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的荧光染色与观察.doc
《叶绿体的荧光染色与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绿体的荧光染色与观察.doc(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验题目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实验目的1、 通过对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 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3、 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刻度离心管 六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等 2.材料:新鲜菠菜 3. 试剂:0.35mol/L氯化钠溶液,0.01吖啶橙实验原理I.叶绿体分离的原理 匀浆破碎细胞:利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等渗介质中的悬浮颗粒,收集类叶绿体大小的颗粒,得到叶绿体. 差速离心: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与悬浮介质的黏度有关.在一
2、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颗粒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也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中进行0.35mol/L氯化钠溶液或0.4mol/L蔗糖溶液,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分离过程最好在0-5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II.差速离心 特点:介质密度均一,速度由高到低,逐级离心; 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器; 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核蛋白体,可 将细胞器 初步分离,常需要进一步通过密度梯
3、度离心再进行分离纯化.III. 荧光的概念 光致发光:某些物质在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当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以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吸收的光能,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紫外辐射、可见光以与红外辐射均可引起光致发光,如磷光和荧光.荧光:在光致发光中,如果一定波长的短波光如紫外光照射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发射出比照射光波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荧光分为自发荧光或诱发荧光次生荧光、续发荧光、间接荧光.某些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的火红色荧光或木质素的黄色荧光等,称为自发
4、荧光直接荧光,某些物质本身不发荧光,但它经荧光染料染色后,再通过紫外线照射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样的荧光称为诱发荧光,如叶绿体被吖啶橙染色后可发出桔红色荧光. 荧光的性质1吸收光,必须有激发光源2荧光波长激发波长损失热能3荧光强度极小于激发光的强度4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影响因素:如温度、光、淬灭剂等;先拍照后观察5荧光强度取决于激发光强度、被检物浓度、荧光效率在制作荧光显微标本时最好使用无荧光载玻片、盖玻片和无荧光油 吖啶橙AO1) 探针特性:吖啶橙是三环杂芳香类荧光探针,既可以标记DNA,又可以标记RNA,用蓝光激发后能够发出绿、红两种荧光.2) AO与核酸的结合分为强结合方式和弱结合方式两种:一
5、种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之间,另一种是与单链核酸的磷酸发生静电间相互作用.3) 强结合方式:又称插入性方式,AO分子插入在核酸双链的碱基对之间,它们的结合能量为6-10kcal/mol探针,插入后的探针分子与核酸结合的更加稳定.每插入一个AO分子,双链结构就发生26度旋转,这样在一个位点上就限制了AO分子的插入数目,每隔三个碱基插入一个AO分子.这种方式的结合,主要是AO分子与DNA的结合,其荧光发射峰为530nm,呈绿色荧光.4) 弱结合方式:即静电吸引结合方式,带正电荷的AO分子与带负电荷的磷酸根结合,每个磷酸根的位点上均可结合一个AO分子,最大结合率为1:1.这种结合方式主要是AO分子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叶绿体 荧光 染色 观察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