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2月6日辛集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批准)二。二一年六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面临形势9一、国际国内环境9二、重大机遇9三、面临挑战10第三节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第四节主要目标13一、2035年远景目标13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4第二章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三件大事”,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19第一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19一、口快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进程19二、全面提升承接疏解能力20第二节对接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
2、设21第三节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1第三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23第一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23一、搭建公共创新创业载体23二、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24三、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4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25第二节聚焦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区域创新重点25一、推进皮革服装产业全链创新25二、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26三、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27第三节打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生态27一、完善科技金融环境27二、优化人才引进环境28三、完善成果转化环境29第四章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32第一节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32一、打造区域性
3、国际贸易中心32二、打造区域性文旅康养中心33三、打造区域性新兴商业中心34四、打造区域性现代商务中心34第二节打造国际皮草时尚名城35一、强化研发设计引领35二、力虽品牌质量建设36三、强化产业深度融合37第三节打造先进制造高地39一、做优做强传统产业39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1第四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44一、加快数字产业化44二、推进产业数字化45三、构建数字治理体系45第五章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48第一节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48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对接48二、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49三、完善现代流通服务保障体系49四、扩大有效投资需求50第二节大力推进重大基础
4、设施建设51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1二、构建综合交通网络52三、优化能源保障体系54四、强化水资源支撑55五、口强防减灾设施建设57第三节大力促进消费升级58一、激发居民消费潜力59二、创新市场供给模式59第六章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一流发展环境61第一节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61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61二、深化财税改革62三、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62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63一、推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63二、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63三、健全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64第三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65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65二、完善涉企政策服务机制65三、精准帮扶重点民营企业66四、切
5、实落实减税降费措施66第四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67第五节持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68一、强化稳外贸稳外资68二、打造开放合作高地69三、全面提升经济开发区能级和水平70第七章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71第一节保障粮食安全71一、力强耕地保护建设71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72第二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72一、发展现代农业园区73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73三、提升四个农业水平76四、拓展都市农业功能78第三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80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80二、建设美丽乡村81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81第四节深化农村改革81一、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82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82三、多元化提
6、高农民收入82四、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83第五节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3第八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86第一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86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86二、提升城市发展品位87三、培育壮大重点城镇87第二节深入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88第三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89一、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市场化89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9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90第九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92第一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92一、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92二、优化空间发展格局92第二节高站位擘画城市空间格局93一、强化规划引领93二
7、、着力优化“一城”94三、积极培育“两组团”94四、推动错位发展94第十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96第一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96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96二、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96三、强化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97第二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98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98二、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98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9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99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99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00三、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100第四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01一、传承红色文化101二、深挖传统文化101第十一章
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3第一节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103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103二、实施再生能源替代行动103三、实施重点行业减污减碳行动104四、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104第二节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104一、着力深化大气污染防治104二、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105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106四、全面治理农业农村污染106第三节着力构建特色生态功能体系108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108二、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108三、提升国土绿化质量110第四节着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110一、推行绿色生产方式Iio二、提倡绿色生活方式Ill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11第五节完善
9、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环境112一、健全制度体系112二、健全政策体系113三、完善监督机制113第十二章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5第一节全力打造教育强市115一、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115二、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115三、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116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117第二节全面推进健康辛集建设117一、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117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18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18第三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19一、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119二、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119第十三章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122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122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10、革122二、持续提高转移性收入123第二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123一、稳定扩大高质量就业124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124三、拓展新型就业渠道125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25一、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险体系125二、建立灵敏有效社会救助体系126三、完善社会福利制度126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127第四节提升青年发展事业127一、切实提升青年思想修养127二、有效回应青年现实诉求128三、全力推进青年权益保障129四、积极营造青年友好环境129第五节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130一、加强妇女儿童保护130二、落实民族和宗教政策130三、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131第六节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131第
11、十四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辛集133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133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133二、保障经济安全133三、保障网络安全134四、提高国防动员能力134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35一、保障食品药品安全135二、强化安全生产135三、推进防减灾能力建设136第三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136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37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137三、完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138第十五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法治辛集建设140第一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40第二节保证公正司法140第三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41第十六章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强化规划实施组织保障1
12、42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42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42二、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142三、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143第二节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43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3二、坚持政治协商制度144三、凝聚社会各界力量144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144一、建立统一规划体系145二、加强各类政策保障145三、提高规划实施效率145“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辛集
13、,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良好开局意义重大。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辛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发展方略,明确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
14、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等活动,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7.1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6.24%.17.36%,分别达到“十二五”末的1.4倍和2.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921元,年均增长5.94%,达到“十二五”末的L3倍,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7.21%提高
15、到10.21%,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荣获全国县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全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市、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十三五”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全国“百强”、建成高品质中等城市和特色功能节点城市“三大目标”全面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稳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年行动计划,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初步构建起生态皮草服装绿色高质量发展
16、,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新型显示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钢铁机械、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制造等传统工业加速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皮草服装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企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7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左右。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重要平台。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发展饲用型玉米、蔬菜、油菜等作物,全市节水小麦品种实现全覆盖,181家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林果产业发展迅速,密植梨面积达到13000亩,“辛集鸭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
17、,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33%o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8%,是“十二五”末的L37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9%,是“十二五”末的1.24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新型显示材料等领域,与清华、北大等12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了12家院士工作站。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马兰农场被认定为省级节水小麦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成立了河北省皮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饲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7
18、家,成立了1所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十二五”末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由11家发展到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17家发展到640家,分别增长7.9倍和4.5倍。新增培育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授权专利2099件,有效商标6151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6件,年均增长30.5%,达到“十二五”末的3.78倍。26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25项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精密互感器、聚氨酯高铁材料、空气悬浮轴承等全国性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在业内的话语权、定标权、定价权不断提升。大力实施人
19、才兴市战略,吸引各类人才3.1万人,20名高层次人才入住博士楼,建成首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示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荣获省“人才强冀”工程项目二等奖。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03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逐渐拉开,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新建公园游园26个,“口袋公园”达到42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05%,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强力推进拆违拆迁,累计拆除城乡违章建筑4091宗24296亩,高标准建设澳森大街、便民市场、高铁客运枢纽等一批重大工程,修缮智慧管廊,新建一批公园游园,城市生活环境日益宜居。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十三五”期
20、间,新增乡村公路152公里、田间道路145公里、城乡公交线路35条、新能源公交车274辆,获评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市;铺设城镇燃气管道94.63公里、农村燃气管道387.63公里,年供气能力为7.1亿方;完成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实施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和配套管网项目,城市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日;持续推进电网改造,城乡和园区用电得到有效保障;全市集中供暖面积增加383万平方米,达到1366万平方米,建成热电联产企业智能供热系统。公共服务向农村快速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全面覆盖,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规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比“十二五”
21、末提高近9个百分点,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深化燃煤、燃气锅炉综合整治,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电厂深度治理;完成农村气代煤、电代煤147632户,散煤全域清零;PM.年均浓度由每立方米121微克下降至56微克,下降率53.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02天增加到224天,提高了1倍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下降至6.4%,下降率13.3%。创新分表计电环保监测模式,全市500家企业应用1640套,被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推广。实施“多水联治”,完成地下管廊、排渠整治、中水回用、城市湿地等项目,黑臭水体提前“清零”,石津总干渠
22、南张村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邵村排干渠大李桥断面水质由劣V类上升为IV类,水质明显改善。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饮水安全有效保障。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关停自备井284眼,压减地下水超采量L0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位实现同比回升。扎实开展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生活垃圾和污泥实现日产日清,推进制革区暂存场污染土壤修复项目,初步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痼疾,实现了城乡保洁全覆盖。完成植树造林7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7个。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组建市行政审批局,18个部门315项职能集中
23、划转,划转事项全省最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多证合一、百证联办”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积极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制度,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广度深度,已基本建成电子证照库,80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可办,被评为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医药健康、融媒体、投融资、综合执法等608项改革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村民家门口的“服务大厅”,建成15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344个村级综合服务站,被确定为省“一站通办”试点,基层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信用辛集”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集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四个 规划 三五 远景 目标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