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docx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docx(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1.1 GSM系统历史背景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单位提了出来,但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实现移动台的控制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才为蜂窝移动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直到1979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个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业务)模拟蜂窝系统,而北欧也于1981年9月在瑞典开通了NMT(Nordic移动电话)系统,接着欧洲先后在英国开通TACS
2、系统,德国开通C-450系统等。见表I-Io表171991年欧洲主要蜂窝系统国家系统频带建立日期用户数(千)英国TACS90019851200瑞典、挪威NMT45019811300芬兰、丹麦9001986法国Radiocom2000450,9001985300NMT450198990意大利RTMS450198560TACS9001990560德国C-4504501985600瑞士NMT9001987180荷兰NMT45019851309001989奥地利NMT450198460TACS900199060西班牙NMT450198260TACS900199060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
3、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1.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2. 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3. 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4. 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之间造成很大的不便。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史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
4、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SpeciaIMobiI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1986年在巴黎,该小组对欧洲各国及各公司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8个建议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同年,欧洲17个国家的运营者和管理者签署了
5、谅解备忘录(MoU),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与此同时还成立了MOU组织,致力于GSM标准的发展。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共产生大约130项的全面建议书,不同建议书经分组而成为一套12系列。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同时MOU组织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市场商标,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Iecommunications)o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同年,移动特别小组还完成了制定18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的规范,名为DCS1800系统。该系统与GSM900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特性,因而该规范只占GSM建议的
6、很小一部分,仅将GSM900和DCS1800之间的差别加以描述,绝大部分二者是通用的,二系统均可通称为GSM系统。1992年大多数欧洲GSM运营者开始商用业务。到1994年5月已有50个GSM网在世界上运营,10月总客户数已超过400万,国际漫游客户每月呼叫次数超过500万,客户平均增长超过50%。1993年欧洲第一个DCS1800系统投入运营。到1994年已有6个运营者采用了该系统。1.2 GSM系统技术规范GSM系统技术规范中只对功能和接口制定了详细规范,未对硬件做出规定。这样做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设计者限制,又使各运营者有可能购买不同厂家的设备。GSM系统技术规范共分12章:系列01概述0
7、3网路方面04MS-BS接口与协议05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06话音编码规范07MS的终端适配器08BS-MSC接口09网路互通10 业务互通11 设备和型号认可规范12 操作和维护这些系列规范都是由ETSI组建的不同工作组和专家组编写而成的。1988年春天完成第一阶段标准的第一个版本,以支撑当时的投标活动。后来修改过几次,1990年以后除了传真方面的规范外,其它很少作改动,1992年底基本冻结。第二阶段标准到1993年底也基本完成了主要部分,并与1994年底冻结,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从1994年6月又开始考虑第2+阶段的有关标准的定义,后并入第二阶段标准,并宣布还会有第三阶段的标准。实际上由于第
8、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已中止第三阶段标准。为了保证GSM网路内现有的和将来的业务开展,在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兼容性的要求。GSM通信系统2.1系统的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rn接口进行了规定,而未对A接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Urn接口遵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N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MS可用不同厂家的设备。图
9、2-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由于GSM规范是由北欧一些运营公司“炒”出的规范,运营公司当然喜欢花最少的投资,用最好的设备来建最优良的通信网,因此GSM规范对系统的各个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各接口都是开放式接口。GSM系统框图如图2-2,A接口往右是NSS系统,它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A接口往左Unl接口是BSS系统,它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oUnl接口往左是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图22GSM系统框图在
10、GSM网上还配有短信息业务中心(SC),即可开放点对点的短信息业务,类似数字寻呼业务,实现全国联网,又可开放广播式公共信息业务。另外配有语音信箱,可开放语音留言业务,当移动被叫客户暂不能接通时,可接到语音信箱留言,提高网路接通率,给运营部门增加收入。2.2 交换网路子系统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
11、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AUG:用于产生为
12、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2.3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O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
13、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o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身份卡”,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lM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但SlM卡本身不是代金卡。2.4 5操作维护子系统GSM系统还有个操作维护子系统(OMe)
14、,它主要是对整个GSM网路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OMC与MSC之间的接口目前还未开放,因为CCITT对电信网路管理的Q3接口标准化工作尚未完成。GSM关键技术3.1工作频段的分配(1)工作频段见图3-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905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50960(基站发、移动台收)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1.8GHZ频段的DCSI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图37我国陆地蜂窝移动体系系统频段
15、分配图(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带宽20OkHZ/8=25kHz,同模拟网TACS制式每个信道占用的频率带宽。从这点看二者具有同样的频谱利用率。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3)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76124,共49个频点(见图3-2)。频道序号和频点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图3-2900MHz频段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频道配置fl(n)=890.200MHz+(11-1)0.200MHz移动台发,基站收fh(n)=fl(n)+45MH
16、z基站发,移动台收n=76124频道(4)双工收发间隔:45kHzo与模拟TACS系统相同。发射标识:业务信道发射标识为271KF7W;控制信道发射标识为271KF7W。271KF7W必要带宽27IkHZ主载波调制方式:调频调制主载波的信号性质:包含量化或数字信息的双信道或多信道被发送信息的类型:电报传真数据、遥测、遥控、电话视频的组合(5)干扰保护比载波干扰保护比(C/I)就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此比值与MS的瞬时位置有关。这是由于地形不规则性及本地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如天线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所造成的。
17、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l39dB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l3-9dB载波偏离40OkHZ时的干扰保护比:C/I3-41dB(6)频率复用方式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用相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覆盖。这些区域必须隔开足够的距离,以致所产生的同频道及邻频道干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频率复用方式就是指将可用频道分成若干组,若所有可用的频道N(如49)分成F组(如9组),则每组的频道数为N/F(49/9?5.4即有些组的频道数为5个,有些为6个,见图3-3)o图3-3900MHz3/9方式频道分配图因总的频道数N是固定的,所以分组数F越少则每组的频道数就越多。但是,频率分组数的减少也使同频道
18、复用距离减小,导致系统中平均C/I值降低。因此,在工程实际使用中是把同频干扰保护比C/I值加3dB的冗余来保护,采用12分组方式,即4个基站,12组频率(见图3-2和图3-4所示)。图3-4频率复用方式对于有向天线而言,天线可采用120或60的定向天线,形成三叶草小区,即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如采用4/12复用方式,每个小区最大可用到5个频道,一般的也可用到4个频道。如采用3/9复用方式,则每个小区可用到6个或5个频道。对于无方向性天线,即全向天线建议采用7组频率复用方式,其7组频率可从12组中任选,但相邻频率组尽量不在相邻小区使用(见图3-5)。业务量较大的小区可借用剩余的频率组,如使用第
19、9组的小区可借用第2组频率等。图3-57小区分组以上所谈每小区可用频道数都是在可用频段为IOMHZ情况下,目前IOMHZ中4MHz为邮电部使用,另6MHz为“中国联通公司”使用。从频道序号来看,7695为由口电部使用,95124为“中国联通公司”使用。这样,邮电部建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如采用4/12频率复用方式时,每小区可用频道数最大仅有2个(16个信道),有些只能用到1个(8个信道)。为此,邮电部下属大部分邮电管理局将4MHz带宽向下端扩展2MHz,即占用模拟B网2MHz,使GSM数字移动通信网从可用频道7695(20个)扩展到6695(30个),4/12方式每个小区一般可用3个频道(24
20、信道),最小也能用到2个频道(16个信道)O(7)保护带宽:400kHz当一个地区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两系统之间(频道中心频率之间)应有约40OkHZ的保护带宽,通常是由模拟B网预留。邮电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中国联通公司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之间也应有40OkHZ的保护带宽,即它们之间少用一个频道,或由邮电部一方预留,或由“中国联通公司”一方预留。3.2时分多址技术(TDMA)多址技术就是要使众多的客户公用公共通信信道所采用的一种技术。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即采用频率、时间或码元分割的多址方式,人们通常称它们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
21、DMA)o在传统的无线电广播中,均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每个广播信道都有一个频点,如果你要收听某一广播信道,则必须把你的收音机调谐到这一频点上。模拟蜂窝移动系统也采用了此技术,某一小区中的某一客户呼叫占用了一个频点,即一个信道(实际上是占用两个,因为是双向连接,即双工通信),则其它呼叫就不能再占用。在GSM中,无线路径上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每一频点(频道或叫载频TRX)上可分成8个时隙,每一时隙为一个信道,因此,一个TRX最多可有8个移动客户同时使用,见图3-6所示。图36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方式图中所示(a为FDMA,b为TDMA)是一个方向的情况,在相反方向上必定有一组对
22、应的频率(FDMA)/时隙(TDMA)0TDMA系统具有如下特性:(1)每载频多路。如前所述,TDMA系统形成频率时间矩阵,在每一频率上产生多个时隙,这个矩阵中的每一点都是一个信道,在基站控制分配下,可为任意一移动客户提供电话或非话业务。N(JB)容质突发脉冲序列传输。移动台信号功率的发射是不连续的,只是在规定的时隙内发射脉冲序列。-nO)E殛W传输速率高,自适应均衡。每载频含有时隙多,则频率间隔宽,传输速率高,但数字传输带来了时间色散,使时延扩展量加大,则务必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NNa)IiI密上传输开销大。由于TDMA分成时隙传输,使得收信机在每一突发脉冲序列上都得重新获得同步。为了把一
23、个时隙和另一个时隙分开,保护时间也是必须的。因此,TDMA系统通常比FDMA系统需要更多的开销。(5)对于新技术是开放的。例如当话音编码算法的改进而降低比特速率时,TDMA系统的信道很容易重新配置以接纳新技术。iS共享设备的成本低。由于每一载频为许多客户提供业务,所以TDMA系统共享设备的每客户平均成本与FDMA系统相比是大大降低了。鱼窗/N/络移动台较复杂。它比FDMA系统移动台完成更多的功能,需要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3.3时分多址(TDMA)帧结构(1) TDMA信道概念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为一个时隙(TS),而逻辑信道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SM 数字 移动 通信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