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财政收入概述.ppt
《第11章财政收入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财政收入概述.ppt(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1章 财政收入概述,2,本章提要,1.财政收入的形式2.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3.税收的基本概念,3,引言,财政收入 指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私人部门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税收 行政收入公债公共企业收入国有财产收入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4,1.财政收入的形式,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1.2*财政收入体系,5,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P134-138,税收公债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财产收入(非经营性)公共企业收入(经营性)行政收入使用费(比较教材的分类),6,国有财产收入指的是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价款等收入。国有不动产 一种是作为公共用途的资产,如道
2、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关用房、图书馆、博物馆等,一般不以获取财政收入为目的;另一种是可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国有财产。国有动产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7,公共企业收入指的是政府从那些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或税)。竞争性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的自由竞争地位 垄断性公共企业由政府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经济和政治目的。国有财产收入与公共企业收入的区别,8,行政收入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罚没收入,9,使用费(user charge)指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
3、设施或服务的使用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取使用费有助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在多数情况下,政府收费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教育、公共保健、文化设施等。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拥挤问题,在此情况下,收取使用费是实现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10,1.2*财政收入体系,强制性收入基于国民的个人负担能力,作为强制履行的义务,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税收为代表。对等性收入基于政府对国民各人个别给予的利益,按照对等自愿原则,作为利益的报酬,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国有财产收入为代表。半强制性收入介于强制性收入和对等性收入之间,仍然以一定的政府活动为前提,因此具有半
4、强制的性质,主要以规费和使用费为代表。,11,图11-1 财政收入体系,12,2.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2.1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2.2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13,2.1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2.1.1 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1)从绝对额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增长速度并不慢(2)从相对数额(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95,96年后又开始回升,2005:19.9%;2010年:20.9%也呈V形走势。(3)尽管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大体上,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低于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上预算外收入,社保费还是)。,14,国际比较(1990):美国:
5、34%法国:46.3%英国:41.4%泰国:21.3%印度:20.5%(1987)韩国:18.5%(1992)资料来源:陈共财政学第二版,15,2.1.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2)价格;假如通货膨胀是因弥补财政赤字造成的,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这种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财政收入增长通常称为“通货膨胀税”。长期奉行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的一些发达国家中“通货膨胀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常性收入来源。假如通货膨胀是信用膨胀所致,那么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小于名义增长。,16,财政收入
6、制度是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对所得税的主要税种之一的企业所得税也实行比例税率,因而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就可能存在财政收入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负增长。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实际必然是下降的。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当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
7、。,1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绘,18,(3)GDP分配制度 在GDP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一般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分配制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以后,GDP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这导致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下降。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分配制度的转换是必然的,但是GDP分配格局应与体制转轨的步伐相一致,如果变化过于激烈,容易产生副效应,如政府财力下降、宏观调控能力下降、资金分散,难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等问题。(我国
8、的收入分配见下表),19,20,2.2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之间的比例和数量。2.2.1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21,(1)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直接提供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农牧业税。目前,这一部分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约为3-5%。这是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以及长期以来对这一产业劳动者贯彻稳定负担政策和轻税政策。第二,农业间接提供的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
9、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总之,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也就没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农业既是国民收入的基础,又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增强农业后劲,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当务之急。,22,(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较其他部门为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
10、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合理协调,财政收入才能随着该产业生产的发展相应地增长。,23,(3)第三产业 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不适应,再加上价格不合理因素,财政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价格体系的合理确定,第三产业在我国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从发展前途看,第三产业在开辟财源、筹集建设资金方面将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新的增长点。,24,2.2.2 所有制结构 所谓财
11、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指的是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不同所有制的经营单位各自上缴的利润、税金和费用等部分构成的。研究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制定财政政策、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同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财政关系的依据。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有来自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收入、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收入、私营经济的收入、个体经济的收入、外资企业的收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收入和股份制企业的收入。,25,我国财政收入始终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柱的。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国有经济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3左右。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财政收入 概述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