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脂代谢cj.ppt
《第08章脂代谢cj.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章脂代谢cj.ppt(17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 五 章,脂 类 代 谢,Metabolism of Lipid,脂 类 概 述,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lipid),脂肪(fat):三脂酰甘油也称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类脂(lipoid):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鞘脂(sphingolipids),分类,定义,甘油三酯,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s),胆固醇酯,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X=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甘油三脂,X=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
2、甘油等,甘油磷脂,甘油,鞘 脂,鞘磷脂,鞘糖脂,第 一 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一、脂类的生理功能,1.储脂供能;2、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3、保护内脏与维持体温4、参与细胞信息传递;(PIP2 IP3+二酰甘油)5、转变成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激素、胆固醇、维生素等,二、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第 二 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The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单不饱和脂酸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的分类,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
3、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系统命名法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不饱和脂酸命名,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或n)编码体系分类,常 见 的 不 饱 和 脂 酸,哺乳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酸均由相应的母体脂酸衍生而来。3、6及9三族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互相转化。-无相应的去饱和酶系。,动物只能合成9及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成6及3系多不饱和脂酸。-从食物中摄取。,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中摄取。,*必需脂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
4、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组成磷脂、胆固醇酯的重要脂肪酸。,第 三 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存在的问题:脂类是不溶于水的,而肠道中为水环境?生理条件下,胆汁酸盐在脂类和水分子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使二者形成微团结构,这种球型的结构能使肠道中的脂肪酸和其它脂溶性成分(如磷脂、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一起被溶解。微粒溶解作用可以将小肠中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的水性浓度提高一千倍之多。,脂类的消化,条件 乳化剂(胆汁酸盐
5、)的乳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部 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甘油三酯,产 物,食物中的脂类,2-甘油一酯+2 FFA,磷 脂,溶血磷脂+FFA,胆固醇酯,胆固醇+FFA,微团(micelles),辅酯酶 胰泡分泌(酶原形式)分子量小(约10,000)本身不具脂肪酶活性 受肠中胰蛋白酶激活(从其N端切下一个五肽)桥连胰脂酶与脂肪并锚于胆汁酸盐微团上(与胰脂酶通过氢键结合;与脂肪通过疏水键结合),从而促进并维持胰脂酶对脂肪的水解活性。,7,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短链脂酸(24C)及中链脂酸(610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
6、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脂类的吸收,部 位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方式,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肠粘膜细胞(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CE),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PL),甘油一酯途径,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在体内的利用过程,第 三 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合成部位,肝 脏: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VLDL入血。,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1.甘油和脂酸主要
7、来自于葡萄糖代谢2.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二)合成原料,1.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三)合成基本过程,甘油二酯途径,*3-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一)脂肪的动员,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HSL),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TSH等。,对抗脂解
8、激素因子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AC,ATP,cAMP,PKA,HSLa(无活性),HSLb(有活性),TG,甘油二酯(DG),甘油一酯,甘 油,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分解成游离脂酸及甘油后释放入血。,游离脂酸不溶于水,与清蛋白结合运送至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清蛋白,血流,脂肪酸,甘油三酯,蛋白激酶,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脂肪酸转运蛋白,-氧化,三羧酸循环,激素,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甘油溶于水,可以在血液中直接运输。,人类清蛋白结合有7分子软脂酸,甘油的代谢,RCH2-CH2-CH2-CH2-COOH,脂肪酸在
9、体内的氧化分解从羧基端-碳原子开始,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2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氧化。,(一)概念,(二)脂肪酸的-氧化,脂酸的活化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CoA-SH,*活化后生成的脂酰CoA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分子中有高能键、性质活泼;与酶亲和力大,更易参加反应。,关键酶,2.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3.脂酸的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脂酰CoA,L(+)-羟脂酰CoA,酮脂酰CoA,脂酰CoA+乙酰CoA,目 录,脂酰CoA,乙酰CoA,FADH2,NADH,三羧酸循
10、环,12ATP,电子传递链,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2ATP,3ATP,肉碱转运载体,线粒体膜,从上述可以看出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将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这是一个耗能过程。中、短链脂肪酸不需载体可直接进入线粒体,而长链脂酰CoA需要肉毒碱转运。-氧化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因此没有线粒体的红细胞不能氧化脂肪酸供能。-氧化过程中有FADH2和NADH+H+生成,这些氢要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需要氧参加,乙酰CoA的氧化也需要氧。因此,-氧化是需氧的过程。,4.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氧 化:,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
11、、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NADH+H+1分子FADH2,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能量计算:生成ATP 810+72.5+71.5=108 净生成ATP 108 2=106,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脂肪酸氧化小结,起始物:脂酸,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历 程:活化、转运、氧化、三羧酸循环,条 件:需能、ATP、肉碱、维生素(泛酸、B2、pp),场 所:胞液、线粒体,调控因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丙二酰CoA、胰岛素,关联物:乙酰CoA,产耗能:活化耗能2个ATP,16碳
12、软脂酸净产能129个ATP,生理意义:供能,先天性肉碱脂酰转移酶缺乏的幼儿易患疼痛性肌肉痉挛,该病在双生子中多发。,婴儿突然死亡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新生儿常在一夜之间突然死亡。此类婴儿至少10表现为中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的欠缺。,1.不饱和脂酸的氧化,(三)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亚油酰CoA(9顺,12顺),3次氧化,十二碳二烯脂酰CoA(3顺,6顺),十二碳二烯脂酰CoA(2反,6顺),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2次氧化,八碳烯脂酰CoA(2顺),D(+)-羟八碳脂酰CoA,L(-)-羟八碳脂酰CoA,4 乙酰CoA,4次氧化,-
13、羟脂酰CoA 表构酶,烯脂酰CoA 水化酶,长链脂酸(C20、C22),(过氧化酶体),脂肪酸氧化酶(FAD为辅酶),较短链 脂酸,(线粒体),氧化,2.过氧化酶体脂酸氧化,3.丙酸的氧化,Ile Met Thr Val 奇数碳脂酸胆固醇侧链,CH3CH2COCoA,D-甲基丙二酰CoA,L-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TAC,三者总称为酮体,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代谢定位:生成:肝细胞线粒体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CoASH,CoASH,NAD+,NADH+H+,-羟丁酸脱氢酶,
14、HMGCoA 合成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HMGCoA 裂解酶,1.酮体的生成,NAD+,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CoASH+ATP,PPi+AMP,CoASH,2.酮体的利用,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激酶(肾、心和脑的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乙酰乙酸,HMGCoA,D(-)-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2乙酰CoA,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
15、能源。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4.酮体生成的调节,(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反之,糖代谢减弱,脂酸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丙二酰CoA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氧化减弱,酮体生产减少。,(3)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糖尿病时酮体生成增多的机制,非糖尿病病人的酮体生成增多是糖原消耗补充不足,机体进而大量动用脂肪所致,如饥饿等。,一方面糖的大量损失,另一方面由于草酰乙酸转入异生途径而使三羧酸循环不畅,糖不能有效氧化,促进乙酰CoA累积和酮体的合成。其结
16、果是酮体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当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引起酮血、酮尿等,以至酸中毒。,(一)软脂酸的合成,1.合成部位,组 织:肝(主要)、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三、脂酸的合成代谢,乙酰CoA、ATP、HCO3、NADPH、Mn2+,2.合成原料,线粒体膜,胞液,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乙酰CoA,苹果酸,(1)丙二酰CoA的合成,3.软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17、。,(2)脂酸合成,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是一个重复加成过程,每次延长2个碳原子。,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过程基本相似。,*软脂酸合成酶,大肠杆菌有7种酶蛋白(脂肪酰基转移酶、丙二酰CoA酰基转移酶、酮脂肪酰合成酶、酮脂肪酰还原酶、羟脂酰基脱水酶、脂烯酰还原酶和硫酯酶),聚合在一起构成多酶体系。,高等动物7种酶活性都在一条多肽链上,属多功能酶,由一个基因编码;有活性的酶为两相同亚基首尾相连组成的二聚体。#解聚则无活性,三个结构域:底物进入缩合单位、还原单位、软脂酰释放单位,酰基载体蛋白(ACP)其辅基是4-磷酸泛酰氨基乙硫醇,是脂酰基载体摆臂。,*软脂酸的合成过程,目 录,*转
18、位,丁酰基由E2-泛-SH(ACP上)转移至 E1-半胱-SH(CE上),经过7轮循环反应,每次加上一个丙二酰基,增加两个碳原子,最终释出软酯酸。,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CH3COSCoA+7 HOOCH2COSCoA+14NADPH+H+,CH3(CH2)14COOH+7 CO2+6H2O+8HSCoA+14NADP+,#软脂酸合成时需要个乙酰CoA,但只有个以乙酰CoA 形式参与合成,其余个皆以形式参与合成,合成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均以共价键形式和相连。,简述:脂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原料乙酰COA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从线粒体转运到胞液,再经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生成丙二酸单酰COA,方用于脂肪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 代谢 cj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