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原子物理课后答案.doc
《吉林大学原子物理课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原子物理课后答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放射的,其动能为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的金箔.试问散射角所对应的瞄准距离多大?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得到:米式中是粒子的功能.1.2已知散射角为的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试问上题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多大?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的表达式,得:米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
2、撞时,散射角为.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故有:米由上式看出: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米.1.4 钋放射的一种粒子的速度为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米、密度为的金箔.试求所有散射在的粒子占全部入射粒子数的百分比.已知金的原子量为.解:散射角在之间的粒子数与入射到箔上的总粒子数n的比是:其中单位体积中的金原子数:而散射角大于的粒子数为:所以有:等式右边的积分:故即速度为的粒子在金箔上散射,散射角大于以上的粒子数大约是.1.5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在散射角很小时
3、与理论值差得较远,时什么原因?答:粒子散射的理论值是在一次散射的假定下得出的.而粒子通过金属箔,经过好多原子核的附近,实际上经过多次散射.至于实际观察到较小的角,那是多次小角散射合成的结果.既然都是小角散射,哪一个也不能忽略,一次散射的理论就不适用.所以,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在散射角很小时与理论值差得较远.1.6 已知粒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7300倍.试利用中性粒子碰撞来证明:粒子散射受电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证明:设碰撞前、后粒子与电子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由此得: 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2将1式代入2式,得:整理,得:即粒子散射受电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1.7能量为3.5兆
4、电子伏特的细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的银箔上,粒子与银箔表面成角.在离L=0.12米处放一窗口面积为的计数器.测得散射进此窗口的粒子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万分之29.若已知银的原子量为107.9.试求银的核电荷数Z.60t,t2060图1.1解:设靶厚度为.非垂直入射时引起粒子在靶物质中通过的距离不再是靶物质的厚度,而是,如图1-1所示.因为散射到与之间立体角内的粒子数dn与总入射粒子数n的比为:而为:2把2式代入1式,得:3式中立体角元N为原子密度.为单位面上的原子数,其中是单位面积式上的质量;是银原子的质量;是银原子的原子量;是阿佛加德罗常数.将各量代入3式,得:由此,得:Z=471.8 设
5、想铅Z=82原子的正电荷不是集中在很小的核上,而是均匀分布在半径约为米的球形原子内,如果有能量为电子伏特的粒子射向这样一个原子,试通过计算论证这样的粒子不可能被具有上述设想结构的原子产生散射角大于的散射.这个结论与卢瑟福实验结果差的很远,这说明原子的汤姆逊模型是不能成立的原子中电子的影响可以忽略.解:设粒子和铅原子对心碰撞,则粒子到达原子边界而不进入原子内部时的能量有下式决定:由此可见,具有电子伏特能量的粒子能够很容易的穿过铅原子球.粒子在到达原子表面和原子内部时,所受原子中正电荷的排斥力不同,它们分别为:.可见,原子表面处粒子所受的斥力最大,越靠近原子的中心粒子所受的斥力越小,而且瞄准距离越
6、小,使粒子发生散射最强的垂直入射方向的分力越小.我们考虑粒子散射最强的情形.设粒子擦原子表面而过.此时受力为.可以认为粒子只在原子大小的范围内受到原子中正电荷的作用,即作用距离为原子的直径D.并且在作用范围D之内,力的方向始终与入射方向垂直,大小不变.这是一种受力最大的情形.根据上述分析,力的作用时间为t=D/v, 粒子的动能为,因此,所以,根据动量定理:而所以有:由此可得:粒子所受的平行于入射方向的合力近似为0,入射方向上速度不变.据此,有:这时这就是说,按题中假设,能量为1兆电子伏特的粒子被铅原子散射,不可能产生散射角的散射.但是在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的情况下,当粒子无限靠近原子核时,会受
7、到原子核的无限大的排斥力,所以可以产生的散射,甚至会产生的散射,这与实验相符合.因此,原子的汤姆逊模型是不成立的.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2.1 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年n=1.根据量子化条件,可得:频率速度:米/秒加速度:2.2 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解:电离能为,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代入,得:=13.60电子伏特.电离电势:伏特第一激发能:电子伏特第一激发电势:伏特2.3 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把氢原
8、子有基态激发到你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其中电子伏特电子伏特电子伏特电子伏特其中小于12.5电子伏特,大于12.5电子伏特.可见,具有12.5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不足以把基态氢原子激发到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的能级间的跃迁.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2.4 试估算一次电离的氦离子、二次电离的锂离子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与氢原子的上述物理量之比值.解:在估算时,不考虑原子核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把原子核视为不动,这样简单些.a)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轨道半径:b) 氢和类氢离子的能量公式:其中电离能之比:c) 第一激发能之比:d)
9、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广义巴耳末公式:,其中是里德伯常数.氢原子赖曼系第一条谱线的波数为:相应地,对类氢离子有:因此,2.5 试问二次电离的锂离子从其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是否有可能使处于基态的一次电离的氦粒子的电子电离掉?解:由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的电离能量为:由于,从而有,所以能将的电子电离掉.2.6 氢与其同位素氘质量数为2混在同一放电管中,摄下两种原子的光谱线.试问其巴耳末系的第一条光谱线之间的波长差有多大?已知氢的里德伯常数,氘的里德伯常数.解:,2.7 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结构的正电子素.试计算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
10、向基态跃迁发射光谱的波长为多少?解:2.8 试证明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1轨道跃迁到n轨道,发射光子的频率.当n1时光子频率即为电子绕第n玻尔轨道转动的频率.证明:在氢原子中电子从n+1轨道跃迁到n轨道所发光子的波数为:频率为:当n时,有,所以在n1时,氢原子中电子从n+1轨道跃迁到n轨道所发光子的频率为:.设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转动频率为,则因此,在n1时,有由上可见,当n1时,请原子中电子跃迁所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即等于电子绕第n玻尔轨道转动的频率.这说明,在n很大时,玻尔理论过渡到经典理论,这就是对应原理.2.9 原子序数Z=3,其光谱的主线系可用下式表示:.已知锂原子电离成离子需要203.44
11、电子伏特的功.问如把离子电离成离子,需要多少电子伏特的功?解:与氢光谱类似,碱金属光谱亦是单电子原子光谱.锂光谱的主线系是锂原子的价电子由高的p能级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一次电离能对应于主线系的系限能量,所以离子电离成离子时,有是类氢离子,可用氢原子的能量公式,因此时,电离能为:.设的电离能为.而需要的总能量是E=203.44电子伏特,所以有2.10 具有磁矩的原子,在横向均匀磁场和横向非均匀磁场中运动时有什么不同?答:设原子的磁矩为,磁场沿Z方向,则原子磁矩在磁场方向的分量记为,于是具有磁矩的原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为,其中是磁场沿Z方向的梯度.对均匀磁场,原子在磁场中不受力,原子磁矩绕磁场方向做
12、拉摩进动,且对磁场的取向服从空间量子化规则.对于非均磁场,原子在磁场中除做上述运动外,还受到力的作用,原子射束的路径要发生偏转.2.11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中,处于基态的窄银原子束通过不均匀横向磁场,磁场的梯度为特斯拉/米,磁极纵向范围=0.04米,从磁极到屏距离=0.10米,原子的速度米/秒.在屏上两束分开的距离米.试确定原子磁矩在磁场方向上投影的大小设磁场边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解:银原子在非均匀磁场中受到垂直于入射方向的磁场力作用.其轨道为抛物线;在区域粒子不受力作惯性运动.经磁场区域后向外射出时粒子的速度为,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间的夹角为.与速度间的关系为:粒子经过磁场出射时偏离入射方向的
13、距离S为:1将上式中用已知量表示出来变可以求出把S代入1式中,得:整理,得:由此得:2.12 观察高真空玻璃管中由激发原子束所发光谱线的强度沿原子射线束的减弱情况,可以测定各激发态的平均寿命.若已知原子束中原子速度,在沿粒子束方向上相距1.5毫米其共振光谱线强度减少到1/3.32.试计算这种原子在共振激发态的平均寿命.解:设沿粒子束上某点A和距这点的距离S=1.5毫米的 B点,共振谱线强度分别为,并设粒子束在A点的时刻为零时刻,且此时处于激发态的粒子数为,原子束经过t时间间隔从A到达B点,在B点处于激发态的粒子数为.光谱线的强度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和单位时间内的跃迁几率成正比.设发射共振谱线的
14、跃迁几率为,则有适当选取单位,使,并注意到,则有:由此求得: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3.1 波长为的X光光子的动量和能量各为多少?解: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得:动量为:能量为:.3.2 经过10000伏特电势差加速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 用上述电压加速的质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解: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之间有如下关系: 对于电子:把上述二量与h的值代入波长的表示式,可得:对于质子,代入波长的表示式,得:3.3 电子被加速后的速度很大,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因而原来的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式应改为:其中V是以伏特为单位的电子加速电压.试证明之.证明:德布罗意波长:对高速粒子在考虑相对论效应
15、时,其动能K与其动量p之间有如下关系:而被电压V加速的电子的动能为:因此有:一般情况下,等式右边根式中一项的值都是很小的.所以,可以将上式的根式作泰勒展开.只取前两项,得:由于上式中,其中V以伏特为单位,代回原式得:由此可见,随着加速电压逐渐升高,电子的速度增大,由于相对论效应引起的德布罗意波长变短.3.4 试证明氢原子稳定轨道上正好能容纳下整数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上述结果不但适用于圆轨道,同样适用于椭圆轨道,试证明之.证明:轨道量子化条件是:对氢原子圆轨道来说,所以有:所以,氢原子稳定轨道上正好能容纳下整数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椭圆轨道的量子化条件是:其中而 因此,椭圆轨道也正好包含整数
16、个德布罗意波波长.3.5 带电粒子在威耳孙云室一种径迹探测器中的轨迹是一串小雾滴,雾滴德线度约为1微米.当观察能量为1000电子伏特的电子径迹时其动量与精典力学动量的相对偏差不小于多少?解:由题知,电子动能K=1000电子伏特,米,动量相对偏差为.根据测不准原理,有,由此得:经典力学的动量为:电子横向动量的不准确量与经典力学动量之比如此之小,足见电子的径迹与直线不会有明显区别.3.6 证明自由运动的粒子势能的能量可以有连续的值.证明: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 1自由粒子的哈密顿量是: 2自由粒子的能量的本征方程为: 3把1式和2式代入3式,得:即:自由粒子的动量p可以取任意连续值,所以它的能量E也
17、可以有任意的连续值.3.7 粒子位于一维对称势场中,势场形式入图3-1,即1试推导粒子在情况下其总能量E满足的关系式.2试利用上述关系式,以图解法证明,粒子的能量只能是一些不连续的值.解:为方便起见,将势场划分为三个区域.(1) 定态振幅方程为式中是粒子的质量.区:波函数处处为有限的解是:.区:处处有限的解是:区:处处有限的解是:有上面可以得到:有连续性条件,得:解得:因此得:这就是总能量所满足的关系式.(2) 有上式可得:亦即 令,则上面两方程变为:另外,注意到还必须满足关系:所以方程1和2要分别与方程3联立求解.3.8 有一粒子,其质量为,在一个三维势箱中运动.势箱的长、宽、高分别为在势箱
18、外,势能;在势箱内,.式计算出粒子可能具有的能量.解:势能分布情况,由题意知:在势箱内波函数满足方程:解这类问题,通常是运用分离变量法将偏微分方程分成三个常微分方程.令代入1式,并将两边同除以,得:方程左边分解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它们之和等于一个常数.因此,每一部分都应等于一个常数.由此,得到三个方程如下:将上面三个方程中的第一个整数,得:2边界条件:可见,方程2的形式与边界条件与一维箱完全相同,因此,其解为:类似地,有可见,三维势箱中粒子的波函数相当于三个一维箱中粒子的波函数之积.而粒子的能量相当于三个一维箱中粒子的能量之和.对于方势箱,波函数和能量为: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4.1 已知原子光
19、谱主线系最长波长,辅线系系限波长.求锂原子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解:主线系最长波长是电子从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辅线系系限波长是电子从无穷处向第一激发态跃迁产生的.设第一激发电势为,电离电势为,则有:4.2 原子的基态3S.已知其共振线波长为5893,漫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8193,基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18459,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413.试求3S、3P、3D、4F各谱项的项值.解:将上述波长依次记为容易看出:4.3 K原子共振线波长7665,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858.已知K原子的基态4S.试求4S、4P谱项的量子数修正项值各为多少?解:由题意知:由,得:设,则有与上类似4.4 原子
20、的基态项2S.当把原子激发到3P态后,问当3P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产生哪些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答:由于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的影响,使碱金属原子中n相同而l不同的能级有很大差别,即碱金属原子价电子的能量不仅与主量子数n有关,而且与角量子数l有关,可以记为.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l越小,能量越低于相应的氢原子的能量.当从3P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考虑到选择定则:,可能产生四条光谱,分别由以下能级跃迁产生:4.5 为什么谱项S项的精细结构总是单层结构?试直接从碱金属光谱双线的规律和从电子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的物理概念两方面分别说明之.答:碱金属光谱线三个线系头四条谱线精细结构的规律性.第二辅线
21、系每一条谱线的二成分的间隔相等,这必然是由于同一原因.第二辅线系是诸S能级到最低P能级的跃迁产生的.最低P能级是这线系中诸线共同有关的,所以如果我们认为P能级是双层的,而S能级是单层的,就可以得到第二辅线系的每一条谱线都是双线,且波数差是相等的情况.主线系的每条谱线中二成分的波数差随着波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足见不是同一个来源.主线系是诸P能级跃迁到最低S能级所产生的.我们同样认定S能级是单层的,而推广所有P能级是双层的,且这双层结构的间隔随主量子数n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样的推论完全符合碱金属原子光谱双线的规律性.因此,肯定S项是单层结构,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碱金属能级的精细结构是由于碱金属原子中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大学 原子 物理 课后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