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的报告二.docx
《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的报告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的报告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的报告二今天,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在座的251名援青干部人才,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省市精心挑选出来的骨干人才,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你们的到来,必将为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XX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对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再次感谢大家对XX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借这个机会,我以实施XX人才战略为主题,谈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人才发展的认识、考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实施XX人才战略的基本背景XX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XX的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近年来,XX以新理念新思路谋划新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XX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人才比较匮乏。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131”总体要求,奋力开辟XX发展新天地。因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第一,更加依靠人才驱动发展是最鲜明的时代特点。创新改变世界版图,人才主导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
3、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众所周知,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使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才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近期,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对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XX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实施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人才工作为突破口,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第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XX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向XX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以开发建设XX为己任,扎根高原,艰苦创业,为XX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忠诚的儿女,从海内外汇聚XX,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环境中,隐姓埋名、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在XX大地上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也使XX成为创新创业的精神高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对口支援XX等四省藏区的
5、重大决策部署,先后选派2批301名援青干部入青工作,有力推动了XX藏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实践证明,XX不仅是一块吸引人才的热土,也是一块培养造就人才的沃土,更是一块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第三,新XX建设需要优秀人才强有力的支撑。孙中山曾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J随着全国各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纷纷调整人才发展战略,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人才区域竞争更加激烈。XX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来到XX后,用了8天时间对各条战线的人才工作进行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
6、书记、省长的充分肯定,全省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从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省委决定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1亿元培养、引进人才。从总体上看,我省人才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竞争力不强。以2010年为例,我省的人才贡献率仅为6.1%,在31个省份中排倒数第二,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二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全省人才总量为41万人,列全国倒数第二位,仅高于XX;公有制经济领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仅占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4%,非公企业中数量则更少。三是人才稀缺的现象根本上没有扭转。XX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推进较慢,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人
7、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象没有根本性扭转。四是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人才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发展需要。一些单位在人才激励评价、落实用人自主权等方面活力不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基石是人才。我们必须站在XX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大势,自觉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坚持引育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着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二、坚定方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XX人才战略的具体要求人才战略是做大做强人才队伍的关键,重点要把握好聚集、培育、激励等环节,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活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真正聚集起来,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第一,实施人才战略,
8、建设人才高地,必须坚持人才发展思路不动摇。要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坚持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人才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和有效服务。要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和行业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省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坚持省外人才和本土人才两手抓,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围绕用好用活用足人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成长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升
9、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改革先行,创新机制。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配置等机制。要坚持遵循规律,促进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发挥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围绕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促进人才工作同XX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第二,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必须紧扣人才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十四五”XX人才战略目标,促进形成更加完备的人才供给体系,努力把XX建设成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高地。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XX年
10、,引进培养IOoO名左右高端创新人才,形成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建设新兴学科的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大6支主体人才培养力度,培养IOooo名以上各行业中端和初级人才,开发本土人才资源。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在区域、产业间的分布更趋合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才能够基本适应XX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人才支持政策更加开放,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显著改善。四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紧扣“131”总体要求,聚焦人才管理、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
11、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适应XX省情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特色。三、立足省情,精心谋划人才战略的总体布局人才短缺是制约XX发展的一大短板。从供给侧来看,人才短板短就短在有效供给不足,包括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我省的人才战略布局必须瞄准人才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两大关键问题补短板、求突破,推动人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第一,强化政策供给,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活力需要放活政策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政策障碍和制度
12、藩篱,强化人才政策供给,形成适应XX省情的人才政策体系。政策供给的核心是解放思想。“思之深,则行之远。”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敢于经历改革的阵痛,突破制度固化藩篱,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要敢于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力求政策创新突破,着重解决政策缺位、政策越位,特别是政策不“对症”、不“解渴”和政策含金量不高的问题。政策供给的关键是放权放活。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新常态下人才工作应树立主动适应的新思维,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政策供给的重点是制度
13、创新。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讲:“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J意思是“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对策J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纵向、横向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着力在人才制度上破藩篱、见实效,以“政策红利”来激活人才创新活力。第二,强化培养供给,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内生动力。北宋林逋在省心录中说:“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J培养、稳定、使用好现有人才是开发人才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省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只有立足本地强化人才培养供给,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有
14、不竭的源头活水。培养供给要突出需求导向。经济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新常态下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更加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人才培养专业、类型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使人才发展的源头活起来。培养供给要突出“深度”导向。要重视盘活人才存量,深度培养、放手培养现有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根据人才专业、行业特点,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形成产学研培养模式,分级分类培养人才。大力通过访学研修、学业深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培养供给要突出激励导向。世界电信制造业
15、20强企业一一华为公司,有一条“给火车头加满油”的激励机制,就是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企业的人才激励,看的不是人才的学位、职称,而是人才的工作和潜在以及现在的价值。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人才培养要突出激励导向,按贡献和价值来评价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现有人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第三,强化引进供给,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XX人才开发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强化引进供给。引进供给要增强精准性。精准思维是XXXXXX谋发展、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要把这个科学方法运用到引才工作中,善于发现XX
16、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小生态、小流域、小绿洲”,精准识别其中的“梧桐树”,强化人才引进供给,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聚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依托现代生态农牧业、盐湖、高原生物医药等独特资源优势,培育梧桐树,集聚金凤凰。引进供给要增强灵活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引智模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要把柔性文章做足,鼓励用人单位积极通过联合攻关、聘请客座教授、专题讲学等形式引才引智,努力使外部人才智力”为我所用二坚持以用为本,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的使用方式,消除外部人才发挥作用与本地管理之间的张力,为引进人才施展才华营造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部 人才 秋季 培训班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