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docx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第一节新教育运动第二节进步教育第三节杜威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实验教育学第五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由来与发展“新教育运动”也称做“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在实践中,一些倾向于教育民主、尊重儿童、内容实际、讲求效率的“新学校”应运而生。随之,欧美各国便仿效开办,发展成为一场影响较大的“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其办学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现代和有合乎情理的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以培养出能够应付现代知识与现代生活不断增
2、长的复杂性从而建立健全的人类社会的人才。雷迪为了改造当时重古典课程、脱离社会生活、贵族化的公学制度,特别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活动。1983年,巴德利在英国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是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第一个分支。但其实行男女合校,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创造者,学校管理更民主,因此大受欢迎。德国的赫尔曼利茨先后建立了三所相互衔接的家庭式乡村寄宿学校,分别是1898年为612岁儿童开办的伊尔森保学校、1901年为1376岁男生开办的豪宾达学校和1904年为1619岁男生开办的比伯尔史泰因学校。1899年,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埃德蒙德穆林创办第了一所新学校一一罗歇斯学校。这些先驱性的乡村寄宿学校都深受雷迪的影响,在
3、办学模式、目的、课程及方法等方面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如:新学校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相互爱护、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如:费用昂贵,主要以具有激进思想的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因而规模一般都较小,并且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之外。新学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且由于各国新学校之间紧密联系而开辟了国际交流。1899年,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欧洲各国新学校的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新教育
4、联谊会成立后先后三次提出过相应的新教育原则。1921年,刚成立的新教育联谊会提出了七项新教育原则:(1)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2)教育者必须研究和尊重儿童的个性。(3)新学校应该使儿童的天赋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4)学校应该由儿童自己来管理,同时儿童都必须懂得自我约束。(5)新教育制度必须以合作的精神来代替自由竞争的精神。(6)支持男女同校教育。(7)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实施的新教育,将使儿童为成为未来的公民做好准备,而且意识到他自己的和每个人的尊严。1932年,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对社会所带来的冲击,新教育联谊会提出了五项原则:(1)教育应该能够使儿童领会我们时代
5、的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2)应该设法适应不同个性的儿童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需要。(3)应该帮助儿童通过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责任感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4)应该提倡合作精神,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性格差异和独立思考的重要。(5)应该引导儿童去正确评价他们的民族遗产,并高兴地欢迎每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做出特殊的贡献。1942年,新教育联谊会通过的儿童宪章提出:(1)尊重儿童的人格,儿童的需要是任何良好教育制度的基础。(2)每个儿童都享有适当的衣食住的权利,国家财政应当予以保障。(3)应该对每个儿童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和治疗;(4)所有儿童都应有获得自己民族的知识和智慧财富的平等机会。(5)应
6、该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全日制的学校教育。(6)应该对所有儿童提供宗教训练。新教育联谊会在不同时代所提出的教育原则,反映了对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思考,体现了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新教育运动成为对20世纪欧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运动。二、蒙台梭利的教育主张(一)生平与教育实践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个获得医学学位的女性,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新教育运动及幼儿教育的发展。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天主教徒的家庭。在研究和诊疗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实践中,她认为“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通过实验,使低常和
7、残疾儿童通过了小学各科考试。她认为适用于低常和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于是便力图以医学为基础,用自然科学的直接观察的研究方法,建立对正常儿童进行教育的“科学的教育学”。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名为“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贫苦儿童。在那里,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09年,她写了第一本著作蒙台梭利方法,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主张及在“儿童之家”实施的教育方法。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被译为20多种文字。人们大力宣传蒙台梭利的方法,开办“蒙台梭利学校”。(二)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批判旧教
8、育是强制性的,干涉儿童的“自由行动”太多,惩罚儿童是一种罪过,必须改变她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论述道:“他们被关在学校里和奴隶一般,受到社会强加的痛苦。儿童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使他们胸膛受压而变得狭小,容易患肺病。”“学习是强制性的,充满了厌倦和恐惧,儿童的心智疲劳了,他们的神经系统疲倦了。”她批判旧学校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一一桌子边。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发展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因此,要为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受到陶冶,得到锻炼。不仅要关心儿童的物质生活,
9、更需要关注他的精神和心灵的迫切需要。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各种潜伏在人心灵中不断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儿童内在的潜能在适当环境中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其教育学说的基础。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心理发展如同各种生物现象一样有各种敏感期。在各个阶段会显示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过了这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就会消失。她对儿童的敏感期进行了区分: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2-2.5岁达到顶峰;从1岁多到4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两个月到8岁是语言的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是动
10、作的敏感期。以此为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中的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的特色是: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原动力;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合理安排。其中特别强调的是,为了科学教育儿童,必须掌握和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这正是当时席卷欧美的新教育思潮的体现。(三)感官教育基于其儿童敏感期的认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她把智商归纳为感觉器官的训练,认为:感官训练能使人的感觉敏锐,发展人的各种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使儿童掌握各种技能,并养成
11、儿童的德行;可使儿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又为他将来实际生活做了准备。她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其中以触觉为主。三、“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思想凯兴斯坦纳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慕尼黑市任教育局长达30年之久,主要著作有教育原理、公民教育要义、劳动学校要义、学校组织基本原理等。凯兴斯坦纳所提出的“公民教育”是他的教育理想和办学的指导原则;“劳动学校”则是公民教育付诸实施的一种学校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凯兴斯坦纳认为,要通过给予每个人最广泛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国家的职能并且乐意尽最大努力担负起他们在国家中的职责,在国家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并且把这种职务或工作做
12、得能够多么好就多么好”。其实质是对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对外维护军国主义德国的利益。从培养良好公民的目的出发,凯兴斯坦纳提出建立“劳动学校”。“劳动学校”主要通过劳动训练使青年对职业和工作深感兴趣,同时对青年进行精神陶冶的训练。因此,凯兴斯坦纳把“劳动学校”也叫做“工作学校”和“性格陶冶学校”。“劳动学校”里反对那些“杂乱”和“肤浅”的知识,而主张用极少的“真正经验的知识”材料去培养学生“极多的适应力、本领和工作兴趣,以完成国家公民教育的使命”。凯兴斯坦纳还强调“劳动学校”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更应重视劳动的精神陶冶和精神训练的价值和作用。为了实现劳动训练的意义和价值,凯兴斯坦纳
13、主张把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学校改成以劳动活动教学为主的“劳动学校”。此外,他还主张按儿童将来的职业兴趣去组织国民学校的劳动教学,进行“分组教学”。他认为儿童最感兴趣的劳动是各种制作、园艺、烹饪、细木工、钳工等手工技艺劳动。凯兴斯坦纳的这种职业训练理论与欧洲的“新学校”理论是同出一辙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新学校”。第二节进步教育一、进步教育的始末进步教育的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是力求通过教育的改革,使学校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发展需要。进步教育理论源自卢梭、裴斯
14、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家帕克19世纪末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市库克师范学校开展的教育革新实验。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帕克提出了“昆西教学法”,为此,帕克本人也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进步教育的实验在美国以各种形式大规模兴起。进步主义教育成为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要教育思潮。美国于1919年成立了“进步教育发展协会”以满足人们教育革新和实验对于交流平台的需求,该协会后来改称“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4年,该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新教
15、育实验以及美国进步教育实验的相关情况,是推动美国进步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台。1929年,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进步教育由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开始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1940年,随着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步教育开始逐步走向衰落。1955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这标志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终结,也标志着以进步教育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结束。人们对进步教育思想及其运动褒贬不一,但其给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在反对落后传统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进步教育家的实验()帕克的昆西教学法帕克作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曾先后担任过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局
16、长、芝加哥市库克师范学校校长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等职。他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其教育革新经验,最终提出了“昆西教学法”。“昆西教学法”也被称为“昆西制度”。“昆西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I)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儿童的本性,创造条件满足其需求。(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雏形的民主政治,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并将学习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来安排科目。(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昆西教学法”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对教
17、育与实践关系的重视都成为日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所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开创了声势浩大的进步教育运动。(二)约翰逊的有机学校实验约翰逊,是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她于1907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创办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著称。杜威把约翰逊的教育实验称做“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约翰逊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自然生长。有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按照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调整学生的分班。有机学校的课程安排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三)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是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道尔顿制
18、的创始人。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开展教学实验,成绩显著,于是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也称做“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道尔顿制”实际上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判班级授课制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照顾,于是提出以下主张:(1)在学校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度,代之以合同式的学习。具体做法是:把各学科一年的课程以月为单位划分作业大纲,学生以合同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快慢来适当延长或修改合同。(2)将各科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分别配备该学科教师进行指导。(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19、,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关键在于自由与合作,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自己的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四)克伯屈与设计教学法克伯屈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诠释杜威思想。1918年,他发表设计教学法一文,提出了设计教学法,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品格,强调教育应适于现实生活,积极改造生活。因此,他主张建立一种以生活和实际经验为中心的新学校。克伯屈将设计的方法运用于教育,并系统归纳阐述了设计教学法。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是在社会环境中进
20、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设计教学注重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克伯屈根据不同的目的,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生产者的设计,克伯屈称之为建造设计。它是以生产某物为目的,用物质的形式去体现思想或观念。第二类是消费者的设计。他认为儿童非常活跃地消费、吸收别人生产的东西,如欣赏别人的画等,所以又称做“欣赏设计”。第三类是问题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第四类是练习的设计,或称为“具体学习设计”。其目的在于获得某种或某一程度的技能或知识等。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此外,克伯屈还提出了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即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发挥指导的
21、作用,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来进行设计。设计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强调教学与生活、教学与社会的联系。但由于强调以儿童经验来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对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三节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1882年,他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在此期间,杜威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894年杜威应聘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教授,并担任了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杜威-生出版的教育著作多达30余部,教育论文约18
22、0篇,其中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今日之教育、人的问题等民主主义与教育最系统地阐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实用主义哲学、“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杜威创造性地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到了教育上。实用主义是在美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皮尔斯、詹姆士和杜威。皮尔斯在1878年发表的我们怎样使观念明确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其观点可以归结为“存在就是有用。其后
2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士于1907年出版了实用主义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一书,在皮尔斯“存在就是有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就是真理”。詹姆士使实用主义哲学通俗化了。杜威全部接受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并主张哲学应是人们用以适应环境、整理经验的种工具。他认为哲学必须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以促进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但怎样实现这一结合与促进呢?杜威将哲学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哲学的最大推动作用。“经验”是杜威的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名词。他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杜威的“经验”概念包括人(经验的主体)和环境(经验的客体)在内,它们被看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杜威认为:存在即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篇 外国 教育史 第十七 现代 教育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