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阜平县人民政府二O一年十月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区域概况3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3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土地利用规划目标20第一节指导思想20第二节土地利用原则20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1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23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2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6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29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空间管制39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39第二节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42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6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50第一节耕地保护50第二节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51
2、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56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56第二节高效配置新增建设用地58第三节产业集聚区用地调控58第四节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59第五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61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63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63第二节中心城区的空间管制64第八章土地利用重点工程安排66第一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66第二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66第三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67第四节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68第五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用地68第六节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71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72第一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72第二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72第三节土地整
3、理开发复垦实施措施73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75第一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原则75第二节土地生态规划建设77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80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指导意见80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结果8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86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的执法监察机制86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87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88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渠道89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89附表河北省政府关于阜平县乡级土地总体规划的批复、乙一“刖S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农
4、用地和非农用地实行严格用途管制,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阜平生态县建设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协调城乡和生态建设,强化土地宏观调控、兼顾土地利用各方利益的原则,依据全县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国家、河北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以及河北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意见对阜平县土地利用的要求和总体部署,编制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
5、面分析了阜平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阐明了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方针原则,确定了20102020年全县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政策导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土地用途分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引导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规划范围为阜平县行政管辖范围,包括5个镇、8个乡,209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为2493.97平方公里。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阜平县地处冀西太行山东麓,王快水库上游,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为全山区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839
6、,-3908,东经11345-114o32,o境内群山连绵,沟谷纵横,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阜平县属新华夏构造体系,主要成土母岩为太古变质岩,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倾斜。县境内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成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剥蚀构造断块高中山区,为石山区,海拔高程800-1500米以上,山峦重迭,苍山如海,生产林木山珍,耕地甚少。2、蚀水冲刷地貌类型,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梯田层层,是褐土地带,适宜发展种植业。3、积陷盆地地貌类型,四周环山,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主产粮油,人口密集,是全县最好的耕作区。全县自然条件差异大,由于地形地势、植被、成土母质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复
7、杂的土壤种类,土壤共分为以下6个大类:亚高山草甸土、棕壤、褐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按全国标准要求划分,土壤分为八级,阜平没有一级地。只有2-8级七个级别的土壤。在全省处于下等水平。阜平属冀中凉温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140190天,年平均气温12.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16.2毫米。县境内谷壑纵横,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胭脂河、板峪河、鹤子河、平阳河、北流河等,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9亿立方米。与全省和保定市人均、亩均水资源总量比较,阜平县人均水资源量是相对丰富的地区。阜平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花岗岩、铁、金、石灰岩、辉绿岩、蛭石、云母、
8、铜、铝等。阜平县自然和人文景观较为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一天生桥瀑布群,以及神仙山(古北岳恒山)、仙人山、银河大峡谷、玫瑰坨等。阜平县辖5镇8乡:阜平镇、平阳镇、城南庄镇、天生桥镇、龙泉关镇、吴王口乡、砂窝乡、史家寨乡、大台乡、台峪乡、王林口乡、北果园乡、夏庄乡,共209个行政村,1131个自然村。到2009年,总人口219945人,其中农业人口185236人,占总人口的84.22%。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旅游业、采矿业是阜平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完成GDP为19.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第
9、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阜平县2009年土地总面积为249396.95公顷,其中农用地66433.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64%;建设用地面积为8330.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4%;未利用地面积为174632.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02%。1、农用地耕地面积为14587.9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96%,占全县土地总面积5.85%.园地面积为2294.7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45%,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92%o林地面积为46446.5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9.91%,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62%o其他农用地面积为3104.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0、4.67%,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L25%。2、建设用地2009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8330.0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4%0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550.2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6.63%,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2%。其中建制镇用地401.0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81%;农村居民点用地4005.0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8.08%;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144.1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73%。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773.1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3.29%,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1%。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7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08%,占全县土地总
11、面积的0.003%。3、其他用地2009年全县其他用地面积为174632.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02%。水域面积为3941.34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2.26%,占土地总面积的1.58%o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70691.59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7.74%,占土地总面积的68.44%o二、土地利用特点1、其他用地比重大,可开发为耕地的潜力大。2009年,全县其他用地比重为70.0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发整理潜力较大。2、耕地比重低,优质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2009年全县耕地为14587.96公顷,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5%,占农用地面积的21.96%。坡度小于2的耕地
12、3351.40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2.26%,人均耕地面积0.06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建设用地比重低,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城镇工矿规模小。2009年,全县建设用地比重为3.34%,建设用地比重较低。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为4005.0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48.08%,为各类建设用地中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工矿用地1144.1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0.46%,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13.37%,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较小。4、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沟谷区,其中水田很少,主要分布在胭脂
13、河上游;水浇地基本沿河谷地带,以东南部最多,以西部最少;受阜平县地形因素的影响,旱地多沿山势分布。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居民点扩展快、占地多,户均用地偏高,户均宅基地面积306.67平方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域农民新建房较多。在新房兴建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点布局散乱、无序扩张,既浪费土地,又影响农民生活质量。2、县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但规模开采企业不多,存在滥采乱挖现象,对采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作用。3、人均耕地日趋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目前人均耕地面积0.065公顷。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低,土地利用率仅为29.98%o4、土地生态环境脆
14、弱。突出表现为旱涝灾害发生频繁,土层不深厚,土体结构不良,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上轮规划所确定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有:1、规划到201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806.49公顷,各项建设占用耕地量不超过273.33公顷。2、规划期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529.1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9.18%。3、1997-2010年,全县非农业建设新增用地控制在1064.43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130.97公顷、工矿用地736.14公顷,交通用地187.34公顷,水利工程用地10.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273.33公顷以内。4、到2010年,建制镇用地
15、控制规模为526.52公顷,其中县城用地控制规模为380.00公顷。5、通过组织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规划期间全县补充耕地数量不少于833.49公顷。二、上轮规划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施完成情况1、耕地保有量2009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14587.96公顷。从1997到2009年,耕地共增加了3523.29公顷,但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到2009年末阜平县耕地面积的增加一小部分是土地开发整理有效补充增加,另外的原因就是二次土地调查与1996年土地调查田坎系数的变化。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19972009年的规划实施期间,全县除保阜高速公路征用部分基本农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3、新增建设用地19
16、972009年间,阜平县全县新增非农建设用地2610.70公顷,超出规划目标1546.27公顷。2009年末实有建设用地总量8330.05公顷,比上轮规划确定的目标超出1946.55公顷。其中:全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规模到2009年为5550.24公顷,超过规划控制目标1855.07公顷;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没有达到规划挖潜整理核减的目标,增加了1359.40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到2009年增加293.22公顷,超过规划指标的48.59%,主要原因是2008年保阜高速公路项目征用土地500.61公顷。4、建制镇用地控制规模2009年全县建制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01.06公顷,为规划控制目标的
17、76.17%o县城城镇用地规模为244.08公顷,为规划控制目标的64.23%,城区规模控制范围没有突破。5、耕地补充情况1997-2009年全县实际开发整理增加耕地666.08公顷(数据来源:阜平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台帐),已完成规划指标的79.91%,结构调整585.46公顷(数据来源:阜平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共计增加1251.54公顷。三、取得的成效1、保护了现有的耕地资源,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1996-2009年阜平县开发补充耕地1251.54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189.32公顷,退耕还林1739.52公顷,扣除退耕还林实现占补平
18、衡有余。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545吨,粮食安全得到保障。2、通过配置各项建设用地,保障了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规划期间,在城镇、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等各项建设用地得到有效配置的同时,经济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阜平县1997年全县生产总值为75064万元,2007年为139325万元,是1997年的1.8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7年35129万元增加至2008年的171770万元,增加了3.89倍。3、全力推进林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城乡环境质量在规划实施期间,划定旅游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还果,都有效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遏止了生态环境恶化。1999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
19、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对促进阜平县生态建设规划起到了促进作用,2009年全县林果覆盖率达到19.54%O四、土地利用的问题1、耕地数量少,人地矛盾突出阜平县为全山区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2009年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5%,远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2009年全县人均耕地0.065公顷,低于全省0.103公顷和全国0.099公顷的平均水平。全县平阳镇、王林口乡、大台乡人均耕地不足0.06公顷,接近或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053公顷的警戒线。耕地数量增加难度大,而人口将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耕地偏紧将成为阜平县农业发展的潜在威胁。有限的耕地资源,多山的地貌特征,与经济发展的
20、强劲需求构成了现今阜平县的最大的土地利用矛盾,所以制定符合本区域特征的土地利用方案是当务之急。2、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从耕地结构上看,水田和水浇地约占53.03%,其余为旱地,占耕地总量的46.97%。从地形地貌、水文、土壤上看,耕地总体变化规律由高到低沿山坡、沟谷、河流、道路两侧向外缓冲,全县有15。以上梯田、坡耕地2714.6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8.61%,水土条件较差。总的看阜平耕地情况:耕地总数的60%集中在沟谷、河流、道路两侧,耕地坡度大,集中连片的少,不利于规模经营,且极易受洪水威胁。3、农村居民点扩展快、占地多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为4005.07公顷,占2009
21、年建设用地总规模的48.08%,比1996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增加1359.40公顷,占建设用地增加总量的58.55%,2009年农业人口为185236人,人均用地面积为210.40平方米,远高于人均150平方米的国家规定用地规模。4、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开发潜力大2009年阜平县土地利用率29.9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全国土地现状分类(过渡期)的分类方法,未利用地土地共计174632.93公顷,其中裸岩石砾地多。在2002年编制阜平县土地开发复垦规划(2001-2010年)时,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已确定可开垦未利用地4500公顷,但从2002年至今,仅有540.9公顷(已经批准的)
22、得到开发,土地利用率依然很低。5、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全县有裸岩石砾地151580.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78%,全县各地大面积分布。裸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低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破坏地表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濒临,土壤资源流失,肥力下降。同时,由于能源、建材、露天矿开采等工矿企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及田间塑料处理率低,加之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土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6、矿业用地问题阜平县矿产资源较丰富,全县已发现矿种33种。2009年全县采矿用地达1144.11公顷,占阜平县土地面积的0.46%o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为经济发展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23、,也引发了大量环境问题,对土地合理利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阜平县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打造“太行明珠、山水阜平、华北延安、新中国雏形的中国旅游强县,建设“工业立县”,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使阜平走在保定市“工业西进”前列的关键时期,是土地利用供需矛盾与其他各种问题的凸现期,同时也是必须抓住的改进土地管理、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一、发展优势1、人文和生态相融合的旅游资源成为阜平的突出优势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位于县城以南20公里,建于1972年。这里完整的保留着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阜平县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