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学语言.docx
《第七章文学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文学语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文学语言目录第一节语言与文学语言第二节文学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第三节文学语言的编码原则第四节文学语言的基本类型第一节语言与文学语言一、语言与言语二、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三、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四、文学语言的含义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一个多层级、复杂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工具,是供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学传达的工具。这种看法已经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修正。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不仅仅
2、是人们常理解成的“工具”,还是一种包含着复杂内涵、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他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学观念,对认识和理解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索绪尔的贡献之一,是科学地区分了语言与言语,从此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在语言学、文学、文艺学、写作学等多门学科中运用。语言(Language)是指语言世界中相对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部分,它对一切社会成员都是共同的,“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的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体系性特征的、处在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运动过程之中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Speech)是语言的投射和体现,是语言存
3、在的唯一形式,它总是个别、具体、千差万别的,因人、时、地而异的。“言语”更加突出的是个人的个性色彩,带有更多的文学性意味。二、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随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特别是20世纪以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发展,使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问题特别地凸显了出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认为,任何语言都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外指性,二是内指性。所谓外指性是指语言的意义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强调语言表达的客观性。所谓内指性是指语言的意义指向文学作品的内部,强调语言的主观性。日常语言主要具有外指性特征,也就是语言与客观事物有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
4、,词语通常是传递消息的手段,即具有交际功能。说话的目的是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思想”。而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特征,也就是说文学语言往往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有它自身的内涵。因此,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又称文学语言是“艺术语”。如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它们明显地违反了日常规律。当然,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也并不是毫无联系的。文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文学语言是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对日常语言的加工提炼,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得益于日常语言的丰富性。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常常运用日常语言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三、科学语
5、言与文学语言语言也有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实际上是从功能角度来划分的。科学语言例重于指示功能,强调语言的客观性。文学语言侧重于表现功能,表现功能中蕴涵了说话者丰富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因素。区别一:科学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指示性”,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说明事物的性质,阐明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因而科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文学语言可以运用多种传达方式和多样修饰手法,描绘生动的艺术形象、绚丽的生活图景,从而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性,因而文学语言具有高度的“心理蕴涵性”O如作家笔下的花是千变万化的,“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柳絮“癫狂”,桃花“轻薄”,诗人
6、赋予这些东西以人的感情。用科学的方式,对花的描述是这样的:“典型的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具备上述各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这段语言完全是指示性的,通过这样的语言才能阐明科学的道理。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显然是非科学、非客观的,但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个诗句形象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北国大雪的惊叹之情。区别二:科学语言强调实用,规范化、程式化是科学语言的要求。文学语言强调的是创新、陌生化、距离感,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评价为目的。这就势必会挣脱语言规范的束缚,表现主体新鲜的感受。我们在那些经典的文学名著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合乎语言习惯或
7、规范的句子。例如杜甫.秋兴之八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诗人有意采用了宾语前置的句式,打破通常的语言习惯,生动地渲染了一种气氛、心绪,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文学语言重在表达情感,而非陈述事实。四、文学语言的含义文学语言是一种复杂的概念系统,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系统,文学语言始终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一方面与语言学纠缠不休,语言学的文学语言概念与文艺学的文学语言概念也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文艺理论家对文学语言内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谓文学语言,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艺术语言。文学语言强调语言的艺术性,是对常规语言的突破,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
8、离,是对常规语言的文学组合【名解】0第二节学语言的编码和解码一、文学语言的编码二、文学语言的解码一、文学语言的编码前文已经讨论过,文学活动是一种交流活动。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认为,交流活动需要建立在“四个世界”之上,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文化世界。根据这一理论,文学语言的编码活动也要受到这四个世界的制约。(一)语体与文学语言的编码活动语体是指为了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为实现不同的语言功能而形成的语言运用体式。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运用,会根据不同的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如日常生活语体、行政事务语体、宣传思想理论的语体、探求科学规律的语体、致力
9、于形象塑造的语体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语体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功能,可以把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文学语体属于审美性语体,它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美质原则是这一语体编码的最高原则。作家为了追求审美的最大化,在对文学语言的编码过程中往往采用“陌生化”的手法。“陌生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偏离语言常规,其目的就在于增加从语言的深层意义到表层意义之间的解码距离和难度,让读者在多层次的解码过程中获取一种智力性的审美愉悦。文学语言的编码本质就在于语言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不一致,解码者必须越过表层意义捕捉深层意义。这样一来自然就增大了语言的容量,增加了阅读的距离和难
10、度。文学语言的这一编码手段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中是常用的手法。“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不具透明性的语言。诗歌永远靠发掘语词的潜在意义或言外之意来完成自己的传达。”(二)语音、语义与文学语言的编码活动语音、语义对文学语言编码活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宏观的角度看,语言环境是文学语言编码的物质基础。古今中外各种语言都有同音字、同音词和同音词组,还有大量的多义词和多义词组存在,这为文学语言的编码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从微观的角度看,不同民族的语言,其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不尽相同,自然存在不同的同音、近音材料和不同的同义、多义语言材料,这就为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学语言编码提供了不同的语言条件。比
11、如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大量利用英语的语音特征进行文学语言的编码,他所依托的就是英语中特有的同音、近音的语言条件,形成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特有审美魅力。语义对文学语言的编码作用同样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相同文本的不同翻译中得到证实。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场中的两句对话就有明显不同的翻译:RomeoWhathasthoufound?MercutioNohare,Sir.英语中的“hare”就是汉语中的“兔子”、“野兔子”,朱生豪翻译为:罗密欧有了什么?茂丘西奥不是什么野兔子而梁实秋却翻译成:罗密欧你发现了什么?茂丘西奥倒不是野鸡,先生。其实,“hare”这个词在英语中还有娼妓的
12、意思。在这里,说话人是在利用“hare”这个词的多义性特征,嘲讽乳母是个娼妓。莎士比亚在对文学语言进行编码的时候,是有意为之的,他所依托的就是英语中的微观语义环境,即语义的多义性。显然梁实秋在翻译时,是考虑到了整首诗的意义的,因此,他在编码时也就选择了汉语中具有多义性的词一一“野鸡”。(三)文化与文学语言的编码文化是指文学语言编码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宽泛,包括时代、地域、风俗、民族、阶层、职业、性别、年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对文学语言的编码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人类社会的任何语言行为无不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任何一种语言行为都会打上文化的烙印,都
13、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语言世界反映的物理世界是经过文化世界这个中介的”。从本质上来说,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会对作家的语言编码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比如中国作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姓名编码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积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探春、袭人、刘姥姥,赵树理小说中的小二黑、二诸葛、三仙姑等,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姓名编码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样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的姓名编码如玛丽、海伦等也反映了欧美民族的文化积淀。各民族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14、、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思维定式、心理积淀,这些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便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不同民族作家对文学语言的编码。比如俄罗斯文学中常常用老鼠比喻美丽可爱的少女形象,而汉民族文学中则绝不会用这种动物来描绘少女形象,因为在汉民族文化中,老鼠是被人痛恨的,比喻卑鄙小人。与老鼠有关的语言都带有贬义性质,如“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宗教文化同样制约着作家的文学语言编码。如在中国,儒道佛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西方国家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作家在文学语言的编码过程中,自然打上了其宗教文化的烙印。中国作家常常把极受宠爱的女孩形容为“掌上明珠”,把善良的女性形容为菩萨。而西方作家则不相同,如圣经诗篇中所说的
15、:“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KeePmeastheappleoftheeye.)性别文化也是制约文学语言编码的重要因素。汉民族文化中,“母亲”的形象是备受赞扬的,母亲形象常被用“伟大”、“善良”、“慈爱”、“奉献”等褒义词来形容。而西方作家中往往对“父亲”形象赞美居多。不同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制约着作家的文学语言编码。如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分别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的描绘。不同的民族文化制约作家在文学活动中的语言编码,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域的作家,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审美观念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语言编码。作家常常会根据自己生活所在的地域特色,根据自身的地域生活
16、经验进行文学创作。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二、文学语言的解码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这种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突破和偏离。读者在解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文学语言的独特编码也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解码,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意蕴。影响文学语言解码的因素很多,从语境的角度看,主要有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一)语言语境与文学语言的解码语言语境就是“语言内语境,即上下文,指的是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语境对文学语言的解码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英语有这样的名言:“Nocontext,notext.(没有上下文,就不能正确理解词义。)语言语境对文学语言的正确解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
17、是上下文制约文学语言的解码,二是语体风格制约文学语言的解码。编码和解码是逆向同构的关系.文学语言的编码离不开上下文,文学语言的解码同样受制于上下文,离开了上下文的支撑就无法准确进行文学语言的解码。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读者在对该诗进行语言解码过程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晴”即“情”的含义,也才能正确理解刘禹锡这首诗歌的精髓。文学语言的编码受到语体、风格的制约,语体和风格同样也影响、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解码。我国古代许多“咏史”诗词和“咏物”诗词,作者往往不是单纯地述史、描物,一定有自己更深沉的情思,更高远的寄托。换句话
18、说,往往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他们常常通过语言的编码使诗词蕴涵多重语义。这是编码者和解码者共同拥有的语体语境,正是依据这一语境知识,作者通过语言编码创作的“咏史”诗词和“咏物”诗词才能被解码者准确解码。如于谦的石灰吟,表面上是在写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清白的特性,实际上诗人是借此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品格;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面上吟咏的是梅花的孤高、寂寞的情怀,实际上是词人自我处境、人格追求的写照;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表面上歌咏青松傲视“大雪”的抗争精神,实际上通过刻画青松被大雪压盖、依然峭拔独立的高洁形象,暗示着革命者在严峻考验面前凛然不屈的斗争精神。(二)文化语境与文学语言的解码文化是文学语
19、言的内核,文化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编码活动,同样也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解码活动。一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越发达,所创造的语言就越丰富,如中国古代汉语中,仅仅指“天空”的词汇就很多,而且不能混用:“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雕刻也有六个词汇:“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可见,中国古代的雕刻文化细腻而丰富。深厚的文化制约着文学语言的编码活动,也增加了文学语言的解码难度。文化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指称内容和方式的解码活动。语言所指称、所反映的对象,都是文化世界中的事物,语言所具有的指称和反映方式,都是某种文化语境的体现。如:冰雪霜露都是自然界的
20、事物,中西语言都有很多词汇指称它们,但对于同一客观现象,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指称方式。汉语把它们分为冰、雪、霜、露四种类型,并赋予冰清白、晶莹的象征意义,赋予霜高洁的意义。而爱斯基摩人没有一个用来概括“雪”的词汇,却有20多个词汇表示不同类型的雪一一地上的雪、石上的雪、堆积的雪、下着的雪等。文化制约着语言词汇系统的生成,也影响了对文学语言的解码活动。如19世纪以前中国有帝王而无总统,有忠君思想而无民主观念,所以古汉语中就只有“君”、“王”、“皇”、“帝”、“忠”等词汇。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了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但没法找到相应的词汇与西方的“总统”和“民主”对应,于是就创造了
21、许多词汇来指称。如“总领”、“总统领”、“统领”等,有的地方干脆叫“洋皇帝”。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制约对文学语言词汇意义的解码活动。如汉语中的“嫂”大概与英语中的sister-in-law相对应,都是指称哥哥的妻子。但从形成过程和意义来看,汉语的“嫂”是指长者的意义。礼仪丧服中说:“嫂者,尊严之称。嫂犹叟也。叟,老人称也。”这是从伦理、礼制的文化语境来看婚姻和亲属关系的。英语所表示的意思是“在法律条文中规定了的姐姐”,是从法律这一文化语境来看待婚姻关系和亲属关系的。文化语境中的时代、地域、民族、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也会或直接或间接、或显在或潜在地影响和制约着读者对文学语言的
22、解码活动,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学传统也会制约文学语言的解码活动。如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诗“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诗中的“落花时节”是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的巧用: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久别重逢”的内蕴,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语境,也是不太可能对毛泽东的诗歌进行有效的解读。(三)心理语境与文学语言的解码心理语境对文学语言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码者的心理联想能力,二是解码者和编码者相近或相同的心理状态。心理语境对文学语言的解码更显著的影响和制约是解码者和编码者相近或相同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表达者和
23、接受者拥有相近或相同的心理世界,这是保证文学的接受者能够准确解码的重要心理基础,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就是如此。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的对话,往往只有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能理解,在场的许多人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就是这三个人特殊的情感纠葛,导致了共同的心境和话语联想方式及联想方向,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心理世界。第三节文学语言的编码原则一、文学语言编码的一般原则二、文学语言运用的辩证艺术在文学活动中,文学语言的编码,既有一般的原则,也有辩证的原则,一般的原则是指为着能在文学活动中确凿无误地将文学的意蕴传达出来而必须遵循的起码的原则,,辩证原则是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文学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5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