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docx
《乐至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至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乐至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乐至县水利局2021年9月目录一、指导思想4二、普查原则5(一)全面系统的原则5(二)规范统一的原则5(三)真实可靠的原则5(四)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原则5三、主要目标6(一)洪水灾害隐患调查目标6(二)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编制目标61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6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63 .干旱灾害风险区区划74 .干旱灾害防治区划7四、组织形式7五、工作计划7六、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8(一)主要技术标准8(二)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91.主要任务和调查范围92 .工作内容93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24 .成果要求13(三)干旱灾害
2、致灾调查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131.主要任务和调查范围13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43 .成果要求14(四)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51 .不同干旱频率下的水资源量计算152 .不同干旱频率下的供水能力分析153 .不同干旱频率下的影响分析154 .干旱灾害风险分析165 .成果要求17(五)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71.干旱灾害风险度计算172 .分类干旱灾害风险区划183 .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184 .成果要求19(六)干旱灾害防治区划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91.干旱灾害风险源分析192 .干旱灾害防治区划193 .成果要求20七、保障措施21(一)组织保
3、障21(二)制度保障211.健全普查机构各项规章制度212 .质量控制及成果抽查验收制度223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224 .安全保密管理制度22(三)技术保障231.统一技术标准和规定232.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23(四)安全保障23(五)经费保障24八、附录24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试点版)、上级水利部门安排部署,推进我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水旱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全面客观评价我县水旱灾害风险情况,为我县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水旱灾害防治
4、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防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始终把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水旱灾害。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水旱灾害防治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水旱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
5、最低;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水旱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立高效科学的水旱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水旱灾害防治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普查原则(一)全面系统的原则既要做到全面、系统和科学,又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系统分析各项普查内容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普查任务,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注重不同领域和专业普查之间的承接衔接与区别对待,保证成果的完整性。(二)规范统一的原则各地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普查流程开展普查工作;对有关普查的基本概念、口径、指标等要规范统一;调查、分析和评价方法要规范科学;普查的分区、统计单元及相关分类要符
6、合国家标准的统一要求。真正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和统一手段,为获取统一协调的普查成果提供保障。(三)真实可靠的原则要按“属地原则”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的清查摸底,并结合普查的需要,建立起规范的基础普查档案登记管理制度;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和分析工作,客观反映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按照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案进行数据处理,保障成果的真实性、科学性;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进行数据审核、抽查、验收和成果审查。(四)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原则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包含多项任务,充分利用GPS.GIS.RS等技术方法,结合已有相关成果,利用模型方式提取数据。要采取内业分析提取与外业复核相结合方式
7、,依据普查工作底图,结合实地走访、外业查勘等,利用档案查阅、图形量取等方式开展普查。三、主要目标(一)洪水灾害隐患调查目标从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目标与需求出发,开展全县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对全县水库、水闸、堤防等进行调查,摸清全县洪水灾害风险隐患数量,支撑防洪减灾决策、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综合防御。(一)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编制目标1.干旱灾害致灾调查针对不同统计单元以及不同受旱对象,开展干旱灾害致灾调查。调查各统计单元的干旱灾害背景、历史干旱灾害以及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情况,进而分析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危险性来源、程度等,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推进干旱灾害风险管理。2
8、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掌握不同干旱频率下的干旱灾害影响,进而获得不同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严重程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有助于积极主动预防和应对风险,切实推进干旱灾害风险管理进程。3 .干旱灾害风险区区划开展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城镇、人饮等分类干旱灾害风险程度以及综合风险情况等,可为干旱灾害防治区划编制奠定基础,为提出不同区域风险应对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4 ,干旱灾害防治区划开展干旱灾害防治区划工作,可为区域防灾减灾战略及规划制定、蓄引提调等水利工程布局、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及结构调整、国家抗旱投入方向等提供科学依据。四、组织形式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9、乐至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县普查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县办公室、XX科、XX中心、XX站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乐至县XX科,按调查内容落实相关工作人员。五、工作计划普查成果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审核上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协调平衡和修正,形成县、乡镇级普查成果。即乡镇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发的技术要求和调查表格进行填报,审核后上报至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县、乡镇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的数据与成果,向将上级审核并修改更新的数据与成果并汇交。六、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一)主要技术标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要
10、求按照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要求执行,下发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下,具体执行过程中随着技术要求的更新适时进行调整。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16)2)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2012)3)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L259-2000)4)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1-98)5)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6)防洪标准(GB50201-2014)7)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26-2012)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9)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10)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L679/Z-2015)11)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
11、L258-2017)1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6)13)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214-2015)1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15)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水建管(2008)214号)16)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17)区域旱情等级(GBT321352015)18)干旱灾害等级标准(SL663-2014)(一)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1.主要任务和调查范围本次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以县级流域防洪规划(防洪预案)、工程安全评价/鉴定、运行管理等资料为基础,调查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等存在的隐患等。水库工程洪水灾害隐
12、患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库工程的空间位置、安全鉴定结论,调查范围为库容10万n?及以上的水库(有挡水建筑物的水电站)大坝。水闸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闸工程的空间位置、安全鉴定结论,调查范围为过闸流量5n?/s及以上、且水闸失事可能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堤防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堤防工程的空间位置、规划防洪标准、现状防洪标准、是否达标等,调查范围为5级及以上的堤防工程,不包括生产堤、渠堤和排涝堤。2 .工作内容对县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的现状防洪能力,工程安全/评价鉴定成果,工程安全建设状况等进行整理和总结,按照本技术要求和附件填表说明填报调查表。填表说明、指标阐释等内容规定
13、了每一类调查对象的填表要求。以下对每一项任务的工作内容进行说明。2.1 水库(水电站)大坝安全隐患调查2.1.1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为总库容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包括有挡水建筑物的水电站)。2.1.2 调查内容每一座水库(水电站)为一个调查对象。调查整理水库的空间属性、工程结构特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鉴定开展情况及评价/鉴定结果(详见附表A.l)。填报最近一次安全评价/鉴定的时间和结论、除险加固完成情况。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等水库大坝安全安全管理规定,综合考虑大坝安全性态、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能力、渗流安全、结构安全、抗震安全、金属结构等方面要求,对水
14、库大坝安全性的综合评估。安全评价/鉴定的结论将水库大坝安全类别分为一类坝、二类坝、三类坝。2.1.3 成果要求县级政区为单元组织各级水利部门、水库管理单位对所管辖范围的水库(水电站)安全隐患进行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包括附表2内的成果。2.2 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2.2.1 调查范围水闸调查范围为位于河道上过闸流量5s及以上,且失事会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水闸。2.2.2 调查内容以每一座水闸工程为单元,调查整理水闸工程的空间属性、工程结构特性、水闸安全评价/鉴定开展情况及评价/鉴定结果(详见附表A2)。填报最近一次安全评价/鉴定的时间和结论、除险加固完成情况。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水闸安全评价导则
15、(SL214)等水闸安全安全管理规定,开展的水闸安全性综合评估工作。水闸工程安全性分为:一类闸、二类闸、三类闸、四类闸。2.2.3 成果要求以县级政区为单位组织各级水利部门、水闸管理单位对所管辖范围的水闸安全隐患进行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包括附表A.2内的成果。2.3 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2.3.1 调查范围对堤防级别5级及以上的堤防工程进行防洪安全隐患调查。5级以下的堤防工程,有条件的可参考调查。本次不调查生产堤、渠堤和排涝堤。2.3.2 调查内容以同一名称同一规划标准的堤防为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为一个调查对象。调查整理每一个调查对象的空间属性、工程结构特性以及堤防建设达标情况(详见附表A.
16、3)。2.3.3 成果要求以县级政区为单位组织各级水利部门、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对所管辖范围的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包括附表A.3内的成果。3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工作流程采用中央和地方分工协作,逐级审核汇集,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D前期准备阶段。中央层级统一编制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应技术要求。2)调查阶段。县级水利部门对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堤防工程、水库工程、水闸工程,组织规划、设计、工程管理等单位开展调查。调查以县级政区为单位,通过资料整编、内业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开展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等洪水灾害隐患调查。3)审核汇集阶段。省级对市县上报
17、数据进行规范性、完备性、合理性审核,省级以县为单位汇总所辖范围全部数据后,整合省级任务成果数据,分批上报至水利部。技术方法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成果,以内业调查和资料整编为主,辅助必要的现场调查,完成各调查任务内容;充分利用县级流域防洪规划(防洪预案)、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安全鉴定/评价等资料,整编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的洪水安全隐患。4 .成果要求洪水灾害隐患调查的成果包括基础数据和现场调查和填报的表格、技术报告等。调查和填报的表格样式见附表A-l-A-4,调查工作中须采用规范的表格、图样,以便审核和汇总。建议以县为单位编制成果报告,具体内容如下:4.1 基础数据及调查
18、成果数据采用电子图和数据库形式。4.2 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报告以县为单位编写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报告,报告以“调查报告+行政区代码+年份”进行编号,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4.3 成果报告1)洪水灾害隐患基本情况2)工作开展及获得的成果总结4.4 成果附表1)附表A-I水库(水电站)安全隐患调查表2)附表A-2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表3)附表A-3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表(三)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主要任务、调查范围及工作内容1.主要任务和调查范围针对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工作,主要开展以下两类资料调查。1)基础资料:2017-2020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居民生活
19、、生产等供用水资料(附表1)。现状(2020年)蓄、弓I、提、调,灌区等抗旱水源工程防御能力,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附表2)o现状(2020年)城镇水源情况(附表3)。2)灾害事件资料:2008-2020年各次干旱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原因,范围,气象水文情况,农业、城镇等受灾及损失情况,以及历年实施的抗旱措施、投入人力物力、抗旱效果效益等(附表4)o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首先,进行资料调查及整理。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县级行政区开展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以及数据上报。其二,开展逐级上报、审核、汇总工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
20、照统一的技术、数据格式和要求填报普查表,并通过系统录入相关信息,将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审核,并上报地市级、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3 .成果要求以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统计及汇总数据。需要填报提交的表格信息详见附表1-4。附表成果应填写规范、完整;在汇入成果数据库之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审核汇总。(四)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1.不同干旱频率下的水资源量计算基于县级行政区10年一遇(90%来水频率)、20年一遇(95%来水频率)干旱情形下的水资源量。2 .不同干旱频率下的供水能力分析当供水水源工程有设计供水能力资料时,根据设计供水能力相关参数,计算出县级行政区现状10年一遇、20
21、年一遇不同干旱频率下的供水能力。当供水水源工程缺乏设计供水能力资料时,考虑水源类型、水源结构等因素,折算出县级行政区现状年10年一遇、20年一遇不同干旱频率下的供水能力。3 .不同干旱频率下的影响分析首先,基于19902020年旱情旱灾统计数据,逐年进行历史旱灾影响分析,进而通过典型年法找出县级行政区不同频率下(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历史旱灾影响。其中农业主要选择农业受灾率(即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为指标,人饮主要选择因旱人饮困难率(即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为指标。其二,考虑到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各地供水能力均有了较大提升,同一干旱频率下的影响随之减轻,为此需要建立不同干旱频
22、率下现状年旱灾影响与历史典型年旱灾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干旱频率下现状年供水与历史典型年供水能力的差异,确定干旱灾害影响折算系数。其三,计算现状年不同频率下(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旱灾影响。结果如表3-1、表3-2所示。表3-1现状年不同干旱频率下的农业旱灾影响农业受灾率10年一遇20年一遇县1表3-2现状年不同干旱频率下的人饮困难情况因旱人饮困难率10年一遇20年一遇县14 ,干旱灾害风险分析综合分析全省各县级行政区现状年不同频率下(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农业旱灾影响和人饮困难情况,得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判断矩阵表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等级判断矩阵表。对于城镇而言,考虑是否有双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乐至县 水旱灾害 风险 普查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