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迁地保护策略.ppt
《第08章迁地保护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章迁地保护策略.ppt(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8章 迁地保护策略,长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策略就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既就地保护。只有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物种才能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但是,在野外的物种可能因为遗传漂变、近亲繁殖、环境变化、食物质量恶化、外来物种的竞争、病害以及过度开发等人类的破坏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原因而趋于衰减或灭绝。,如果野生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现存的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那么就地保护就是无效的。此时,在人类管理下的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是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保护办法,即迁地保护。本章主要介绍了迁地保护的意义、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及对动物和植物的迁地保护的方法(包括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种子库和基因库)。
2、,8.1 迁地保护保护的意义,迁地保护是: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环境之外进行保护。1)通过迁地保护的实践和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被保护生物,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监测提供依据;2)还可以为回归引种、充实引种等就地保护活动提供生物材料;3)作为研究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和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在保护工作中可以取得宝贵的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4)可以为那些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5)还可以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如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现存种数不过40余只,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种群生命力的脆弱,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中国
3、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殖朱鹮,1992年成功的繁育了3只幼鸟,这是人工繁殖朱鹮成功的首次纪录。,局限性,1)迁地保护种群规模小,会受到遗传漂变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动物园中,仅少数的脊椎动物能维持数百个个体,而在植物园中,对于大部分种类,特别是树木,仅保持一个或几个个体;2)另外迁地保护的种群可能对人为条件经历了遗传适应,使其适应性减弱;3)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可能会丧失在自然环境生存的本领,使其不能在野外长期生存。,8.2 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一般情况下: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8.2 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迁
4、地保护成为保存物种的重要手段。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但是目前迁地保护情况却是常常等到物种濒临灭绝时才应用。,8.3 野生物种的样本采集策略,.在采集濒危及珍稀野生物种时,必须考虑遗传变异的分布,对于遗传变异较大的物种需要更广泛地采集,以或得该物种绝大部分的等位基因。最优先采集的物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面临灭绝危险的生物;在进化上或分类上是独一无二的物种;能被再引种到野外;具有在异地环境条件下生存的潜力;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每个物
5、种必须采自5个以上的种群,以确保绝大多数重要的遗传多样性被采集。.每个种群所采个体不低于10个,否则会丢失种群中常见的等位基因。.如果物种的繁殖力很低,不一定要在一年内完成,可以将采集量分散到几年中去。,8.4 迁地种群的管理,在对动植物的迁地保护过程中,应注意迁地环境条件应该尽量模拟自然条件,使得物种可以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益于继续生长和发育,有助于今后的自然回归。要重视印痕作用对高等动物一生的行为和习性,生存能力的影响。所谓印痕是指刚出生的个体在行为上容易受到密切接触的另一个体的影响,产生追随、模拟这一个体的行为。印痕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行为,仅在生命的早期的某一特定阶段,一次形成,将保持相当
6、长的时间,甚至终生不变,并可影响个体成年的配偶选择,所以应在印痕产生阶段使动物母子接触,让子代接受到母亲的印痕影响。,对许多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来说,亲代哺育对子代的行为性情都有很大影响,应积极采用。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对动物们后天获得的生存技能的训练来满足野外生存的需要。对于迁地的种群应加强管理,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繁育方案:1)首先要了解迁地种群每一个个体的来源、年龄,建立谱系,对感病的个体进行治疗、复壮工作。2)制定物种的具体交配方案,避免近亲繁殖,尽可能保持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并控制育龄段的出生数,使下一代能够健康茁壮的生长。3)还要采用人工方法调解动物的发育周期,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
7、、借腹怀胎、借母哺育和人工哺乳等技术来增强繁育能力。,8.5 迁地保护的基本方法,动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方法:动物迁地保护包括:1)动物园;2)狩猎农场;3)水族馆;4)圈养繁殖计划;植物则被保留在:1)植物园;2)树木园;3)种子储藏库里。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有时需要结合采用。对许多珍稀物种来说,要保证其种群的数量,探讨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在就地保护的同时,仍需要采取迁地保护。如大熊猫在保护区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就地保护),而在卧龙的大熊猫繁殖中心和各地动物园也具有较大的数量(迁地保护)。因此,对于不同的保护对象,结合两种方式进行保护会取得更好的效果。,8.5.1 动物园,动物园传统上热衷于饲养
8、大型的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用以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激发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动物园在公开展览中和研究计划中越来越强调保护生态及濒危物种的重要性,利用公众的压力,使政府设立相关的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在这个过程中,其它上千种分布于这些环境中的动物和植物也得到了保护。,中国动物园中野生动物圈养(迁地)种群管理水平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缺少统一的迁地保护策略和协调,也就是说没有一间的利益冲突和壁垒,加深了矛盾并妨碍了协作。动物园管理者缺少种群生物学的观点和知识,因而无法避免和减少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和非自然选择的压力,种群退化和家化的风险严重。经济压力和行政干扰使专业人员难以
9、工作,要求动物园以赢利为主的压力不仅来自上级主管部门,也来自自身素质较低的行政领导,新型动物园更来自老板(投资者)而专业人员往往处于无权状态,甚至被迫做违心的事,更何谈坚持野生动物保护原则。,表8-1中国规格较大的动物园,表8-2 一些动物园的重点繁殖种群情况,10.5.2 水族馆,水族馆在保护濒危鲸类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族馆的工作人员经常帮助搁浅在沙滩上或在浅水中迷失方向的鲸类,并能够应用从管理常见养殖物种中得到的经验知识来发展援助濒危种的养殖。我国的水族馆有一定的发展,在北京、大连、广州、三亚等地建有水族馆。台湾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博物馆。该馆将台湾岛及附近的水域生态经管用专业模
10、拟技术微缩成若干个展区,如珊瑚区、鲨鱼区、潮涧带、河口区、牡蛎区和大洋池等,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8.5.3 植物园,植物园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与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它是植物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同时还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窗口。,中国是一个植物种类丰富的国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长着约3万种高等植物,占世界区系成分的10%左右,居世界第三位。在中国,近代植物园的建立始于本世纪初。如今全国约有120个植物园,多数建立于50年代以后,其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 保护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