视和魄力。除了资金上的支持还在于它拥有一批具有超前眼光的领导和研窕人员,双胞胎集团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说,对于产品的开发,我们的工作“永远没有句号,只有逗号。”他说,当年他们生产鸭料的时候,就已组织人员加紧小鸡料和乳猪饲料的研究开发,在鸭料市场还在供不应求时,他们便果断地转而生产小鸡料和猪饲料,同时,加紧乳猪料的研发,重点是解决了仔猪拉稀的问题。乳猪料的研发可谓是他们的杰作。通过不懈努力,双胞胎集团被多家权威部门认定为猪饲料研究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高新技术
4、企业。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了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2011年1月13日,双胞胎乳猪料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同时双胞胎乳猪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被授予象征着中国饲料行业的“奥斯卡金奖”中国饲料重大科技进步与应用奖。这种至高无上的奖牌就是身份,就是地位和荣耀的象征,也是养殖户放心产品,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一种心理感受。这一奖项明确指向的一个附加值,是值得信赖的品牌,是领先的产品,可以确保这个产品的来源是十分可靠的,同时表示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品牌,所以养殖户不仅愿意购买,还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3 .定位及时抓住了世代的机遇有
5、人说:“双胞胎成功源于乱世出英雄”,遇上百年难得一次仔猪价格高的好机会。1997年猪苗价格蹿升到历史新高7元/斤;1998年猪苗价格狂跌至1.8元/斤;2002后市场逐步走出低迷,猪苗价格回升到4元/斤左右;但2003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再次把猪价推入低谷,下半年后,非典阴影消除,猪价一路高歌猛进;2004年9月份猪苗价格达10元/斤,超过97年的价格。随着猪价狂升,养猪业也得以空前繁荣起来,养猪户全力扩大规模,原来在一旁观望养殖业的人也纷纷加入养殖行列,随之带动了饲料行业的发展。而双胞胎正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抢先一步进入猪饲料行业。2000年的时候,双胞胎通过调研发现猪料市
6、场很大,却没有领军品牌,就决定进军猪料市场。它于2002年以1480万元收购“赣州大康实业有限公司后成立江西金苹果集团,2003年8月,“双胞胎乳猪料问世。更高的企业定位2003年中国的养殖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养猪的大多还都是散户,所以双胞胎把他们的目光放在了母猪存栏量在50头以下的散户身上。当时大多的饲料企业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卖饲料赚钱,而双胞胎集团自创业伊始,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三农的企业责任感,站在了为“解放农村劳动力”的高度,将双胞胎定位在养殖户能“轻松养猪,快乐赚钱”的重要环节,推出“省时省力不拉稀”“自由采食长速快”“花最小的成本长最多猪”的安全、高
7、效、节能的养殖理念,夯实了具有创新跨越式发展的雄厚软硬件基础。此时双胞胎的使命己经从一个卖饲料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引领农民创新致富的企业,当双胞胎把它的使命定在这一高度之后,它相应的资源配置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它资源的配制重点就不光是在销售的层面上了,而是上升到了为养殖服务的整个产业链上。独特的产品定位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乳猪料这一块还非常的薄弱,竞争也不激烈。当时,市场上除了正大集团的乳猪料,其他品牌都不成气候,所以双胞胎最终把他们的重点放在了乳猪料身上。当时的养殖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仔猪拉稀非常普遍,仔猪的胃肠道还十分的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拉稀现象,仔猪一旦拉稀,轻则影响其生长速度,重则会
8、导致仔猪死亡,所以仔猪拉稀成了养殖户的关键性困惑,而当时大多乳猪料都很难解决拉稀问题。双胞胎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他们把膨化技术引入乳猪料的生产,连续做了两年多的配方实验,至2003年,最终筛选出一个最优配方,解决了小猪的拉稀问题。与传统产品比较,大大降低了仔猪腹泻死亡率,同时仔猪日增重还提高了12%-2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有力地促进了仔猪饲料产业和养猪业的发展。因而双胞胎的乳猪料的出现便像是给养殖户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再为仔猪拉稀的问题而困惑,所以自然很容易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双胞胎说自己是在做中国最好的乳猪料、浓缩料、教槽料,那么这个好又靠什么来体现呢?农民朋友哪里懂什么科
9、学配方、什么料肉比的,他们只懂小猪崽儿喜欢吃这种饲料,而且吃完了还不拉稀,关于猪的生长状况又怎么判断呢?双胞胎经过研究发现,散养户因文化素质低,往往用猪的外观来判断饲料的质量及猪的健康程度,因此,他们认为“皮红毛亮”是猪生长良好的直观表现。只要你的饲料能使猪“皮红毛亮”,那必定的好饲料,反之亦然。双胞胎正是抓紧这上点,猛在“皮毛”上下功夫,把自己的产品皮红毛亮的效果突显出来,并加强宣传。所以双胞胎最终把自己的产品特点定位于皮红毛亮不拉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产品定位,才为双胞胎打开了农村市场的大门。双胞胎的产品不仅受到了养殖户的追捧,更是受到了其他饲料企业的模仿,这个问题让双胞胎企业头痛不已。为
10、了跟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区分,他们将两个颗粒料压制连成一体,这种让人觉得新鲜而又区别其他乳猪料的外观造型,被冠以“双胞胎”之名,并对这种外观造型到模具到命名“双胞胎”,不仅如此,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双胞胎集团吉祥喜庆的名字,新颖的外观,让老百姓一下子就记住了双胞胎。产品数字化为了帮助农户实现养猪效益最大化,同时使养猪过程变得简单化和傻瓜化,双胞胎集团通过探索猪的成长规律和长膘期,不断地摸索总结科学的养猪方法;通过用料比,把养猪方法变成数据化。全公司只有8个产品,完全针对乳猪到大猪成长的8个阶段。其中,采用膨化技术的双胞胎乳猪料,只需要力碗料、4碗水”混合,5分钟之后就可以饲喂,大大简化了乳猪饲养
11、的程序。为了使养猪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化,双胞胎集团首先在自己的猪场进行喂养实验,经过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调整,最终将饲喂过程数字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了不同产品及模式。针对农村养殖条件差的散户推出的是131模式;针对农村刚刚转型,条件稍好的专业户,推出的是4206模式;针对自繁自养的中小猪场推出的是42033模式。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例如“420(33)+料槽“数字化养猪模式,就是乳猪在28日龄断奶后至42日龄时,使用4公斤“双胞胎乳猪奶粉”喂养,乳猪在42日龄开始长成仔猪至63日龄时,改用20公斤”双胞胎猪场乳”喂养,喂完这个阶段,乳猪即可长至45至47斤,比自配料喂养多长6-
12、8斤猪,料肉比达到1.45:1,价肉比达到3.3:1。此时如果选择卖小猪,4公斤奶粉和20公斤猪肠乳的饲料花费共计110元,卖小猪的市场效益十分显著。如果继续养肉猪,则在63日龄至130日龄时,喂3包40公斤的“双胞胎小猪料”,在130日龄至180日龄喂3包40公斤的“双胞胎中猪料”,喂完后猪重量可达240斤以上,此时可以出栏,全程料肉比达到2.4:1,全程价肉比达到3.6:1,刨去3包小猪料和3包中猪料的的花费约735元,市场效益也是十分可观。而且比自配料喂养整整可提前1个月出栏。养殖户只要按照双胞胎集团提供的数字模式进行饲养,就可以承诺在180天时间内让猪长到240斤左右,而且料肉比维持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胞胎 营销 模式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