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标文件技术标准与要求的应答.docx
《对招标文件技术标准与要求的应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招标文件技术标准与要求的应答.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对招标文件技术标准与要求的应答1.1三维设计的总体要求(1)须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变电站三维设计及成果移交的相关标准和文件要求,建立变电站三维工程模型。三维模型应包括除变电站站址本身外服务于本工程的站外设施,例如:出线走廊、进站道路、边坡设计、站外排水等,并最终在站区规划图中表示。结合扩建、远期规划及站内外设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2)应实现空间带电距离校核、综合碰撞检查、设备材料及工程量统计、可视化展示、设备查找及属性查询等功能。(3)以下图纸均应从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中直接抽取,保证图纸和模型的一致性: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土石方平衡图纸,道路、围墙大门、边坡挡墙、地
2、下管沟图纸。电气平、断面图纸,电气安装图纸,防雷接地图纸,照明及动力系统布置、安装图纸,光/电缆敷设(含槽盒、桥架等布置安装)图纸。建筑、结构图纸,构、支架及基础图纸,水工、暖通、消防图纸。(4)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站用电接线等图纸应与工程三维模型实现关联;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完成电气原理图逻辑接线设计,自动生成端子排图、虚端子图、电缆清册及光缆接线表等。(5)应基于已完成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图纸,完成三个阶段的三维设计,设计成品应满足:1)满足初步设计和三维设计评审要求;2)根据国网基建技术202025号国网基建部关于开展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评价工作的通知中变电站三维设计评分要求,评分不
3、低于90分。(6)施工图在施工期间有变化的,应在竣工图对应进行修改。1.2初步设计阶段三维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a.三维设计模型坐标系统、度量单位、建模要求、配色原则和属性定义满足QGDW11798Q/GDW11809.Q/GDW11810等的要求。b.主要工程量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并完成自动统计。包括完成建模的设备、主要材料量等与设备材料清册的一致性。C.主要图纸从三维设计模型中直接提取,三维模型与送审图纸的一致性,图纸是否满足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T5028)要求。(1)电气一次a.电气主接线逻辑模型包含建设规模、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设备配置情况、设备名称、主要电气参数、导体型号等主要
4、信息,逻辑模型应与物理模型相关联,主接线方案合理。b.电气一次设备及材料三维设计成果,主要设备和材料的建模完整;设备建模达到通用模型深度;设备建模层级结构、模型几何精度、属性细度是否符合QGDwII809和QGDWII810.1的要求。c.全站主要电气一次设备、设施及材料的三维布置方案与我院二维初步设计图纸匹配,包括配电装置布置设计、三维电气安全净距校验等。d.防雷、接地设施的模型完整,其模型几何精度、属性细度符合QGDWII809和QGDWlI810.1的要求。e.完成三维防雷保护范围校验。(2)二次系统a.二次系统设备模型完整,其模型几何精度、属性细度符合QGDwll809和QGDWII8
5、10.1的要求。b.控制保护、计量和通信等屏柜及蓄电池的布置方案合理。(3)土建部分1)总图a.基于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工程总装模型,评审站区总布置、场地及周边设施设计方案。b.评审地理坐标系统是否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系统信息是否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c.检查站址场地及周边设施的三维设计成果,评审模型是否完整,包括道路(含进站道路)、围墙、支挡结构、户外主要地下管沟和电缆沟道、隔声屏障等,并检查其布置设计及主要工程量。d.评审是否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场地及边坡的分析,实现土石方平衡计算和竖向布置设计,并检查场平主要工程量。e.评审电缆通道布置方
6、案是否合理。f.根据全站布置方案,评审站区征地范围的符合性。g.评审总图布置方案的优化情况。包括站区全专业模型的协同、配合,软、硬碰撞检查。2)建筑物a.检查站内建筑物的三维设计成果。评审全站建筑物设计方案和布置方案是否合理。b.评审全站建筑物模型属性信息,包括名称、设计使用年限、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房间功能划分等。c.评审建筑物模型是否完整,包括建筑外立面、墙体、构配件及室外附属设施。评审主要生产建筑和辅助建筑室内各层主要平面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d.检查三维建筑模型的结构选型和计算分析的正确性。主体结构、基础模型是否完整。e.评审建筑物与设备、外部设施及地
7、下电缆沟、管道、基础等的协同、配合,软、硬碰撞情况。f.评审建筑物内部沟道、水管、基础、埋管等的协同、配合,软、硬碰撞情况。3)构支架及设备基础a.检查构支架及主要设备基础的三维设计成果。评审构支架及设备基础模型是否完整,包括构架梁、柱、基础;支架上部主体结构、基础;主要设备基础、油坑、防火墙等。并检查其布置设计及主要工程量。b.评审构架、避雷线塔、独立避雷针等设施及基础模型。c.评审设备支架的主体结构模型。d.评审主要设备(变压器、高抗、组合电器、断路器)基础、油坑和防火墙模型。e.评审构支架及设备基础与地下电缆沟、水管、基础、埋管等的协同、配合,软、硬碰撞情况。4)水工暖通a.检查水工暖通
8、设施和管道的三维设计成果。评审水工暖通三维模型及属性信息是否完整。评审其布置设计及主要工程量。b.评审给排水(含消防D干管是否包含管径、材质、标高和坡度等属性信息。c.评审是否完成水池、事故油池、集水井、阀门井、消火栓井、检查井等主要构筑物模型。d.检查暖通主要设备、风管、水管模型,属性信息包含管径、材质和标高等。1.3施工图设计阶段三维设计要求(1)一次部分1)变电一次设计范围应完成全站电气接线设计(包括电气主接线设计、站用电系统接线设计)和变电一次设备、设施及材料的三维布置设计(包括配电装置布置设计、防雷接地设计、照明/动力设计、电缆敷设设计等)。2)变电一次设计内容主接线设计:应实现逻辑
9、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关联;逻辑模型参数应完整、准确。电气一次设备:应建立主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避雷器、中性点设备、穿墙套管、站用变压器等站内所有电气一次设备模型并完成三维布置;设备属性信息应完整、准确;应完成三维电气安全净距校验和安装、检修通道空间校验等。导体、金具:应建立绝缘子串、均压屏蔽装置、母线金具、软导线、管母线、引线、设备间连线等三维模型;所有金具应纳入工程量统计;设备属性信息应完整、准确;应完成三维电气安全净距校验;应链接绝缘子组装、金具安装等装配模型或图纸。照明及动力:应建立各类照明灯具、动力箱、检修箱的三维模型并完成三维布置;站内各
10、个区域的照明均应进行了设计,不能遗漏,尤其是大门的照明;站内各个区域的光源、照明器的选择应合理,照度应满足要求;负荷统计应准确。光缆/电缆:应建立所有一次电缆的三维模型;应完成光缆/电缆的路径规划和长度自动统计。防雷接地:应建立全站接地系统,包括建筑物接地、设备引下线、水平接地网、垂直接地极、接地深井等所有站内接地设施三维模型;接地材料属性信息应完整、准确;应完成接地电阻、接触电势、跨步电压的计算与校核;应完成三维防雷保护校验等。材料量统计: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的电气设备、材料统计数据应与材料表对应。(2)二次部分1)三维设计范围应完成电气原理图及端子排接线、光缆联系图及虚回路、网络结构示意图
11、等的数字化设计;应完成二次及通信装置、屏柜、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智能控制柜模型设计及三维布置;应建立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主要设备模型,并完成三维布置设计。2)三维设计内容数字化设计:应采用数字化设计软件生成端子排图、光缆联系图、虚回路、网络结构示意图、光电缆清册及设备材料清册等;电气原理图应包含回路功能信息、设备信息、屏柜信息、端子信息、电缆信息;端子排图应包含回路信息、电缆信息及对侧设备信息;电缆清册应包含电缆名称、电缆型号、电缆规格、备用芯、电缆起止位置等信息;光缆接线表应包含光缆名称、光缆型号、光缆规格、芯线号、备用芯、光缆起止位置等信息。三维布置设计:应建立二次设备室及继电保护小室(包括
12、屏柜、柜内装置、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等)、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包括屏柜、柜内装置、舱内主要辅助设施、舱内外走线通道)、智能辅控系统(包括图像监视系统、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设施三维模型并完成三维布置设计,完成主要空间软、硬碰撞检查。材料量统计: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的屏柜、装置等统计数据应与材料表对应。(3)土建部分1)总图a.三维设计范围:应包括基于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的数字高程模型开展了站区总布置设计、道路(含进站道路)、场地、围墙、支挡结构、地下管沟、桩基等布置设计。b.专业三维设计内容地理信息:应包括地理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信息;应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数据格式,地理坐标系统
13、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布置设计:应进行场地及边坡分析,完成土石方平衡计算等竖向布置设计。碰撞检查:应进行全站三维模型综合碰撞检查。2)建筑、结构、水工及暖通专业a.三维设计范围建筑物:应开展主控楼、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警卫室等站内所有生产建筑和辅助生产建筑物的三维设计。构支架及设备基础:应开展构架、避雷针、设备基础及支架、主变基础、油池、防火墙、水工泵房、水池等站内所有构筑物的三维设计。水工及暖通:应开展站区和主要建筑物室内上下水管道,生活消防泵房、深井泵房、雨水泵井等设备管道,冷却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站区建筑物暖通、空调,站外防
14、洪排水设施的三维设计。b.建筑、结构、水工及暖通专业的三维设计内容建筑:应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导出配筋等细部设计信息,从专业软件中生成施工图纸,应通过专业软件导出建筑物轻量化模型进入三维设计平台。建筑物三维模型应包含结构梁、板、柱、结构墙、开孔、设备埋件(含地锚)、基础等构件;应链接三维配筋等装配模型或图纸。建筑物模型应包含各层空间布置细节、建筑做法、建筑物构配件,以及各接口构造;应包含名称、设计使用年限、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主要建筑材料等属性信息。构支架及设备基础:应采用专业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导出节点等细部设计信息,从专业软件中
15、生成施工图纸,应通过专业软件导出构支架、钢结构轻量化模型进入三维设计平台。构架模型应包含梁、柱、基础、地线柱、构架避雷针、连接件、挂点、爬梯、接地件等;支架模型应包含主材、辅材、顶板、接地件等上部结构和基础;独立避雷针、避雷线塔等模型应包含主材、辅材、挂点、爬梯、接地件等上部结构和基础;设备基础模型应包含基础、支墩、埋件、埋管、油坑和防火墙;搬运轨道模型应包含基础、轨道、吊钩和地锚等;围栏模型应包含主材及基础;应链接构支架安装加工等装配模型或图纸。水工及暖通:模型包括生活消防泵房、深井泵房、雨水泵井等三维模型应包含设备设施、管道及其他附件;站区建筑物暖通三维模型应包含空调、风机等设备设施、管道
16、及其他附件;冷却系统、消防系统三维模型应包含冷却塔、泵等设备设施、管道及其他附件。模型属性包括上下水、消防.、排水、冷却、暖通等管道三维模型应包含管径、材质、标高、坡度等信息。3)材料量统计检查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的建筑、结构、水暖设施材料和工程量统计应与材料表一致。1.4 竣工图设计阶段三维设计要求按施工图现场施工变电站,对原施工图模型文件进行修改,并满足竣工图编制文件要求。1.5 三维设计及数字化移交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高度重视三维设计和应用工作,开展了很多相关研究和试点工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落实“数字国网”的建设总体要求,构建全业务数据链,提升输变电工程整体设计质量,相继印发了多项关于
17、三维设计和评审工作的指导文件,以及多个企业三维设计系列标准,同时提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新建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应全面用三维设计。到2020年底前,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应具备数字移交条件”的要求。151、三维建模工作流程输变电工程三维建模艾三维技术采用BentIey变电三维设计平台,BentIey变电三维设计平台贴合现有设计流程,综合三维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变电站全专业的三维协同设计,可大幅度的提升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主要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设计数据从项目开始阶段输入后,一直贯通整个设计过程。在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基于通用设备模型库来快速完成模型布置、提资,各
18、专业设计人员基于项目布置设计基准点,在三维可视化协同环境下,完成建模设计,在过程中充分的应用安全距离校验工具、软、硬碰撞检查工具来保证设计模型的正确性。当变电站设计信息模型创建工作完成后,可以在设计模型中添加材质、设置渲染场景,快速输出投标动画和鸟瞰图等效果图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基于初步设计模型成果,充分利用软件的数图同步功能。在数据编辑器界面,根据项目资料对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调整和补充,修改完成后,由三维设计软件功能来实现从设计数据到设计模型的刷新,提升质量和效率。当完成变电站三维模型建模并进行校审后,可通过三维剖切技术从三维设计模型中抽取二维图纸。所获得的二维图纸与三维设计模型动态关联,
19、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只需要在三维设计模型中进行调整,所有二维施工图纸都会自动刷新,不需要在平、断面图上进行手动调整,即可避免手动绘制易出错的弊端,又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152、变电三维设计平台各模块详细功能说明1.5.2.1 电气软件变电设备建模可以按照国网、南网三维设计标准对输变电电气设备进行建模,例如:换流变压器、换流阀、避雷器、电抗器、电阻器、开关等。三维布置设计快速完成设备布置,完成主接线,可实现设备编码断面图设计可以快速的获得间隔的平、断面图;可以批量的对设备进行标注;可以自动生成材料表;可以快速完成设备定位尺寸标注、标高标注及安全净距标注,快速的完成间隔平断面图图纸设计。包括三维布
20、置图、间隔断面图、设备安装图、材料表等,进而完成新项目的合计。1.5.2.2 土建软件土建软件涵盖了四个功能模块,使用者可以采用按需加载的方式,在进行建筑建模的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加载其他的专业建模模块,这样的建模使我们四个专业的建模模块被整合在同一个建模环境中,用同一套标准进行建模。同时,对一些建模工具进行的集成和优化,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编辑命令和修改所有的构件。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V8i (SELECTseries 3)StructuralBuilding Designer VBi(SaECTSerieS 3)Electrical Building De
21、signer V8i (SELECTseries 3)Mechanical Building Designer V8i (SELECTseries 3)Architectural Building Designer V8i (SELECTseries 3)1.5.2.3 电缆敷设软件随着数字化三维电厂建模理念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建模的快速发展,对发电建模各专业的整体要求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要求各专业在高质高效的完成本专业的建模任务外,还要有机的和其它专业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进而提高整体的建模水平。而三维建模由于它的直观性和方便性越来越多的在专业建模中得到应用,各大建模院都在大力的推行这种先进的建
22、模技术。在这种形势下,各专业在考核应用软件时除了关注本专业的需求外还应考虑到专业间的协同工作需要,电缆系统建模做为一个建模重点,所需采用的建模工具既要满足快速创建桥架系统的需求,还要能够与其它工艺系统软件共享数据,以便快速准确的完成电缆敷设的建模,得到精准的材料统计,提升电缆系统建模的建模质量及效率。三维桥架系统图参数化设备布置1.5.2.4 结构专业设计软件结构专业设计软件作为一款先进的详图软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即两个相对独立又高度集成的模块。1.525总图软件总图软件是一款面向道路、轨道交通、桥隧、场地、雨水道等基础设施设计的专业软件,也是土木行业的BlM平台,可为变电站三维设计
23、提供场地平整,场内外开挖和道路设计。153、三维建模优势碰撞检查极大的体现了三维协同设计的效益价值,将变电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软硬碰撞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大幅度的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该功能基于一个准确的三维信息模型,涵盖所有专业(电气、建筑、结构、暖通、水工、场地)的设计模型,利用方便的结果校验分析工具,自动生成干涉校验报表(含截图和关键说明)。 安全净距校验引进三维设计技术后,设计企业可以实现很多二维设计技术不能实现的校验功能,如带点间隙校验,风偏校验等。布置设计是变电工程设计的重点,而带电安全距离校验技术更是布置设计的重中之重。三维设计技术等同于计算系统上的真实变电站,可以方便准确的完成
24、出线集中、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关键区域的设计,而这些关键区域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变电工程布置方案优劣的瓶颈。三维技术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际的情况,结合参数化模型信息,就可以快速的完成静态和动态下的安全距离校验。 数据关联依据数据库,设计数据在不同图纸间可实现动态同步,可以实现设备数据在三维布置图、间隔断面图、设备安装图之间共享和同步。基于通用设备模型库的建立,项目设计更趋向于施工图深度的典型设计,在新项目设计时,可通过对设备型号的快速修改,由软件工具自动修改主接线、布置图、间隔断面图中的设备信息,从而达到标准化、智能化设计的目标。 投标动画制作、施工进度模拟三维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表达直观,引进三维设计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招标 文件 技术标准 要求 应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