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第1、2节.ppt
《心电图第1、2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第1、2节.ppt(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五篇 辅助检查,第一章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ECG),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ECG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ECG产生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ECG各波段意义和正常值熟悉几种常见的异常ECG特征.,心电图(ECG),教学内容 1.临床ECG的基本知识 2.ECG的测量、正常数据 3.心房心室肥大 4.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5.心肌梗死 6.心律失常,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历史回顾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导联体系,1842年法国生理学家Mattencci观察到鸽子心脏产生电流,这是心脏电活动的最早发现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对
2、蛙心的研究证实了心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兴奋-收缩偶联)1887年英国生理学家Waller首次从人体表描记出人心电活动图形,心电图历史回顾,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医学家Einthoven命名了心电周期中的P、Q、R、S、T各个波群19051906年,Einthoven设计出双极肢体导联、1924,Willem Einthoven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inventing the electrocardiography,Willem Einthoven1860-1927,心电图历史回顾,1934年,Wilson创设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F、aVL1938年,
3、Wilson建立胸前单极导联V1V61942 Emanuel Goldberger increases the voltage of Wilsons unipolar leads by 50%and creates the augmented limb leads aVR,aVL and aVF,Franklin Norman Wilson1890-1953,心电图历史回顾,1945年,Lengere等首次记录心内心电图。1956年,Holter发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1960年,Giraud等首先记录希氏束电图。60年代,V3R4R、V79。1971年,Wellens开始心内程序刺激(电生理
4、时代开始)。1973年,Strauss记录心内晚电位。,心电图历史回顾,1973年,Cranefield提出触发激动的概念。1978年,Cramer记录出窦房结电图。1981年,Simson记录体表晚电位。80年代初,同步3导、6导心电图。80年代中,同步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历史回顾,黄宛教授,心电图产生原理,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ECG,心脏收缩,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肌电活动,心电图机,体表,心肌静息电位的形成,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90mv,0 00 0,(1)心肌静止时 resting myocardium,(极化状态),(2)心
5、肌细胞受刺激 stimulated myocardium(从左到右开始除极 depolarization beginning from left to right),除极方向,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depolarization:Na+influx,(3)除极过程(process of depolarization),除极方向,(从左到右除极)depolarization from left to right,电偶dipole,(4)除极状态 depolarization status(除极完成depolarization completed),此种电偶相继
6、向另一端推移,产生动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5)复极化(repolarization),复极过程,复极状态,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通过心肌闰盘等结构的直接传递,导致心脏电激动迅速向周围扩布。,ECG波形形成的三条基本法则,1.电极面向除极方向,形成正向向上波2.电极背向除极方向,形成负向向下波3.电极垂直除极方向,形成正负双向波,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正常人ECG中,记录到 复极波方向与除极 主波方向一致,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除极:心内膜 心外膜,复极:心外膜 心内膜。,板书,心脏电位强度
7、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心电向量概念,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 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心电向量概念,同一轴的二个心电向量 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A
8、 B C,A B C,心电向量概念,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A,B,C,A,B,心电向量概念,综合心电向量,一片心肌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除极与复极时会产生很多个电偶向量,把它们叠加在一起成为一个电偶向量。心脏是由若干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是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同时活动,各自产生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同方向的心电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传导系统ECG各波段命名:4波2段2间期,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Conduction System o
9、f Heart,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板书,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4波2段2间期,心脏各处动作电位及激动顺序,P波,QRS波,T波,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P wav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atriaQRS 综合波表示心室的除极化QRS complexes signal depolarization of the ventricleT波和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T and U waves arise form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正常心电图波形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
10、s,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QRS波群的命名原则,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 波之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r、s、r、s,板书,不同部位QRS波形态的形成,心室肌具有规律的除极顺序,室间隔中部,左室基底部右室肺动脉圆锥,左右心室游离壁心内膜至心外膜,心电图导联体系,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
11、心电图导联共12个 1904年由Einthoven创建,心电图导联体系,肢体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 V1、V2、V3、V4、V5、V6 V7V9;V3R V8R,肢体导联连接方式,双极肢体导联,单极肢体导联,放于右臂(R),左臂(L),左腿(F),三点构成Einthoven三角,标准双极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I导联:左臂(正极)右臂(负极)II导联:左腿(正极)右臂(负极)III导联:左腿(正极)左臂(负极),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电极连接方式,图中实线表示aVR、aVL、aVF导联检测电极与正极连接,虚线表示其余二肢体电极同时与负极连
12、接构成中心电端,胸导联电极的连接方式,额面六轴系统Einthoven三角,胸导联,第五篇 第一章 心电图(ECG),第二节 ECG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第二节 ECG的测量和正常数据,心率的测量各波段振幅的测量各波段时间的测量平均心电轴心脏转位,1.心电图测量,2.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心电图测量,心电图记录于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25mm/s 标准电压1mm=0.1mv 1mm=0.04s,心律规则心率=60R-R(或P-P)间期(s)=1500/小格数=300/中格数查表法心率直尺 心律明显不规则 采取至少5个心动周期进行平均计算(房颤)=6个大格QRS个数*10,心率测量,P波振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