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比较.docx
《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比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比较内容摘要:托尔斯泰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禺创造的繁漪是文学史中悲剧女性的典型,安娜和繁漪都做出了离经叛道的大胆行为,鼓起勇气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文章旨在通过安娜和繁漪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二者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揭示悲剧的原因和启示。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繁漪爱情悲剧时代性格安娜和繁漪是文学史上受压迫的女性典型,她们的爱情和婚姻压抑曲折,她们不顾一切后果为争取自由的爱情作出了绝望的反抗。安娜和繁漪的爱情失败是由时代、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她们的悲剧是人类史中的女性的悲剧,是特定时代下注定的结局,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最终的悲剧命运。一 .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同繁漪和安娜都是
2、悲剧爱情挫败者的形象,婚姻和爱情没有给他们带来他们所期待的幸福,反而将她们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渊。二者的婚姻和爱情有着同样的悲剧结局。在婚姻上,安娜和繁漪年少时由家长做主嫁给了一个大自己几十岁的丈夫,丈夫对自己漠不关心;在爱情上,两人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从而发起了猛烈地抗争。任何花季少女都会怀着憧憬幻想婚姻,不管是安娜还是繁漪都会在闺阁时期对自己的未来的丈夫有所期待。然而现实把她们逼到了绝境,形成极端固执的性格,畸形的爱情观成了最后的推手,推向最终的悲剧。安娜与繁漪的生存环境使得二人形成了极端的人格,她们不管是婚姻还是爱情她们都处于矛盾之中。安娜和繁漪是世界文学史中悲剧女性的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主
3、要是时代造成的,但个人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她们是封建时代下自我觉醒的女性,社会的无情专制,容不下任何反抗的行为,最终安娜和繁漪在自我异化中毁灭了自己。二 .安娜与繁漪爱情悲剧之异安娜与繁漪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她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她们的性格的不同也造成了两人对待爱情态度的不同,而就是她们异彩所在。(一)婚恋中表现出的形象先婚姻后爱情是安娜和繁漪的婚恋经历,而两人在婚姻和爱情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和性格。相同的婚恋经历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物个性,她们的形象带有这作者的痕迹和时代的烙印。1.“出走的女性”在小说中,托尔斯泰赋予了安娜他理想中一切美
4、好的女性品质,他将安娜描绘成一个象牙质地的柔软细腻的女性。安娜并不是一个花瓶,她美丽、善良、宽容、勇敢、执着、柔软却不柔弱,骄傲而平静,她的身上反映了理想的俄罗斯贵族女性应该有的品格。作为小说女主角,安娜的美好是毋庸置疑的。安娜第一次出场是在车站,从沃伦斯基的视角展现了他眼中的安娜,“她可爱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异常亲切温柔的神态”,“那双深藏在浓密睫毛下闪闪发亮的灰色眼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1(P.77)o即使是作为女性的吉提在舞会见到安娜时也被她的轻灵和妩媚所吸引,这样美丽端庄的女性却在“她的内心里另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盎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1(P.90)o安娜惹人怜爱绝不是仅靠她的
5、绰约风姿。作为高官的妻子,她不仅是社交界游刃有余的贵妇,她懂得艺术和文学,可与其他军官绅士谈政治。她的才华和能力在离开上流社会之后更突出,与沃伦斯基同居乡下时,安娜参与了他的产业安排,也想过开办女子学校。安娜能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典型的女性形象之一在于她极高的审美价值,安娜的痛苦和矛盾使得人物形象丰满多样,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安娜身上能看到对爱情的执着,“她一方面不顾世俗的巨大压力,寻觅真爱,另一方面又屈从于贵族社会的道德准则,在追求中怀疑、摇摆”2,她敢于在轻蔑中大胆地观看表演,也会因为沃伦斯基的忽视而心碎崩溃。因此,安娜自身充满矛盾和纠结、她没有纯粹的勇气和野心。2.“不安的霞魂”曹禺
6、笔下的周繁漪很难让人有旖旎的想法,他雕刻出这个“中国旧式女人”:她文弱、哀静、明慧、具有更原始的野心,从一开始曹禺就赋予了繁漪极端阴鹫的人设。曹禺在序中道,“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3(P.07),繁漪的行为和言论同样如此,在面对周朴园和周萍,繁漪表现得像两个人。一开始周朴园逼她喝药,繁漪只能恳求地拒绝;当周朴园让克大夫给她看病,繁漪开始敢向周朴园“轻蔑地笑”;而到了第四幕,繁漪她厌恶甚至是恶心周朴园,她冲着周朴园厉声拒绝“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我不愿意J4面对让她沦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继子周萍却矛盾至极。她恨周萍,恨灭伦的不自然的关系,恨他引诱自己却
7、轻易抛弃,这样的恨直接引发了报复的火焰。在最后一幕繁漪把这段长达三十年的两代人的情感纠葛撕开了遮掩罪恶的遮羞布,将满是仁义道德的周公馆赤裸裸地曝光。话剧中能看出繁漪的极端执拗,如作者形容的那样,周繁漪“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鹫的女人”3(p.43)繁漪受过教育,但手段阴狠,辞退四凤、跟踪周萍、揭发自己不伦的爱情。“繁漪是野性的,她爱的狂野。这个女人的心中有一股对爱的热情,这股热情和她血液中的野性融合在一起”5她不择手段,只为能够守住周萍这个最后的救赎,但是最后也难脱”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6的命运。繁漪挽留周萍实际上是在留住自己最后的希望。话剧中没有描述婚前的繁漪,繁漪的儿子周冲天真善良,追求新鲜
8、进步事物,对于自己所爱坦坦荡荡,平等地对待下人,敢于为罢工工人说话。从周冲的身上能看到繁漪年轻时候的影子,连周朴园都说“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年轻的繁漪应是位受新式教育和新思想的女性,纯真地期待着自己的良人,却在周公馆孤独地活着。安娜和繁漪的爱情在传统意义上是不道德的,她们压抑着本性苦苦求生,但现实将她们置于更黑暗的深渊。她们每次选择时都走向歧路,后果使得她们的灵肉分崩离析。(二)为爱反抗的时代不同人的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作为自然人,人类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时代的英雄,没有英雄的时代”,时代的悲剧性造成人的悲剧,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离不开时代的推手。1.“一切都翻了身”安娜卡列尼娜写于
9、俄国宗法制崩溃到第一次革命时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性质,加深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虽然农奴制和宗法制同时存在,但是俄国旧社会正逐渐瓦解,正如小说中列文所说“现在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J7混沌的社会决定了安娜的悲剧结果。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奴制刚被废除不久,受到欧洲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女性开始争取权利和幸福。安娜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作为封建贵族的安娜不可能主动接受这股新浪潮,只是被浪潮稍稍波及,因此安娜的自我觉醒和解放并不纯粹,她的身上既有封建旧社会的枷锁,又有新思想的翅膀。她痛恨上流社会的虚伪和纸醉金迷,却又无法摆脱阶级达到真正的自由。俄国上流社会夫妻之间可互不
10、坦诚,游戏人间且被社会和宗教允许。而安娜为了爱情与上流社会决裂,并获得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不被容忍的。她无法与卡列宁离婚,又无法与沃伦斯基结婚。安娜有着自我解放的欲望,但又被传统道德和宗教束缚。安娜离开卡列宁之后,在欧洲度过了一段十分甜蜜的浪漫之旅,这是安娜的理想生活。而等回国后,她的社交地位一落千丈。当爱情被现实击碎,猜忌和不断攀长的绝望像火焰灼烧着安娜,她徘徊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最终崩溃自杀。安娜这个悲剧女性形象塑造于女权运动第一次高潮之后,十八世纪以后女权运动进入低迷状态。小说中谢尔巴茨基公爵夫人谈到吉提婚姻的时候其实表明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婚恋状况,英国女性追求自由恋爱,婚姻爱情由自己做主,
11、而俄国贵族的婚姻仍然遵循父母之命。被姑妈嫁给卡列宁的安娜处于一种被禁锢的状态,她的婚姻与政治裹挟。安娜的叛逆和女性意识受女性运动的影响,处于低迷时期的女性运动没有彻底解放安娜,造成了安娜最后的悲剧。2.“吃人的社会”雷雨这部话剧创作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大革命失败之后,在这“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九一八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加速侵略进程,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加深。这一时期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上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像三座大山压在普通民众身上,他们无法摆脱命运,只能痛苦地呻吟。繁漪出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受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她生活
12、在一个“不旧”的时代。相较于安娜,繁漪接受过新式教育,新文化运动给繁漪注入了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新思想。可以说时代的新思想、新教育是繁漪大胆叛逆、反封建的力量基础。然而时代的旧思想也是繁漪疯狂的根源,她出身书香门第,懂得琴棋书画,像大家小姐一样文弱沉静,是“一个受过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繁漪少女时期憧憬周朴园能给她带来幸福,她以为自己能在婚后得到婚姻中应有的恩爱和睦。在被周朴园以欺诈的手段骗娶回家后她感受到的只有专制和冷酷,她就像周朴园圈养在周公馆的金丝雀一样,只能发出周朴园想听的声音。繁漪不同于鲁侍萍,鲁侍萍完全没受过新式教育,侍萍逆来顺受地接受命运给她的一切苦难。繁漪接受的那点新思想使她的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娜 爱情 悲剧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