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完善经济制度力促国企改革.docx
《专题三完善经济制度力促国企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完善经济制度力促国企改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三:完善经济制度,力促国企改革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江苏省深阳中学鲍燕文【背景材料】2月24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的着力点在于“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L经济学家魏杰认为,“这是十六大之后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份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非公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按照“平等进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意见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方面有以下政策规定了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
2、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二是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包括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四是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五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理论分析】从经
3、济常识角度思考(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活跃我国市场、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健康发展。(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的特征。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经济市场地位平等,应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因此要清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3)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陷。必须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和监管,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4、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4)这是我国第一次为非公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开了绿灯,这不仅是推动我国非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做出这一重大决策,可以取得推动非公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双赢,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I)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等国情决定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会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遵
5、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搞好非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5)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6、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说明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的。(6)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化体现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这种价值观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这是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取得巨大进步和获得极大提高的高度体现。这是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专题练习】(一)单项选择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
7、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据此回答12题。1、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有(B)A. 现代机器大工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B.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D.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特征2、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B)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装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BCD3、2003年,山东省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第一部保护民营经济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地方性规定。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B)A.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8、.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从属公有制经济4、将小型国有企业出售给内部职工集体所有,从而将其改组为股份合作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A.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B.股份合作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C.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减少D.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但国有资产总量并未减少5 .我国的一些地方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要“不限比例看发展,不限成分看贡献,不看速度看效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D)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壮大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A.B.C.D.十五大第一次将公有制
9、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进一步做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论断;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据此回答68题。6 .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体现了(A)A.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B.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7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B)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
10、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8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C)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公平性A.B.C.D.9 .党的十六大把民营企业家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目的是(八)A.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B.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C.使民营企业家也能入党D.使民营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展开平等竞争10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在过去1
1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象“四通”、“联想”这样的年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新技术、新产品问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大量向海外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这说明(B)A.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适应生产关系调整的要求B.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C.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D.非公有制经济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二)不定项选择1
12、1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以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A、加强宏观测控的要求B、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D)C、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D、改革开放深化的要求(2003全国)(三)论述题12 .材料一全国工商联对民营经济的定义界定为: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企业则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材料二民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七大贡献:吸纳的就业量3.09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创造的GDP比重约48.5%。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约占37%,从1999年
13、以来,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约占50%。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不含外资)占40.3%,个体私营企业出口总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8%。实施光彩项目9765个、到位资金523.73亿元、带动脱贫人数459.46万人,安排就业210.24万人。材料三找止2003年12月,我国居民的储蓄已达11.2万亿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14、。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各种民营经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体现了经济常识的哪些道理?为什么我们还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监管?答:(1)第一,从理论上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允许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这种所有
15、制结构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所决定的。第二,从实际效果来看,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扩大了就业,带动了脱贫致富,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活跃了市场,扩大了投资,出口和消费,也推动了科技和生产工具的进步。第三,从可能性上讲,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扩大内需,而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我国民间有大量的储蓄存款,发展民营经济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可以盘活金融资产,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放宽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不仅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即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市场经济有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
16、,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水平偏低、产业结构趋同和技术水平低,以及见利忘义,制假卖假,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现象,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服务、引导和监管。13 .材料一: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1997年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十六大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7、。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材料三t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问:(1)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飞跃,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3)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民
18、营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答:(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
19、,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完思健济制度,力促国企改革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江苏省涕阳中学吕敏(2005年3月)【背景材料】:1、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
20、发展权利。【理论分析】:(一)、疑济学分析1、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的价值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我国当前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
21、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4、我国现阶段,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其次,这是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2、相联系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5、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是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以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兼顾公平原则强调在国民
23、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级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目标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所在。在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这些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可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供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效率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完善 经济制度 力促 国企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5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