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8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十二五”发展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面临的外部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一区一圈一带”区域战略等为聊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高新区承担着孵育高端产业、服务创新创业的历史使命.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发展思路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战略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三)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构建“2+2+1”的新型产业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实施重点项目突破带动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实施水城智造品牌塑造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打造冀,豫三省交界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实施“三个一批”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实施“水城之星”创业孵化服务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实施u311,科技人才集聚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实施科技与金融融合示范工程错
3、误!未定义书签。(五)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链接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打造“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推进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推进“人、产、城”三要素互动协调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建设智慧高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建设绿色低碳高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建设平安法制高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4、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加强社会保障事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八、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顶层规划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完善项目管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深化土地集约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建立任务阶梯推进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刖百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聊城高新区)于2013年7月与开发区分设管理,是聊城市委、市政府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的新引擎,是全市着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自建区以来,聊城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科技新城、创业新城、产业新城”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以先进
5、高分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柱,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的“2+2”产业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了初步集聚,城乡建设进入快车道,社会民生事业蒸蒸日上,聊城高新区已经成为聊城市对接“一区一圈一带”三大区域战略的前沿阵地、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新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产业发展进入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发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引领产业发展方式新变革。新时期、新形势孕育着新机遇、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是聊城高新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军国家级高新区的
6、关键时期。聊城高新区应高举创新大旗,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跨越。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发展基础1、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高新区成立以来,围绕建设“科技新城、创业新城、产业新城”的目标,突出大项目引领带动,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2015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5亿元,分别较2013年高新区成立之初,增长28%、47.6%o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01亿元,年均增幅21.5%。企业数量达到9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累计招商到位资金106.48亿元。高新区已经成
7、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聊城高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以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2+2”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和集群发展的态势开始凸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依托鲁西集团,在硝基复合肥、己内酰胺、聚碳酸酯、尼龙6切片等领域形成了突出优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了日发、华建、宏运达、诺伯特、中宇航空、科林、贞元等龙头企业,涵盖纺织机械、仓储装备、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聊城高新生物公司、博奥克、凯维信、阿华制药、瑞柏生物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核心的
8、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始起步,拥有聊城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业原创动画公司金正动画,引进了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计划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聊城分院,为高新区在地理测绘、物联网等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5.96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2%o3、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高新区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共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平台34家,比2013年7月成立之初增加21家。重大科技项目层出不穷,科研成果丰硕。近两年,高新区获得市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支持30余项,鲁发节能设备“电磁感应加
9、热输油装置”成功立项科技部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华塑的涂覆大棚膜项目、鲍尔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航标项目获得省级奖励,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科技创新载体设施和服务日渐完善,拥有1家国家级孵化器一聊城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新开工建设高新科技城等4个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总孵化面积达到25.5万平方米,已成功孵化出龙普太阳能等骨干企业,引进了大商微电机、诺伯特机器人、瑞柏科技等科技型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全面推进。2015年,新引进“千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2人。科技金融取得新进展,鸿源科技、宏运达电梯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迪曼德电气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汇创电机、鲍尔
10、浦、迅捷精密等企业成功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与聊城大学建立了人才引进、使用方面的合作协议。与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了20多个合作项目。4、城乡建设面貌日新月异高水平路网全面建成。高新区成立以来,推进了济聊一级路、聊在东大三角工程、内外环工程等道路建设,新建、改建高标准道路11条共50多公里,形成“八横六纵一环”的路网体系。道路绿化工程加速推进。新增道路绿化面积400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达到420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了中央公园(高新区城区段)绿化工程、中华路绿化工程、长江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天津路绿化工程、S329绿化工程、S105绿化工程、东外环绿
11、化工程。实施了长江路改造工程,获市政金杯奖;建设了总长2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并获得了省人居环境奖。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00余盏,实现了“一路一灯、一路一景”的效果。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规划建设了日供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220千伏变电站1座、最大供气量每小时2.1万立方的天然气门站。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现高新区全覆盖。5、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进2015年,高新区公共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34亿元,同比增长67.75%,占财政支出的87%。安置区建设快速推进。规划建设了九州、先锋和军王屯三大安置区共140万平方米,10447套安置房。生活配套设施日益健全。建
12、有高新区人民医院、聊城康复中心及糖尿病、骨科等各类专科医院,鲁西老年护养院、鲁发公寓等疗养机构,能够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新引进的聊城外国语小学、文轩中学分校已建成正式使用;规划建设九州国际、华建1街区等6个商业片区,已基本完工40万平方米。小城镇与农村社区建设有序开展。完成顾官屯镇中心社区、祁庄社区和韩集乡大杨社区3个社区入住工作,完成3个乡镇99个村、226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建区三年来,高新区累计足额发放农村低保保障资金1200万元,五保供养资金700万元,投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资金630.1万元,多方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047.8万元。(二)存在问题
13、聊城高新区起步晚、底子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当前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考核模式基本按照行政区县进行设计,高新区“科技经济特区”的特征并不突出;二是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一枝独大,各产业领域上下游协作程度不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具有技术引领作用、产业示范作用并符合城市化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科技金融、高端技术人才、高水平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要素相对缺乏,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城市功能有待提升。高新区与主城区虽只有一路之隔,但目前城市功能尚未满足产业、居民的发展需求
14、,仍然存在公共交通不便,餐饮、文化娱乐、购物等生活配套不尽完善等问题。二、面临的外部环境“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聊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新形势新要求,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挑战。(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同时,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继续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抢占制高点
15、,德国的产业界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探索未来制造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迎头赶上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我国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内生增长、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行动纲领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
16、都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一区一圈一带”区域战略等为聊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借势“一带一路”开放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性和回旋空间。山东省大力实施“一圈一带战略”,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条形布局、邻边经济为特征的西部经济隆起带,正在崛起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聊城市属于“一圈一带”的叠加区域,同时是国家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区一圈一带”的空间战略为聊城市积极融入与兄弟地区、环渤海、京津冀等区域合作,促进项目对接、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互联互通创造了良好条
17、件。聊城市正在推进“聊在东都市区“建设,高新区作为三角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政策支持;同时,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面临“去产能、去库存”的严峻形势,要求聊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要载体的高新区,有责任打造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突破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三)高新区承担着孵育高端产业、服务创新创业的历史使命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高新区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了硅谷、剑桥科学园、筑波科学城等顶尖高新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乃至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20多年来,发展成
18、效举世瞩目,发展动力不断升级,正处于“二次创业”的攻坚时期,从纯产业发展向产城融合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成为高新区发展的主旋律。201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大连高新区考察时,要求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产业和项目,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积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高新区的时代使命。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底子薄、基础弱,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更加迫切的要求以高新区为先导,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可示范、可推广的创新孵育模式,成为聊城市乃至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增长极。综上所述,聊城高新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更加有利,发展
19、氛围更加浓厚。成就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形势十分有利,需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定信心,继往开来,乘势前进,奋发图强,实现“十三五”期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聊城市“一区一圈一带“三大区域战略叠加的战略机遇,落实全区“1346”工作总基调的部署,围绕“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全面建设富美新区”的总目标,坚持“内生”和“外引”双引擎驱动,按照“四个强化、一个转变”的思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
20、业,扩大开放广引资源,着力构建以高新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促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结构高端、宜居宜业,带动全市、辐射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面向全国的科技生态新城。双引擎:“内生”。将科技创业孵化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服务水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高新区内生发展新动力。“外引”。围绕高新区产业定位,强化招商工作,加强与北京、深圳、济南等产业资源集聚地建立产业转移对接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对接、产业合作、
21、技术转移、异地孵化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产业要素流动,加快实现后发崛起。四个强化:强化区域产业粘性。推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具有自主创新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集聚产业链各环节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创新化、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在园区的根植效应。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链接行动,完善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内创新高地,以及国外创新高地建立链接机制,大力吸引全球高端产业资源和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园区跨越发展。强化服务经济引领。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推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
22、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全面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强化生态发展理念。聚焦发展生态型、低碳型、循环型产业,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审批审查制度,加强区域内古瀑河和九州洼湿地公园等原有自然生态的治理和保护,探索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一个转变:工业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由以经济规模扩张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逐步转向以经济发展质量为核心,以承接制造业转移和创新创业内生增长相协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真正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战略定位新时期,按照“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结合高新区区域发展基础和科技、产业特点,以冀鲁豫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城 高新技术 产业 开发区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十三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