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docx
《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肝脏继发感染后,未及时处理而形成的脓肿,称为肝脓肿。临床上常见的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少见的肝脓肿类型包括包虫病、分枝杆菌、真菌性肝脓肿。总体来讲,肝脓肿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疫区旅游或长期居住史、腹部感染史、糖尿病、恶性肿瘤、AIDS、移植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慢性肉芽肿病、炎性肠病史等。这里主要以临床上常见的肝脓肿类型为例,阐述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一、细菌性肝脓肿(一)概述细菌性肝脓肿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亦称化脓性肝脓肿。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并通过胆道与肠道相通。当人体抵抗力弱时,入侵的化脓性细菌会引起肝脏
2、感染而形成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偶有放射菌和土壤丝菌感染。胆管源性以及经门静脉播散者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厌氧性链球菌。经肝动脉播散以及“隐源性”者,以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病原菌可经下列途径侵入肝脏。1.胆道系统最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原因。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特别是泥沙样结石)、胆道狭窄、肿瘤、蛔虫或华支睾吸虫等所致的胆道梗阻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可沿胆管上行,感染肝脏形成脓肿。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逆行胆管内放置支撑管引流,也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性肝脓肿中肝胆管结石并发肝
3、脓肿者最为常见,且多发于左外叶。2.门静脉系统腹腔感染(如坏疽性阑尾炎、憩室炎、化脓性盆腔炎等)、肠道感染(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痔核感染及脐部感染等可引起门静脉属支的化脓性门静脉炎,病原菌随血液回流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这种途径的感染已少见。3,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骨髓炎和痈等并发菌血症时,病原菌可由肝动脉入肝。如患者全身抵抗力低下,细菌在肝内繁殖,可形成多发性肝脓肿。4.淋巴系统与肝脏相邻部位的感染,如化脓性胆囊炎、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等,病原菌可经淋巴系统侵入肝脏。5,肝外伤后
4、继发感染开放性肝损伤时,细菌从创口直接侵入肝脏发生肝脓肿。有时闭合性肝损伤形成肝内血肿时,易导致内源性细菌感染,特别是并发有肝内小胆管断裂时,更易发生细菌感染而形成肝脓肿。6其他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脓肿,如隐源性肝脓肿,可能与肝内已存在隐匿病变有关。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后,发生炎症改变,或形成许多小脓肿,在适当的治疗下,散在的小脓肿能吸收机化,但在病灶较密集部位,小脓肿可融合成一个或数个较大的脓肿。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也可单发。血源性感染者常多发,病灶多见于右肝或全肝;如为胆源性感染,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后纤维增生,很少成为巨大脓肿或脓肿穿破。肝胆管蛔虫
5、在化脓早期易发生穿破形成多个脓肿;肝外伤血肿感染和隐源性脓肿,多单发。肝脓肿形成过程中,大量毒素被吸收后呈现较严重的毒血症,患者可发生寒战、高热、精神萎靡,病情重笃。当转为慢性期后,脓腔四周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此时毒血症状也可减轻或消失。肝脓肿可向膈下、腹腔或胸腔穿破,甚至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二)诊断1.病史要点肝脓肿一般起病较急,全身毒性反应明显。临床上常继某种先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以后突然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患者在短期内即呈现严重病容。(1)寒战和高热:最常见,多为最早的症状。往往寒热反复发作,多呈一日数次的弛张热,体温为384(TC,最高可达4UC。(2)肝区疼痛:由于肝脏
6、肿大,肝被膜呈急性膨胀,肝区常出现持续性钝痛。因炎症刺激横膈或感染向胸膜、肺扩散,而引起胸痛或右肩牵拉痛及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等。(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由于脓毒性反应及全身消耗,患者短期内即出现严重病容,少数患者还出现腹泻、腹胀以及难以忍受的呃逆等症状。2 .查体要点肝区压痛和肝大最常见,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如脓肿移行于肝表面,相应部位可有皮肤红肿、凹陷性水肿;若脓肿位于右肝下部,常见到右季肋部或上腹部饱满,甚至见局限性隆起,且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触痛及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常见黄疸,其他
7、原因的化脓性肝脓肿,一旦出现黄疸,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细菌性肝脓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脓肿向各个脏器穿破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右肝脓肿可向膈下间隙穿破而形成膈下脓肿;亦可再穿破膈肌而形成脓胸;甚至能穿破肺组织至支气管,脓液从气管排出,形成支气管胸膜樱;如脓肿同时穿破胆道,则形成支气管胆痿。左肝脓肿可穿入心包,发生心包积脓,严重者可引起心脏压塞。脓肿可向下穿破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少数病例脓肿可穿破胃、大肠,甚至门静脉、下腔静脉等;若同时穿破门静脉或胆道,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细菌性肝脓肿一旦发生并发症,死亡率成倍增加。3 .辅助检查内容如下所述。(1)常规检查1
8、)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大部分细菌性肝脓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总数为(1020)X109/L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或中毒颗粒;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2)血培养:急性期约有1/3患者血培养阳性。3 )X线检查:可见肝脏阴影增大,右膈肌抬高和活动受限;位于肝脏表面的大脓肿,可见到膈肌局限性隆起,并伴有右下肺受压、肺段不张、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甚至脓胸等。少数产气性细菌感染或与支气管穿通的脓肿内可见到气液面。4 )B超检查:可测定脓肿部位、大小及距体表深度、液化程度等,阳性率可达96%以上,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为目前首选检查方法。(2)其他检查:CT、磁共
9、振成像(MRI)和肝动脉造影对多发性肝脓肿的定位诊断有帮助。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对较大脓肿的存在与定位有诊断价值。5 .诊断标准在急性肠道与胆道感染病例中,突发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且有触痛和叩击痛等,应想到肝脓肿可能,应做进一步详细检查。本病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6 .鉴别诊断内容如下所述。(1)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常有阿米巴性肠炎和脓血便病史;发生脓肿后,病程较长,全身状况较轻,但贫血、肝大明显,肋间水肿,局部隆起及压痛较明显。如粪便中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可确诊。(2)胆囊炎、胆石症: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全身反应较轻,可有右上腹绞痛且放射至右背或
10、肩胛部,并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肌紧张,胆囊区压痛明显,或触及肿大的胆囊;X线检查膈肌不升高,运动正常;B超检查无液性暗区。(3)右膈下脓肿:一般膈下脓肿常有先驱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史,或有阑尾炎急性穿孔史以及上腹部手术后感染史等。膈下脓肿全身反应和肝区压痛、叩痛等局部体征都没有肝脓肿显著,主要表现为胸痛和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肝脏多不大,亦无压痛;X线检查膈肌普遍抬高、僵硬,运动受限明显,或膈下出现气液平。当肝脓肿穿破并发膈下脓肿时,鉴别有时颇难,可结合病史、B超、CT等加以鉴别。(4)原发性肝癌:巨块型肝癌中心区液化坏死、继发感染,易与孤立性肝脓肿相混淆。炎症型肝
11、癌可有畏寒、发热,有时与多发性化脓性肝脓肿相似,但肝癌患者的病史、体征均与肝脓肿不同,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再结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5)肝囊肿并发感染:肝包虫病和先天性肝囊肿并发感染时,其临床表现与肝脓肿相似,不易鉴别,需详细询问病史和做特异性检查。(6)右下肺炎:有时也可与肝脓肿混淆。但其寒战、发热、右侧胸痛、呼吸急促、咳嗽,肺部可闻啰音,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均不同于细菌性肝脓肿,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三)治疗1 .非手术治疗内容如下所述。(1)对急性期但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小脓肿,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
12、支持疗法,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血液和血浆,改善肝功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由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多见,在未确定致病菌以前,可首先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芾西林或头抱类加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再根据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针对性药物。同时可加用中医、中药辅助治疗。(2)单个较大的脓肿也可以在B超引导下行长针穿刺吸脓,尽可能吸尽脓液,并注入抗生素,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此法可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胆 外科 脓肿 疾病 诊疗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