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formixproportiondesignOfbituminousmixturesDBJ13-69-20XX建设部备案号:J10657-20XX主编单位:福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福建博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批准单位:福建省建设厅实行日期:20XX年X月X日20XX年福州福建省建设厅文件关于批准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通知闽建科(2005)54号各设区的市建设局:为确保沥青混合料工程质量,统一配合比设计方法,由福州市城市建设科研所主编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编号为DBJ13-69-2005,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在施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我厅科学技术处。该规程由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组织出版发行。福建省建设厅二C)C)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关于同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备案的函建标标备便(2006)3号福建省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备案的函”收悉。经研究,同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备案号为:J10657-2006o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C)C)六年一月六日-Ju前B本规程
3、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2)23号文要求,由福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和福建博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DBJ13-69-2005的基础上修订完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技术指标参数的前提下,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是按指定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参数达到最优化混合料矿料级配以及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长期的施工实践,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部分技术参数和条款已跟不上城镇高级路面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本规程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本规程由总则、
4、术语和符号、材料要求、技术条件、配合比设计程序计算与确定、配合比的调整、生产配合比确定共7章组成和2个附录组成。为提高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省厅科技处(地址:350001).主编单位:福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福建博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参编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神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忠高高剑容谢勇成施伯超黄勤锋李冰主审人员:审定人员:1总则12术语、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材料要求53.1 一般规定53.2 道路石油沥青53.3 改性沥青63.4 粗集料73.5 细集料83.6 填料93.7
5、添加剂94技术条件114.1 一般规定114.2 技术要求125目标配合比设计145.1 一般规定145.2 材料的选择155.3 混合料优化配合比范围的建立155.4 选择设计集料级配175.5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18225.6 混合料性能检验6配合比调整和报告236.1 配合比调整236.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237生产配合比设计与确定247.1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247.2 生产配合比试拌与检验24附录A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5附录B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测记录及报告40本规范用词说明75条文说明76I总则1.O.1为确保沥青混合料工程质量,统一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
6、和施工要求,使之达到设计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我省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玛蹄脂碎石(SMA)、OGFC等(对OGFC沥青混合料进行增加)路面施工所采用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0.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综合研究道路沿线的气候条件和交通荷载、和当地施工企业水平,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合料的技术参数进行计算,并经实验室试拌、调整后确定。1.0.4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取得相应的资质,配有防火设施。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1.0.5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7、。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沥青的密度densityofbitumen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2.1.2 针入度penetration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2.1.3 针入度指数penetrationindex一种反映沥青结合料对温度感应性的指标,通过测定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明确的定义针入度指数)2.1.4 延度ductility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2.1.5 软化点(环球法)softeningpoint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
8、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2.1.6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densityofbituminousmixtures指压实沥青混合料规定源度(应新规范要求)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2.1.7 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specificgravityofbituminousmixtures同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2.1.8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theoreticalmaximundensityOfbituminousmixtures为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需,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
9、内部的空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2.1.9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theoreticalmaximumspecificgravityofbituminousmixtures同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2.1.10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apparentdensityofbituminousmixtures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部闭口空隙之和)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几乎不吸水的密实试件)。2.1.11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apparentspecificgravityofbituminou
10、smixtures是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2.1.12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bulkdensityofbituminousmixtures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由表干法、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1)表干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又称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是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常温条件下的干燥质量与表干状态下的毛体积(指饱和面干状态下的实体体积与闭口孔隙、开口孔隙之和)之比值,它适用于较密实的吸水很少的试件。2)蜡封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是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常温条件的干燥质量与蜡封条件的
11、毛体积(指混合料蜡封状态下实体体积与闭口孔隙、开口孔隙之和,但不计蜡被吸入混合料的部分)之比值,它适用于吸水较多不能由表干法测定的试件。3)体积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是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干质量与直接用卡尺测量的试件毛体积(指用卡尺测量的试件名义表面以内包括表面凹陷在内的全部毛体积)之比值,它适用于吸水严重至完全透水,不能由表干法或蜡封法测定的试件。2.1.13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bulkspecificgravityOfbituminousmixtures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2.1.14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percentairvoidsinbitumi
12、nousmixtures沥青混合料内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已被沥青封闭的空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2.1.15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percentofthevoidsinmineralaggregatethatarefilledwithasphaltinbituminousmixtures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沥青部分的体积占矿料骨架以外的空隙部分体积(VMA)的百分率,以VFA表示。2.1.16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percentvoidsinmineralaggregateinbituminousmixtures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
13、件总体积的百分率,即试件空隙率与沥青体积百分率之和,以VMA表示。2.1.17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粗集料间隙率percentvoidsincoarsemineralaggregateinbituminousmixtures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以VCAmiX表示。2.1.18 马歇尔稳定度marshallstability按规定条件采用马歇尔试验仪测定的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表示。2.1.19 流值flowvalue马歇尔试验时相应于最大荷载时试件的竖向变形。2.1.20 动稳定度dynamicstability按规定条件进行沥青混合料车
14、辙试验时,试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Imm轮辙变形试验轮所行走的次数。2.1.21 沥青含量asphaltcontent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2.1.22 油石比asphaltaggregateratio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质量与矿料总质量的比值。2.1.23 有效沥青含量effectiveasphaltcontent沥青混合料中总的沥青含量减去被集料吸收入内部空隙的部分后,有效填充矿料间隙的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2.1.2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ticasphalt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
15、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体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2.1.25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bituminousmixtures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孔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次可作为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2.2符号序号意义符号单位1荷载F或PN、kN2温度Tc3时间th、mins4长度1m、cm、mm5宽度bm、cm、
16、mm6高度hm、cm、mm7面积Am2Cm2、mm28质量mg、kg、t9体积VL、mL10密度Pgcm3tm311相对密度Y无量纲12沥青密度Pbgcm3tm313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Yb(2525T)无量纲14沥青溶解度Sb%15沥青蒸发损失U%16沥青薄膜加热质量损失LT%17针入度P0.1mm18延度Dcm19软化点SP20沥青中的蜡含量Pp%21沥青的动力粘度nPas22沥青的运动粘度Vmm2s23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沥青用量)Pb%24已建类似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标准油石比Pal%25已建类似工程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YSbl无量纲26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YSc无量纲2
17、7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Pa%28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29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A%30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31沥青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CAdrc%32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间隙率VCAmix%33沥青混合料有效的沥青饱和度VFA%34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Ya无量纲35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Pagcm3tm336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Yf无量纲37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Pfg/cnP、Um338沥青混合料的表干毛体积相对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相对密度)Ys无量纲39沥青混合料的表干毛体积密度QSgcm3tm340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Ptgcm3tm341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
18、对密度Yi无量纲42合成矿料的吸水率%43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RcMPa44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RrMPa45马歇尔稳定度MSkN46流值FLmm47车辙试验动稳定度DS次mm48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YSb无量纲49集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YSa无量纲50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FB无量纲51有效沥青含量PbC%52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Yca无量纲3材料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有集料(碎石、砂、石屑)、矿粉、沥青以及添加剂等,应附有质量检验单,各种材料必须按要求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验收,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3.1.2 沥青
19、路面集料的粒径规格和筛分应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3.1.3 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和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3.2 道路石油沥青3.2.1 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应根据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混合料设计要求选择,其质量应符合表32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3.2.2 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使用中的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C并不得高于170巳表321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技术指标单位等级沥青标号试验方法110号90号70
20、号50号针入度(25C,5s,100g)0.1mm100720801006080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llUA-1.5+1.0T0604B-1.8+1.0软化点(R&B)2eCA43454649T0606B4243444660动力粘度2PasA120160180200T0620I(TC延度2cmA40201515T0605B3015IO1015延度cm120100蜡含量(蒸储法)%A2.0T0615B2.5闪点2230245260T0611溶解度%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值T0603TFOT(或RTFOT)后耐)或10609质量变化W%0.8残留针入度比(25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工程 建设 地方 标准 沥青 混合 配合 设计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