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机制助力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机制助力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机制助力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机制,助力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7月1日,联席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的“2022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自20XX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合作五大支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金融监管体制和决策机制。绿色金融体系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增速领先国际,绿色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益丰富,绿色项目和碳减排项目获得有效的支持,绿色金融的环境效益和
2、减排效益也逐步凸显。20XX年6月,人民银行联合九部委和浙江等五省份开展了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周延礼表示,前一段时间他也参加了全国政协绿色金融调研组。调研中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在实践过程当中仍然有不少瓶颈和阻碍,尤其是在绿色金融的政策协同、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体系、标准制定、信息披露、监管考核、区域协调、国际合作、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监管机制等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有一些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他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绿色金融政策效能低,多主体、多目标间的矛盾突出,改革创新要以全局的思维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落实。目前
3、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够畅通,效率偏低,绿色金融与财政支持的衔接度也有待于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功能发挥有限。中央绿色金融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协同度也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的投资。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与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标之间存在错配,金融机构的内在动能难以真正地调动,金融系统中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甚至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举措的融合度也不高,各成一体。绿色金融的政策对企业的激励约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很难达到一致,企业的转型存在融资约束。绿色金融政策在促进绿色消费方面未能实现有效的指引,社会各界对绿色
4、金融消费重视程度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二是绿色金融的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单一,目前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而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的实际社会需求之间也存在不匹配问题。比如,在气候风险不断上升情况下,绿色保险发展缺乏强制性制度,又如环责险定价问题,关系到保险机构的服务质量,各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区域性的环责险服务管理平台引入使用进展缓慢,落实层面存在多重障碍。金融机构层面,投融资对金融风险与环境效益未能做到充分的考察与配合,有的更多的是为了完成监管机构对绿色金融的业绩考核要求,可能存在绿色产业、绿色项目一窝蜂的融资风险。企
5、业层面,也有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满足部分企业长期项目、短期项目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类的项目界定也较为严苛。消费者层面,面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推广不足,金融机构与潜在的绿色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消费者终端倒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力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试点考核体系相同,对区域的差异关注不够。他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对目前的六省九地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考核评价体系是同一个标准,但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基础不同,刚性的考核可能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出现了运动式、短期化、指标化的问题。比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侧重于支持长江经济带沿岸省份的绿色发展,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支持力度不足。地方发展层面,北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全 绿色 金融监管 机制 助力 经济 质量 发展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