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文学作品的类型.docx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文学作品的类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章文学作品的类型目录第一节经典的文学类型第二节常见的文学类型第一节经典的文学类型一、两种基本的文学类型(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二、三种重要的文学类型(黑格尔文学理论)一、两种基本的文学类型表面上看,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并不着重从文学与社会这个角度划分文学类型,在一些文学理论著作中,如明朝的文章明辨等,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选本中,如南朝的文选、清朝的古文辞类纂,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性与情感性功能的讨论主要是在对其形式和体例进行划分的同时间接地体现出来的。(一)“诗言志”与“诗缘情”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很早就把诗看做是“言志”的产物,但古人并没有把“志”与“情”分割开,因为志与情,或者情与志,都是一个人的审美意
2、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志”和“情”相互交融的情况。远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诗言志”来阐释诗或整个文学创作。但是,“志”这个词,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内涵,有多重解释。一开始它用于指政治抱负,“这种志,这种怀抱,其实是与政教分不开的。”即把诗乃至文学看成是一种社会关怀的工具。“志”的这一解释,代表了中国古代长时期对于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功能的主导性理解。但是,文学除了抒发政治抱负,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功能,就是它的抒情功能。比如诗经里面,除了“言志”的作品外,还有一些传达个体情怀的作品。于是,后世许多论者力图将“志”与“情”进行调和,把“志”解释成个体情感的传达。尤其到了六朝,
3、文学的抒情性功能更为发达,”于是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这个新语”。但是,由于“志”本身包含了“政治怀抱”的内涵,而历代许多批评家又使用这个词来解释“情”,所以“志”这一概念越到后面越含混,它不但可以指政治抱负,还可以指个人的经验和情怀,与“情”的区分度不够明确,“诗言志”和“诗缘情”之间的区别有的时候很模糊。这种现象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人们明确地意识到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这两种文学类型在一般的文学家那里都很重要,以至于无法简单地将它们切割开来。(二)“载道”与“言志”到了现代,西方“外来的抒情的意念”传入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结合西方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4、了“言志”和“载道”两个概念,来区分中国传统的文学“他把“志”解释成个体的情感,把“道”理解成社会性的关怀,他认为,“这两种潮流的起伏,便造成了中国的文学史”。如果暂且不去逐一区分“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和表现,那么可以笼统地认为,“载道”的文学作品强调的是文学的社会性功能。这类创作中,最典型的当然是那种与政治抱负紧密相关的作品与之相比,“言志”的文学作品比较个体化,其出发点和最终的动机在于抒发个人的境遇及情怀。“载道”与“言志”可以被看成是对中国文学传统中两种不同类型作品的有效区分0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共时存在,甚至在同一个作家身上因其境遇不同,其作品也会有“载道”与“
5、言志”两种类型。就此而言,白居易可以算做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他非常自觉地将自己的诗按照内容分为三大类,即讽喻诗、闲适诗和感伤诗。讽喻诗是“美刺兴比者”,即关心时事、社会的作品;闲适诗是“吟玩情性者”,即传达个人日常生活的普通感情的作品;而感伤诗则是“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白居易与元九书),即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作品。白居易非常看重自己的第一类诗作,即“载道”类的作品,并且对自己的这类作品怀有很高的期望。如卖炭翁【阅读分析题】。至于“言志”类的作品,虽然不排斥社会关怀,但其直接的目的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意志,更多是个人化的感受。白居易晚年的诗作中这类作品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他自己称为“闲适诗”。因为到
6、了晚年,白居易“壮志消沉,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上风晚期的文学活动也就减少了光彩”。此类作品,有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忆江南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存在着“载道”和“言志”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在鲁迅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抨击封建专制文化、揭露国民劣根性的作品。如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这类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载道”的作品,不过它载的不是封建时代的儒家之道,而是一个进步的作家对民族未来的忧虑和对一个全新社会的渴望。另外,鲁迅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对往事的回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满了他对儿时生活的回忆,饱含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情怀,可以看成是“言志”类的文学作品。二、三
7、种重要的文学类型(一)黑格尔的三种艺术类型理论(二)现实型文学的特点(三)浪漫型文学的特点(四)象征型文学的特点(一)黑格尔的三种艺术类型理论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按照形式与内容二者关系的不同,将艺术作品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二种【选择】。这一划分针对的是艺术,而文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 .象征型在他看来,最早的艺术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其特点是形式和精神内容的不协调,他说:“一切象征型艺术都可以看做对内容意义和形象的互不适应所进行的继续不断的斗争。按照这种观点,这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对称的,艺术作品形式不能很好地承载内容,所以象征型艺术是一种较低层次类型的艺术。2 .古典型古典型艺术则是
8、一种较高层次类型的艺术。在这种艺术类型里,黑格尔发现了最符合美的东西,”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这种符合美的概念的实际存在是象征型艺术所努力争取而未能达到的,只有在古典型艺术里才出现”。也就是说,这类艺术作品能完满地反映其内容,所以是最好的。3 .浪漫型到了浪漫型艺术这里,黑格尔看到精神的内容超越了艺术的形式,产生了新的不平衡:“外在的现象已不再能表达内心生活,如果要它来表达,它所接受的任务也只能是显示出外在的东西不能令人满意,还是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心灵和情感,这才是本质性的因素。”这类作品有激烈的情感,但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形式,因
9、而黑格尔对其持否定态度。现在看来,黑格尔是用比较悲观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的历史的,他“把艺术发展史看成为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个衰落的过程”,从而认为,”艺术必然会成为过去”。但实际的情形是,在黑格尔之后,文学和艺术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他所描述的三种类型的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里,仍然以各种具体方式共同存在着。在借鉴和吸收黑格尔艺术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目前我国一般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教材大多采用“三分法”的文学类型划分方法,即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文学、浪漫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二)现实型文学的特点现实型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现实生活,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类型。它强调的是文
10、学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4点):第一,客观性。第二,主导性。第三,探究现实本质性。第四J典型性。第一,作者力图客观、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呈现出客观性的特征。俄国现实主义理论重要代表人物别林斯基就曾指出:“我们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像它原来的那样。不管好还是坏,我们不想装饰它。”法国作家福楼拜以客观、冷静的风格著称,他坚信,文学作品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物,“我以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面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面露面一样。人算不了什么,作品才是正经!”第二,现实型文学的内容具有主导性。现实型文学一般都遵从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在现实型文学的文学观念
11、中,文学作品的意义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衡量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某一种它想要反映的生活。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的写作时,认为:“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列宁赞扬托尔斯泰的出发点就在于,他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了俄国革命的独特性,他的小说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内容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第三,现实型文学往往具有探究现实本质的特性。现实型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现实生活的被动反映,它还非常注重追求本质。真正优秀的现实型的文学作品,在客观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力图通过这一描写和叙述,让读者理解隐
12、藏在社会现实生活背后的实质性内容,从而认识到社会生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达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反思。这正是现实型文学作品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第四,典型性也是现实型文学的重要特征。社会生活是广阔无边的,作家必定需要从无边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性事件、材料和人物形象,构成一幅典型的社会环境,通过这典型的环境,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对此就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作者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用分析求得综合,刻画和搜集我们生活的各种成分,提出一些主题并且对它们全体加以论证,最后,描写一个时代的主要人物以绘写出这个时代的广阔的面貌。”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作家的
13、代表,尽管我们不能够简单地用现实型这一概念来涵盖他的所有作品,但他的许多作品仍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型文学的高峰。他的作品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的广阔现实,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和封建文化的腐朽没落。他的阿Q正传、孔乙己等这些名著,用冷静、客观的笔触,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命运的描写和叙述,展现了他那个时代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从而揭示出了旧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三)浪漫型文学的特点浪漫型文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类型。浪漫型文学作品并不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作为自己的目的,而是以作者自己的主体情感及其表达作为作品的出发点。浪漫型文学
14、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情感性。第二,个体性。第三,重灵感和想象。第一,浪漫型文学作品的产生,要依赖创作者的情感,即它要呈现出强烈的情感性。浪漫型文学在面对客观社会现实的时候,不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样子去描写它、记录它,而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发现客观事物,让客观事物根据作者的意志和感情呈现。第二,浪漫型文学具有较强烈的个体性。优秀的浪漫型文学作品,总是在内容的表达中打上作者个体的烙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理想色彩,并且力图将这种理想传达给读者。美国著名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总结浪漫主义诗歌时,明确指出:“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主要的诗篇都是以诗人为圆心而画出的圆。自古以来的长诗不仅富于表现性,而且还富于自
15、我表现性。”越到现代,这种作者的个体色彩越强烈。第三,浪漫型文学有非常重视灵感和想象的特性。由于推崇作家的情感性和主体性,浪漫型文学般都注重作者的灵感的开掘和想象力的发挥。这就使得作者有时候突破自身有意识的主体性,而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非自主的状态,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有时刻意追求一种由偶然性的灵感带来的自由状态。德国近代哲学家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而天才又具有独创的、超个体的能力。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一生创作过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他的诗歌,很大一部分可以被看成是浪漫型文学作品的代表。他的早期诗集女神,几乎篇篇都是激情的产物,这些诗想象力丰富,意象奇特,
16、几乎处处喷涌着诗人的激情。对作者而言,这既是一次自由精神的释放,同时,它也间接地表现了五四时期整个社会狂飙突进的时代特征。在文学发展史上,现实型文学与浪漫型文学互为补充,相映成趣,形成了双峰并峙的两种文学类型。现实型文学追求客观再现,浪漫型文学张扬主体个性;现实型文学以社会现实为根本,浪漫型文学以灵感和激情为基础。两者分别在“向外”与“向内”两个层面驱动着文学的前进。(四)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所谓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象征的方式与手法寄寓作品审美意蕴,从而传达深刻而又难以言传的生活感悟、人生哲理的文学类型。总体说来,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象征型文学非常重视艺术形式本身(本体性)。在反映生活、表达
17、作者的感情的同时,象征型文学还把注意力放在作品形式本身,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与丰富性。象征型文学同前面两种文学类型相比,更注重对作品形式本身的探索。第二,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象征型文学既然特别重视形式本身,那么它所反映的内容,必然是以比较隐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般带有较强的朦胧色彩。象征型文学在描写现实的时候,强调用暗示等间接的方式来处理。象征型文学作品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核心之处在于,它“通过语言符号来暗示思想和情感,从而使诗带上某种内在朦胧性与不确定性”。象征型文学经常赋予普通的语言符号以非凡的意义,以一种象征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从而造成作品的朦胧性和多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
18、加了文本接受的难度。第三,象征型文学特别重视读者自身的素养和主动参与C象征型文学要求读者以一种更主动的方式参与到作品的阐释之中。朦胧性、多义性,是象征型文学作品的特征,普通读者对象征型文学作品敬而远之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它吸引许多读者的原因也正在这里。象征型文学作品的多重释义性要求读者调整自己的固有观念,从而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和享受,这是它对文学的贡献所在。无论是古典时代的象征型文学作品,还是现代的象征型文学作品,对读者的要求都很高,读者对它们的争论也比较激烈,但我们不能由此就否定象征型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相反,这正是象征型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
19、诗歌就充满了象征的意味,他的作品让后世难以准确一致地给予唯一的解释,但是读者也正是在这个猜测的阅读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当代诗人顾城的诗一代人,非常简短,但意义却非常丰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激励,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青年一代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第二节常见的文学类型一、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二、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三、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本节从创作者的身份、作品的文化层次、作品所针对的读者层面等方面,阐述几种常见的类型,即: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一、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我们可以根据创作主
20、体身份的不同,将文学作品大体上分为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两个类型。文人文学就是由文人创作的文学,此类创作具有专业性,多以书面形式存在;民间文学则是民间普通群众创作的、多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的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名解】。民间文学即便以书面形式存在,也大多是在后世文人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划分在大多数人眼中,文学创作往往被视为专业作家的行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说到“文学”,人们下意识地想到的就是“作家”,是“文人”,仿佛文学就是“文人”的事,和我们普通人无关。自古以来,文人文学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文学不存在。相反,作为一种
21、与文人文学对应的文学类型,民间文学一直存在和发展着,只不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发掘,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历史过程。最初,人们只是在传统文人文学内部发现了民间性因素。比如,宋代学者朱熹冲破以往对诗经中的“国风”部分的固有解释,指出:“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他部分地还原了诗经的民间性。民间文学概念正式提出并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迟至五四前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传统的文学观念遭遇挑战。胡适提出“双线文学的新观念”,认为从汉朝以来,除了各种“作家”的文学,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民间”的文学。胡适代表同时代的新文化闯将对于传统文学仅仅以文人文学
22、为主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民间文学一度被宣扬成最具活力、最自然质朴的天籁,用以在传统正统文学的对面树立一个纯洁高尚的文学形态”,鲁迅先生更为深刻地指出,“民谣,山歌,渔歌等,这就是不识字的诗人的作品;也传述着童话和故事,这就是不识字的小说家的作品”他明确把民间文学的无名作者也看成作家,并且明确地指出了民间文学在推动传统文人文学实现“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自此,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类型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人们所瞩目。(二)文人文学的特点文人文学长时期地制约着人们的文学观念,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史中无疑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综合起来考察,文人文学具有如下的
23、特点:第一,个人性。第二,社会功能。第三,专业性。第四,审美性。第五,主导性。第一,文人文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鲜明的个人性。存留至今的文人文学作品,大多都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比如,李白和杜甫虽然都生活在唐代,但他们的诗无论在风格还是在意境上都大相径庭。即便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相同的创作素材,不同的创作主体也会因为个人化因素的作用,使作品迥然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和俞平伯结伴畅游秦淮河,又以同题为文的故事,堪称文坛佳话。同样的桨声、灯影,同样的秦淮河,但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各有风致。第二,从整体上看,文人文学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从某种角度看,文人的写作是一种个体的写作,但从古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文学作品 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