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血液.ppt
《第03章血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章血液.ppt(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 血液,内容:一 血液机能概述二 血液的化学组成及特性三 红细胞 四 白细胞五 血液的凝固,第一节 血液机能概述,一、运输机能 体外吸收到体内的物质如氧、氨基酸、脂肪、葡萄糖、水、无机盐、维生素运输到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肌酐由血液运输到腮、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二、维持机体组织正常兴奋性,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机体内的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和兴奋性,需要理化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三、营养功能 血浆蛋白质起着营养贮备作用。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能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并将其分解,其产物氨基酸经扩散进入血液供其他细胞所需。,(三)机
2、体机能的调节内分泌组织分泌的激素,是由血液运输到所作用的器官或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机能的调节一部分也是通过体液机制实现的。(四)防御和保护机能细胞防御主要指白细胞对外来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和分解作用。化学防御机能(免疫作用):血浆中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总称抗体),能对抗和消灭外来细菌和毒素(抗原),免于感染。血液凝固:机体受伤出血时,血小板能大量聚集并粘着于血管破裂处形成血栓,封闭伤口,并在伤口处使血液凝固,防止继续出血。返回,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鱼类:凝血细胞)液体:血浆(水、无
3、机盐、蛋白质、非蛋白含氮 化合物、其他有机物),血清,血液抽出后加草酸盐、肝素钠等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离心沉淀,血细胞下沉,上层是淡黄色透明的血浆,下层是暗红色的血细胞层,如不加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液体血液凝固成胶冻状血块,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凝固的血块缩小,周围出现淡黄色液体,叫血清。血清与血浆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中则没有。,(二)血量(体重的比值表示)动物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大部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循环血量),小部分血液贮存在肝、肺和静脉等贮血库中(贮存血量)。血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动物的正常血压和器官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指的是红细胞
4、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通常将一定量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匀置于分血计(红细胞比积管)中,以每分钟30004000转的速度离心半小时,使红细胞下沉压紧,即可测出其比容。,二血液的理化性质,(一)颜色(二)比重:血液的密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其次是血浆蛋白的浓度,变化在1.0321.051mg/cm3之间,按比重大小排列:血细胞全血血浆血清。,(三)粘滞性:液体粘滞性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血液粘滞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含量。血液粘滞性对血流速度和血压有重要影响。其他因素不变时,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流速度加快,血压下降。,(四)血浆渗透压,1.何为渗透压及血浆渗透压的
5、组成、意义血浆渗透压:渗透压可以理解为溶液中不易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吸收膜外水分的一种力量。它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溶质颗粒的数目,而与溶质的种类或颗粒大小无关。溶质分子或颗粒越多,渗透压越高,纯水中无溶质,不产生渗透压。P=cRT(c=浓度 R=常数 T=温度),血浆渗透压的组成,一部分是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葡萄糖、尿素等)所形成,称为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是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各组成部分的生理意义,由于血浆中大部分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形成稳定的晶体渗透压,因此,晶体渗透压起着维
6、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血浆渗透压各组成部分的生理意义,胶体渗透压在整个渗透压中仅占极小一部分,但对血量和机体水平衡的维持,却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的,致使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因此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2.血浆渗透压的表示方法鱼类血浆渗透压通常用摩尔浓度或冰点下降度来表示。水的冰点是0,而溶液的冰点一般低于纯水。浓度越大,冰点就越低,同时渗透压也越高。故可用溶液的冰点与水冰点之差(冰点下降度)来表示溶液的渗透压。,3.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通常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
7、在哺乳动物是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而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五)酸碱度鱼类在7.527.71,人类在7.357.47之间血液的PH值维持恒定有赖于血液中几对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Na-蛋白质/H-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缓冲对:KHCO3/H2CO3;KHb/HHb;KHbO2/HHbO2;K2HPO4/KH2PO4其中,NaHCO3/H2CO3为最重要,血浆中的NaHCO3含量被称为血液的碱储藏(碱储)。,HL+NaHCO3 NaL+H2CO3 CO2+H2O 返回,第三节 红细胞,一、
8、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及机能 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红细胞的数量越多,而体积越小,同时分化程度也越高。同种动物的红细胞数目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而改变。,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近年来发现红细胞也有免疫功能。运输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营养不良、饥饿或疾病时其数量将减少,同时随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二、血红蛋白1 血红蛋白的结构: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只有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血红蛋白由一分子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构成。四个亚铁
9、血红素与珠蛋白的四个肽键形成非直线的亚单位,这四个亚单位形成完整的血红蛋白。,2 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的方式血红蛋白能与氧分子可逆性结合,其特性是在氧分压高时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分离将氧释放出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是很松的,在结合时仍保持原来的二价状态,叫做氧合作用,而不是氧化作用。血红蛋白也很容易与一氧化碳结合,结合后很难分离,结合后的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3 血红蛋白含量常以100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1)比色法:用稀盐酸氧化,使亚铁血红素变为高铁血红素,呈棕色,加水稀释,使与标准色相同,从而求出血红蛋白克数,一般采用沙立氏血色素计。(2)测定血液中铁含量,根据
10、100克血红蛋白含铁0.34克推算。(3)测氧含量,根据1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最大氧量为1.36ml。血红蛋白含量随鱼类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季节变化有关。,三、红细胞的特性(一)红细胞的渗透阻力和溶血,红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性,蛋白质和其他胶体都不能透过,血浆蛋白也不能透过。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可透过,但通透率不同。红细胞的渗透压与周围血浆的渗透压是相等的。如红细胞处于低渗环境,水分可以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膜有一定弹性,如水分进入过多,超过弹性限度时,膜会破裂。这种弹性可理解为红细胞的渗透阻力,阻力大,表明膜脆性小,阻力小,表明脆性大。,渗透阻力、抵抗值与红细胞渗透脆性,渗透阻力:红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血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