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一大”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重一大”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重一大”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三重一大最早源于1996年第十四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告,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提出的四条要求的第二条纪律要求。具体表述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贝L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范围、决策基本程序、组织实施要求以及后续监督检查等内容。提出“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保证、是
2、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于2010年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各项要求,更具有指导意义。国有企业按照相关要求,陆续制定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了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纪律和责任追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经过多年运行,存在决策的事项范围有待进一步细化、决策程序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责任追究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一、“三重一大”决策存在的问题(一)“三重一大”决策的事项范围有待进一步细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明确了决策范围,但是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决策权限界定不清,影响
3、了决策效率和质量,以至于集体决策、民主议事仍然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和单位重要管理举措的制定、修改以及大额资金使用额度,每个国有企业认识不一样,操作也不一样,哪些该不该上会的界线不一致。一方面,担心上会过多,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担心应上会而未上会,未经集体决策,受到责任追究。(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明确了决策程序,要求决策事项应做好会前酝酿,经专业机构论证、评估通过后,报主管领导审议、参与决策人员提前审阅,最后由主持人审定是否上会决策。但有的单位未能严格按照决策程序上报“三重一大”决策议案,有些未
4、经专业机构论证和评估,有些未报相关决策人员提前审阅,未能做到会前充分酝酿,导致上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议而不决,不同领导有不同意见,严重降低决策效率,削弱了领导班子合力,最终导致“三重一大”决策未能实现科学决策。(三)“三重一大”监督和责任追究有待进一步提高。“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明确了决策决定后,单位分管领导按照分工组织实施,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落实,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但是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后,有的单位未建立起第一时间传递会议决定机制,有的部门收到“三重一大”事项决定时,执行力不强,区别对待:好办的事,快办;难办的事,慢办,甚至不办。导致单位集体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未能贯彻落实下去,严重影
5、响单位经营和发展,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中的贯彻落实。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厘清党委(党组)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内容、规则和程序,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置程序的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在“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上,要明确党组织研究讨
6、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经理层作出决定。但把党组织直接作为单位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不符合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三、“三重一大”决策和监督机制规范化探索(一)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制度及配套制度。一是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按照自上而下的“三重一大事项界定审批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界定“三重一大”事项的总体范围,企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界定的总范围,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的“三重一大,事项具体范围,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决策程序、责任追究以及监督机制,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即可。笔者所在单位于2011年制定
7、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办法,又分别于2017年、2018年修订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作为集体决策顶层制度,进一步细化了“三重一大”事项范围,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主体的会议制度。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主体有党委会、董事会/执行董事办公会和总经理办公会。按照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中各决策主体的决策事项,进一步细化决策主体会议管理要求,如议事范围、职责分工、会议的召开、会议议事原则和程序、纪要记录、决议执行等。党委会议管理办法中尤其要明确需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事项,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笔者所在单位根据近几
8、年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修订和变化情况,及时制定、修订了党委工作规则党委会议管理办法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董事办公会管理办法总经理办公会议管理办法等制度。为进一步明确决策主体的权责边界,促进重大事项决策规范化,经过多轮评审、党委会研究审定等环节,于2019年7月下发了“三重一大”及重要事项决策机制一览表,实现了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职能上的有机结合,切实厘清了各个决策会议的权责边界,对于各部门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三重一大”事项业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和决策后,均需要规定工作要求、流程等,需要进行“三重一大”事项“全寿命周期”管理,确保工作规范、台账清晰、
9、流程明了、责任明确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投资管理、改革发展等“三重一大”事项业务管理制度。笔者所在单位“三重一大”管理部门指导责任部门先后建立资金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对外股权投资管理办法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规定等多项业务管理制度。(二)规范“三重一大”事项提交管理。一是做好议案的审核把关。三重一大”事项提交会议决策前,各议案提交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或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建议,认真论证研究,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严格遵循会议组织程序做好会前酝酿和征求意见工作。形成最终议案材料后,报单位业务主管领导审核、单位主要领导审定,提交会议决策。对于不符合
10、议案提交要求的,一律不予提交会议决策,从源头上做好控制。二是做好会议的组织策划。“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时间、议案,应提前2天通知参会人员,以便参会人员围绕会议议案进行准备。在会议讨论时,提出议案部门或相关人员认真全面地介绍议案背景、议案内容、风险分析和防控措施、法律审核意见以及提交会议决策内容等,与会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逐项讨论发表意见,并明确表示同意、不同意、弃权、缓议等意见,单位主要领导严格执行末位发表意见要求。会议表决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口头、无记名投票或者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最终形成会议决议。三是做好会议的记录纪要。“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的组织部门,应按照规定程序做好会议记录,
11、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如录音、录像等方式,真实、完整记录会议内容,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符合要求,明确各参与决策人员责任,以便会议过程可追溯、可“重放等。各决策主体对“三重一大”及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后,会议的组织部门应指定专人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会议纪要的草拟和印发工作,确保会议决策及时下发到各相关责任部门,确保“三重一大”事项能够第一时间传递下去。(三)强化“三重一大”事项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重要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三重一大”事项的督促检查,具有刚性强、环节多、要求细等特点,为提升“三重一大”事项督促检查力度,规范督促检查工作,方便督促检查管理,笔者所在单位于2018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重大事项督办系统“,将信息化管理思维融入督促检查工作中,不断提升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效,实现下达督办任务、进展情况上报、督办事项办结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结合督促检查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重大事项督办系统功能,定期对督办事项的进度效果进行线上线下检查催办,并每月将督促检查结果向单位领导和全单位反馈。超过办理时限而没有完成的“三重一大”事项,首先进行经营绩效考核,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