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 .docx
《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 .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及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所在地,*县通过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建立种源保护机制,推动联农带农致富,探索出一条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冰”之路,2022年全县出栏生猪116.65万头、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全县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15亿元。一、创新合作模式,打造生猪联合育种“共同体”创新“1+7+N”模式,引进1个专家团队,联合7家育种龙头企业,引导业内企业广泛繁育,促进优质生猪遗传资源高效交流。一是一个专家团队领衔。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动物遗传育种学专家李学伟教授牵头,带领*农大
2、育种团队出资入股组建*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常驻式研究推广基地,开展优质种猪选育、选育数据分析等应用性、前沿性研究,实现“研究扎进一线”“论文写进猪圈”O截至目前,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16项,成功培育“天府肉猪”配套系和“*藏黑猪”配套系2个新品系。二是七个龙头企业组团。在国内首创联合育种实体运行模式,在专家团队的领衔之下,联合铁骑力士、明兴科技、大北农等7家育种龙头企业,全部注资入股*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1200头共享种公猪站,搭建起丹系、法系等优势核心种群遗传资源交流平台,实现科研攻关平台共建、优势遗传资源共用、育种经济
3、收益共享。三是多方优质资源整合。坚持将种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开放合作模式,持续整合省内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优势资源,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加快构建起以生猪优势育种为核心,“规模养殖、A级屠宰、精深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目前,已建成A级屠宰场2个、规上精深加工企业5家,形成“枫叶牧场”“忆乡”等7个本土猪肉产品特色品牌,生猪百亿级富民产业集群全面形成。二、探索协同机制,筑牢种源安全保障“压舱石”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通过统筹猪种资源保护、育种攻关和利用开发,进一步完善生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一是建立政府引
4、导机制。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依托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构建起立体化研发保障体系。建立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采取“政府出题+院校答题”模式,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分子育种等核心技术研究;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种业高端人才提供安家落户、子女就学、住房补贴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吸纳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孵化中心,聚合优势资源要素,“点状供地”81亩、落实贷款3亿元、提供贴息500余万元,切实赋能铁骑力士等育种主体发展壮大。二是创新资源保护开发机制。按照“省级平台公司主导+县级平台公司参股”模式,由省种业集团控股66%,组建蜀芯猪生物科技公司,运
5、用“科技+市场”手段开展*系猪种资源引进、保护与开发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全部由省属国有平台公司掌握,确保生猪种源自主可控。目前,公司已与微牧黑猪签订合作协议,并正与青峪猪、天府黑猪开展合作洽谈。三是构建优质种源推广机制。按照“企业提供优质种源科研团队研究攻关一一研究成果共用共享”模式,将研发出的20%最优质育种技术成果向合作企业开放,在畅通企业、院校“双向合作”渠道基础上,进一步助力全省生猪核心种群生产性能提升。同时,依托国家生猪市场一一四*市场等现有市场网络,将剩余80%育种技术成果,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模式,迅速打开推广市场。目前,我县已常态化向20多个省市供应良种。三、拓展利益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验做法:打造优质生猪芯片做强富民产业 经验 做法 打造 优质 生猪 芯片 富民 产业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5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