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O二三年三月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规划背景及防治工作形势1第一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1第二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1第三节“十四五”规划面临的新形势2第三章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防治原则及目标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基本原则4第三节规划目标4第四章防治分区6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6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6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8第一节提升隐患识别能力,全面开展调查评价8第二节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深入推进智能监测9第三节提高防御工程标准,有序实施综合治理9第四节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力推动全民防灾10第五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强智
2、慧防灾11第六章保障措施12附表1江津区地质灾害统计览表附表2“十四五”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部署表附表3“十四五”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建设工作部署表附表4“十四五”地质灾害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部署表附表5“十四五”地质灾害普适型GNSS监测预警建设工作部署表附表6“十四五”重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明细表附表7“十四五”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明细表附表8“十四五”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明细表附表9“十四五”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部署表附表10“十四五”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投资估算我附图1江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2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第一章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
3、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对象:该规划主要针对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地质
4、灾害类型,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库岸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范围:江津区5个街道和25个镇。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本防治规划为动态规划,因地质灾害具突发性,每年规划应作相应的调整,并将新发生的灾害点纳入规划。第二章规划背景及防治工作形势第一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截止2020年底,江津区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库岸等6种,全区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26处。其中滑坡481处,占总数的76.83%;危岩(崩塌)121处,占总数的19.3
5、3%;不稳定斜坡16处,占总数的2.56%;泥石流4处,占总数的1.53%;地面塌陷3处,占总数的0.48%;库岸1处,占总数的0.16%。第二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三五”初期,我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12处,涉及城镇、学校、公路、厂矿等,威胁人口21047人。至“十三五”末期,通过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地质灾害防治手段,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
6、患350处。同时,由于我区地质条件复杂,“十三五”期间因极端天气频发,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截止2020年底,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626处。1、积极落实、全面完善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十三五”以来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防灾责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部门协作、地勘支撑、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2、加强重点区域及重大灾害点的防治工作。按照群专结合工作机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三查”及旅游景区、学校、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排查,完成了我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为依托,积极开展巡排查工作。加强对重
7、要集镇、居民聚居区(集)镇、学校、医院、旅游景点、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专项排查,认真开展重大节日前和重点地区的专项排查工作。3、建立完善“四重”网格制度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系统化管理,提高群测群防员的监测水平和效率,建立完善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四重”网格制度。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查督办“五道防线”,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地环站“四重”网格化管理,明确“四重”网格员的防灾工作职责,加强对“四重”网格员的指导和监管。对排查出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群测群防员,开展地质
8、灾害监测、排查、巡查等防治工作。落实镇(街)分管负责人、规划自然资源所和村社干部担任地质灾害防治片区负责人,负责本镇(街)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指导和监督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等工作。驻守地质队员指导、检查、监督所驻守本镇(街)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和地质灾害专业调查、核查、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区地矿监测站落实4人专门负责我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工作,做好对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的监督管理。4、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十三五”以来我区共组织开展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三次,同时督促各镇(街)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建立完善应对突发地质灾
9、害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基层群众避险反应能力,做到隐患明、预案实、监测准、预防严、避险快,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综合防治区财政投入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十三五”期间,对稳定性差、危害对象少、经济损失小、工程治理效益不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搬迁避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搬迁279户880人,工程治理41处。6、多渠道筹措资金“十三五”期间,我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治理投入,市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较大级地质灾害防治,区和镇分级负责筹集和承担部分治理资金,区政府从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镇政府安
10、排相应专项资金,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第三节“十四五”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我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上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新要求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针对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11、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重点地区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落实这些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地质风险调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客观评价地质灾害风险动态变化,切实提高群众生命安全保障能力。(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类型多、规模小、危害大:我区现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26处,分布于30个镇(街)的公路、居民点、城市开发建设聚集地等,共涉
12、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6类地质灾害,其中小型地质灾害501处,占比80%,大、中型地质灾害124处,占比19.8%,特大型地质灾害1处。全区约19219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城市、交通及水利等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我区人口密度大,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过程中,地下开挖、削坡切脚等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活动将更趋强烈,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深度不够。地质灾害受笈杂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控制,还与降雨、人类工程等诱发因素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由于工作方法、手段和认知能力有限,目前尚有大量地质灾害
13、隐患没有被发现或对其危害认识不清,亟需通过高精度调查和评价,进一步查清隐患底数。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够,技术力量薄弱。相关专用设备保障不到位,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偏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较低,防灾技术手段单一,虽然对部分已经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智能化监测,实现了监测数据同步传输,但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安装准确位置、诱发因素作用量化、变形过程、失稳模式等认识不够深入,精准预警还难以实现。此外,我区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仍主要以群测群防为主,技术力量较薄弱。部分灾民经济条件有限,灾害防治困难。我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部分受灾居民经济条件困难,不能立即实施搬迁避让,
14、增加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部分镇(街)对地质灾害的重视不够。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满足不了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一是信息化运用程度较低,数据汇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预警分析能力等相对欠缺,运用地质灾害大数据支撑减灾防灾支持还不够;二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撑队伍业务能力和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镇(街)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群测群防员年龄整体偏大、文化水平基本偏低,农村地区群众防灾意识相对较低,随意切坡建房较为普遍,宣传培训难以全面覆盖。地质灾害科技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卫星通
15、信、“空天地”一体化、新工艺治理地质灾害广泛推广应用,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的新思路。我区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科技防灾减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对新的工程治理工艺等方面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融合进行深入学习应用,全力提升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第三章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防治原则及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关于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严控增量,减少存量”、“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专业
16、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采取预防与避让、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部署全区“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区现代化进程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坚实的地质安全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一)人民至上、预防为主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强化隐患调查排查,完善群测群防,推进人防技防相结合,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切实减少人员伤
17、亡和财产损失。(二)统筹规划、注重协调统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用途管制、生态修护相互促进,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各项建设活动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地质灾害防治整体合力。(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化早发现、早避让,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转变,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强宣传培训及避险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按照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积极推进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
18、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依法依规、科学减灾。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把法治思维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提高防治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科学防灾减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第三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根据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确定保护目标,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基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地质灾害危害得到进一步防控,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减轻,
19、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具体目标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结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每年开展的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结果,对地灾隐患点进行现场核查,加强对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度。夯实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显著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实施“有重点、分层次、多手段”的综合防治,加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威胁人口聚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约5000人。加强重点区域及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全区纳入地质灾害隐
20、患点工程治理44处(含三峡库区16处),其中2021年规划治理8处,2022年规划治理12处,2023年规划治理12处,2024年规划治理7处,2025年规划治理5处;全区纳入搬迁避让994人,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811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避险搬迁183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每年各镇(街)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单点培训不少于1次。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升地灾隐患区内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识灾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推动形成全民防灾新格局。专栏1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类型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属性说明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现场核查次5约束性指标每年一次,覆
21、盖全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调勘查个22预期性指标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次5约束性指标覆盖全区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覆盖率%100%约束性指标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个1预期性指标综合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个44预期性指标含三峡库区16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人994预期性指标能力建设地质灾害宣传培训人次10000预期性指标专业队伍汛期驻守技术服务乡镇30约束性指标覆盖全区综合效益地质灾害防治保护财产亿元10预期性指标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万人0.5预期性指标社会满意度%Z95预期性指标第四章防治分区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将全区划分为地质灾
22、害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三级。同一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地质条件及分布的不同划分为不同亚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约636.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44%,主要包括长江两岸地区、长江以北-吴滩镇南侧低中高山斜坡地区、长江以南塘河-白沙-龙华-支坪-珞璜-杜市-贾嗣-西湖-嘉平-李市-永兴-蔡家低中高山斜坡地区、中山-柏林-四面山-四屏中高山地区;中易发区面积约1391.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4.68%,主要包括吴滩-油溪-石门-朱杨-吴滩现龙村北西侧沥鼻峡背斜低山斜坡地区、双福街道西侧-德感街道西侧温塘峡背斜低山斜坡地区、石蟆四合头-白沙镇-慈云镇-龙华镇-笋溪河西侧侵蚀剥蚀低山斜坡
23、地区、笋溪河东侧-珞璜镇大窝困-广兴镇碑岩侵蚀剥蚀低山斜坡地区、蔡家镇李宝坪-中山镇新厂-双凤场中高丘斜坡地区、四面山镇-四屏镇高丘斜坡地区;低易发区面积约1086.1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4.89%,主要包括长江北岸双福一德感一吴滩一朱杨侵蚀剥蚀浅丘、河流阶地地区、双福小屋基至岩上一德感柏林村一河坝石侵蚀剥蚀浅丘地区、长江南岸东侧石蟆、白沙、永兴、慈云、龙华、先锋、嘉平、四面山部分区域等构造剥蚀浅丘地区、几江庙子山一先锋李子榜、新房子侵蚀剥蚀台地地区、长江南岸西侧支坪、西湖、贾嗣、珞璜、夏坝等构造剥蚀浅丘地区、杜市一广兴侵蚀剥蚀浅丘地区。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将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的
24、人口聚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区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规划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全区分为5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6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约1180.5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7.91%。(1)重点防治区(Z-I),主要分布于江津城区、长江两岸地区和工业发达密集区,人口密集,危害对象种类繁多,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和库岸为主。主要保护对象有江津城区、珞璜工业园、德感工业园、滨江新城区等重点防治区;成渝铁路沿线、渝黔铁路沿线、城市环线高速北段、合璧津高速、渝沪高速及城镇重点防治区。(2)重点防治区(Z2),主要分布于吴滩北部沥鼻峡背斜东翼-壁山向斜两翼低山斜坡地区,区内人口分布
25、密度中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中等,危害对象种类繁多,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影响高速公路、铁路、高铁乘客及车辆,沿线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房屋、居民,危害程度大。(3)重点防治区(Z3),主要分布于白沙南部壁山向斜两翼-李市南部、蔡家西部、中山西部北硝向斜两翼中低山斜坡地区,区内人口分布密度中等,地质灾害沿低山斜坡分散分布,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较大,危害对象种类繁多,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影响泰江一赤水一叙永高速、四面山高速、中山旅游景区及城镇地区。(4)重点防治区(Zd),主要分布于贾嗣东侧唐家堡一贾嗣南侧马黄田,西湖骆来场、嘉平长榜上一蔡家大娅口中高山斜坡地区,区内人口分布密度中
26、等,为地质灾害沿低山斜坡分散分布,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较大,危害对象种类繁多,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影响高速公路、铁路、高铁乘客及车辆,沿线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房屋、居民,危害程度大。(5)重点防治区(Z-5),主要分布于四屏镇一四面山镇一四面山景区一柏林镇双凤场一柏林镇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影响城镇、交通干线、居民点,大四面山景区,危害程度大。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第一节提升隐患识别能力,全面开展调查评价1、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隐患核查结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每年开展的综合遥感监测识别解译结果,及时对其解译的地灾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现场核查工作,进一
27、步提高地质灾害险患早期识别能力。2、推进地质灾害排查一是开展地质灾害“三查”,镇(街)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组织驻守地质队协助开展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二是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技术支撑队伍开展一次全区地质灾害专业排查工作,对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提出处置建议,动态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三是对地质灾害极高、高风险区开展调勘查,对地质灾害中、低风险区农村房屋周边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区域风险等级,针对性提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措施。3、开展地质灾害专项调勘查开展重点城集镇地
28、质灾害风险调勘查,查明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及孕灾地质体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评估其风险,为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提供依据。加强人口聚集区重点地质灾害勘查,查明灾害特征及成灾机理,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专栏2“十四五”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部署1、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隐患核查每年结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的激光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光学遥感等综合遥感识别的地灾隐患点现场核查。2、推进地质灾害详查及风险普查(1)完成极高、高风险区地质灾害调勘查。(2)开展中、低风险区农村居民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调查。(3)做好全区年度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和专项排查。3、开展地质灾害
29、专项调勘查(1)完成22处危及50人及以上重点地质灾害勘查。(2)完成1个重点城集镇地质灾害调勘查。第二节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深入推进智能监测1、全面完成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做好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加强技防,继续开展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推广普适型仪器设备应用,加快推进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对全区526处地质灾害开展技防的同时,对88处新生或在原三级监测基础上安装普适型GNSS监测仪器,接入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实现同步监测预警。2、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预警运用物联网、现代传感器及InSAR等技术,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预警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业监测预警。专
30、栏3“十四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部署1、全面完成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设施建设(1)完成526余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2)完成88处地质灾害普适型GNSS监测预警。2、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预警预计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业监测1处。第三节提高防御工程标准,有序实施综合治理1、实施避险搬迁对危险性大、治理难度大且具备搬迁避让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彻底避开地质灾害威胁。同时结合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工程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对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群众,适时开展避险搬迁,根据避险搬迁政策,鼓励受威胁群众搬迁。“十四五”期间,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
31、害高风险区受威胁群众进行避险搬迁工作。2、开展工程治理选择威胁人口多、稳定性较差、风险等级高、不宜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同时对威胁集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集中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部署3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25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排危除险,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和实际需要,及时开展应急抢险项目处置。3、开展已建工程维护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效果评价,对受损或安全储备不足的及时采取加固、维修、修缮等措施进行维护,提高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安全运行。4、实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有序实施三峡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项目。“十四五”期间,完成16
32、处三峡后续规划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专栏4“十四五”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部署1、实施避险搬迁(1)完成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群众811人左右的避险搬迁。(2)逐步开展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受威胁群众183人左右的避险搬迁。2、开展工程治理(1)完成3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2)完成25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排危除险。(3)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治理。3、开展已建工程维护开展已建治理工程运行效果评价,对受损或安全储备不足的实施维护。4、实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完成16处三峡后续规划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第四节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力推动全民防灾1、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四重”网格员建设,为“四重”网格员配
33、备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设备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二是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对专业队伍及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对3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配备排查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野外工作专业设备;三是积极引进高水平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加入地质灾害防治岗位。2、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推进我区地质灾害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配置地质灾害专业化技术装备,加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用车保障。支持技术支撑队伍配置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能力和水平。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演练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生动形象的宣传画册和宣传短片,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掌握更丰富、更实用的地质
34、灾害防治知识。结合“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网络、微信、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每年由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一次地质灾害培训。培训范围:区级各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各镇(街)分管领导、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规划自然资源所所长、分管副所长及具体经办人员。各镇(街)分别组织各村(组)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培训,预计全区每年3000人参加培训。加强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简易避险演练,各镇(街)适时组织开展镇级地质灾害综合防灾演
35、练。专栏5“十四五”地质灾害能力建设工作部署1、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四重”网格员队伍建设、技术支撑队伍能力提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队伍建设。2、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及技术支撑队伍新型应急指挥通讯的先进技术装备配置。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演练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作品,对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识灾避险等进行宣传和培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演练。第五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强智慧防灾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提升灾害信息采集与快速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探索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按照
36、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标准,提高防治工作规范化水平。专栏6地质灾害科技创新工作部署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提升灾害信息采集与快速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2)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标准,提高防治工作规范化水平。第六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各镇(街)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依据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完善体
37、制机制,助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体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根本保证。继续夯实“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驻守地质队员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队伍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与稳定提供根本保障。完善绩效评估、考核、责任追求制度,确保规划目标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地质灾害威胁(损毁)土地、修复治理土地权属、出让等相关政策,拓展地质灾害治理内涵,提升地质灾害治理效益和社会各方参与治理的积
38、极性。积极推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相关新政策新办法,确保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源头控制地质灾害。(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实施各镇(街)有关部门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预算的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实施。要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御机制,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各镇(街)应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整治、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为完成规划任务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资金监管,落实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实施依法、规范
39、、高效,发挥最大效益。经测算,江津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预计经费约1.9384亿元。(四)强化宣传培训,构建防灾良好氛围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我区“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培训和演练。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基层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群众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认知度,赢得我区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区抵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江津区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序号镇(街)地灾类型(处)合计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陷不稳定斜坡库岸1几江街
40、道31/42德感街道15113/203鼎山街道71/1/94双福街道O/05白沙镇297Z/366珞璜镇4571/31577石蟆镇88/168李市镇512/539油溪镇2813/1/4210先锋镇92/1111蔡家镇1731/2/2312柏林镇1731/2113西湖镇276/3314石门镇58/1315永兴镇158/2316龙华镇124/1617吴滩镇121/1318贾嗣镇103/1319杜市镇121/1320朱杨镇62/821慈云镇164/2022中山镇208Z/5/3323夏坝镇82/1024广兴镇3/325嘉平镇3113/4426塘河镇73/1027四面山镇114/1528四屏镇18/Z
41、/1829支坪镇322/4/3830圣泉街道74/11合计48112143161626“十四五”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部署表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内容实施年度1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地质灾害现场核查开展识别的地灾隙患点现场核查2021-20252农村房屋周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对农村房屋周边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2022-20253重点地质灾害调勘查对22处危及50人以上的重点地质灾害开展勘查。2022-20254城集镇地质灾害调勘查对1个重点集镇开展地质灾害调勘查。2022-20255地质灾害排查每年做好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全区专项排查一次。专业排查2025“十四五”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建设工作部署
42、表序号地灾点名称乡镇类型威胁人数I骆来场危岩西湖镇崩塌IOS2清江家属楼18栋后缘滑坡夏坝镇滑坡1123老鱼沱滑坡珞璜镇滑坡2074白云岩危岩龙华镇崩塌615阙家祠堂滑坡龙华镇滑坡1006梓桑岗滑坡广兴镇滑坡1237大碾槽滑坡珞璜镇滑坡518沈家坪滑坡杜市镇滑坡889小屋基新房子滑坡支坪镇滑坡5510肖家湾滑坡油溪镇滑坡67Il转盘观山嘴滑坡塘河镇滑坡30012后朝顶滑坡柏林镇滑坡20013柳青沟危岩柏林镇危岩8514牛尾巴滑坡蔡家镇滑坡12015李家湾滑坡李市镇滑坡7716新村点滑坡嘉平镇滑坡5117坪坪头滑坡柏林镇滑坡21218枣子坪滑坡中山镇滑坡7019夹滩场镇滑坡先锋镇滑坡400020
43、大田湾滑坡四屏镇滑坡5121大屋基危岩中山镇崩塌16722黄家坪危岩嘉平镇BXl115“十四五”地质灾害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部署表序号区县地质灾害数量(处)建设年度1几江街道32021年2德感街道182021年3鼎山街道62021年4双福街道02021年5白沙镇232021年6珞璜镇482021年7石蟆镇162021年8李市镇492021年9油溪镇382021年10先锋镇92021年11蔡家镇192021年12柏林镇162021年13西湖镇282021年14石门镇102021年15永兴镇222021年16龙华镇122021年17吴滩镇112021年18贾嗣镇112021年19杜市镇112021年20朱杨镇72021年21慈云镇172021年22中山镇272021年23夏坝镇92021年24广兴镇32021年25嘉平镇382021年26塘河镇92021年27四面山镇122021年28四屏镇162021年29支坪镇282021年30圣泉街道102021年合计526“十四五”地质灾害普适型GNSS监测预警建设工作部署表序号区县地质灾害数量(处)建设年度1朱杨镇12021年2中山镇52021年3支坪镇102021年4油溪镇42021年5永兴镇12021年6先锋镇22021年7夏坝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