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云日省昆明市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文本三民县人民政府二。二三年九前言富民县地处滇中,是昆明市联系滇西北、川渝的开放门户和物流枢纽,素有“滇北锁钥”之称。生态环境优良,为省市生猪、禽蛋、板栗、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基地,也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螳螂川穿流而过,是金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2、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既具有全局性,又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与部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3、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富民县2
4、017年成功命名为第二批云南省生态文明县。鉴于富民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20)2020年到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和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建设指标,富民县人民政府于2022年组织开展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o在此,对在本规划编制过程中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的所有部门和乡镇的领导、专家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目录第一章建设基础11.1. 建设基础11.1.1. 区域
5、特征11.1.2. 社会经济概况11.2. 工作基础11.2.1. 规划实施成效显著11.2.2.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21.2.3. 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扎实推进21.2.4.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31.2.5. 生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1.2.6. 绿色生活体系逐步构建41.2.7. 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41.3. 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51.3.1. 存在问题51.3.2. 机遇与挑战6第二章规划总则92.1. 指导思想92.2. 规划原则92.3. 规划范围与期限102.4. 规划目标102.4.1. 总体目标102.4.2. 阶段目标112.5. 建设指标11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
6、163.1.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163.1.1.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163.1.2. 资源高效利用制度183.1.3. 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193.1.4.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213.1.5. 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23.2.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233.2.1. 应对气候变化233.2.2. 水环境质量243.2.3. 大气环境质量253.2.4. 土壤环境质量273.2.5. 声环境质量283.2.6.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293.2.7. 生态环境风险防范303.3. 生态空间体系建设313.3.1. 生态空间用途管制313.3.2. 自然保护地体系323.3.3.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333.3
7、.4. 加强河湖岸线保护与修复333.4.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343.4.1. 生态产业发展343.4.2. 产业结构调整353.4.3. 能源结构调整363.4.4. 运输结构调整373.4.5. 行业清洁化生产383.4.6. 园区循环化改造383.5.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393.5.1. 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393.5.2. 乡村生态振兴403.5.3. 绿色城镇化及生态城区413.5.4. 绿色生活方式423.6.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433.6.1. 生态文化载体建设433.6.2.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443.6.3. 生态文明共建共享45第四章重点工程464.1. 生态制度建设重点工程464.
8、2. 生态安全建设重点工程4643生态空间优化重点工程464.4. 生态经济建设重点工程464.5. 生态生活提升重点工程474.6.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47第五章效益分析485.1. 生态环境效益485.2. 经济效益485.3. 社会效益48第六章保障措施506.1. 组织领导506.1.1. 强化组织领导506.1.2. 强化责任落实506.1.3. 合理统筹安排506.2. 监督考核506.2.1.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完善执法监督体系516.2.2. 积极促进绿色发展,实行多元化考核政策516.2.3. 严格环境风险管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516.2.4. 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生态
9、文明建设526.2.5. 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三个到位”526.3. 资金统筹526.3.1. 争取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支持526.3.2. 争取国际合作资金536.3.3.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536.3.4.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536.4. 科技创新546.4.1. 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培养546.4.2. 积极促进科技创新546.4.3. 积极发展环保科技产业546.4.4. 进一步拓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546.5. 社会参与546.5.1. 加大宣传力度546.5.2. 加强信息公开556.5.3. 落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556.5.4. 加强区域合作55附表1富民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项目
10、表56第一章建设基础1.1. 建设基础1.1.1, 区域特征富民县属昆明市郊县,位于昆明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2。2102。47;北纬25。08,25。36之间,国土总面积993.85k112.其东邻嵩明县,南接五华区、西山区,西与禄丰、武定县接壤,北与禄劝县相连。境内群山环绕,河山纵横,螳螂川蜿流其间,地处滇中北部,交通便捷,108国道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境呈东西最大横距44.2km,南北最大纵距51.6km近似矩形,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5%,山区和半山区占87.5%。县城永定镇平均海拔约1681m,距昆明市区约23km。富民县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滇中重镇昆明之要津,
11、素有“滇北锁钥”之称。富民县行政区域属长江流域金沙江下段普渡河水系,普渡河干流由南向北纵穿县境,两岸水系呈不对称发育,主要支流共5条,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大营河、清水河、龙腊河、天生桥河、木板河。1.1.2, 社会经济概况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1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6元,比上年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18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4元,增长10.0%o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5.2:38.4:46.4。1.2. 工作基础1.2.1, 规划实施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12、对云南省提出的“三个定位”,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推进昆明市辖区内县(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各项工作,努力打造昆明后花园,积极实施规划重点项目66个,螳螂川富民大桥国考断面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V类,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In类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率均达市级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完成“五采区”植被恢复955亩,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2.9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逐年提高。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东村镇、赤鹫镇、罗免镇、散旦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
13、名。富民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百亿元工业园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跻身全省经济10强园区。1.2.2,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基本建立党政实绩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直单位及乡镇综合考核,作为综合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出台水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了生态文明的督查考核约谈、终身追责的“责任链条”O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构建以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保护规定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富民县拖担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办
14、法(试行)富民县拖担水库管理所规章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五采区”整治监管暨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富民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实绩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等地方性制度文件。1.2.3, 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富民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推进“全域绿化”,完成武昆高速入城段、东散公路等道路沿线绿化32.3公里。完成人工造林814亩,实施天保工程森林抚育7万亩、封山育林2000亩,义务植树41.3万株,完成“五采区”植被恢复955亩,实施97.3万亩天然林保护、5.3万亩退耕还林、
15、面山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21.1万亩和公路沿线面山植树造林9247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0个,森林覆盖率达62.97%,建成“极小种群一一富民枳重建型基地”200亩;基本解决各类采空区、水土流失、破碎山体等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恢复良好生态环境。1.2.4,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严格落实“三线一单”。严格落实昆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求,及环境综合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把生态环境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管控单元。河湖岸线逐步得到有效管控。划定普渡河、大营小河、木板河、龙纳河、天生桥
16、河、杨先河、龙泉河、清水河8条主要河流管理与保护范围,启动编制螳螂川一普渡河富民段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维护岸线生态功能,逐步实现水域岸线有效管控,积极打造生态岸线、最美岸线。国土空间进一步优化。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用地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统筹管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引导建设用地供给,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城市土地利
17、用规划编制与管理模式,为建设主城功能拓展区、绿色发展示范区、近郊休闲康养基地、现代滨河田园宜居新城,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卫星城,休闲康养目的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2.5, 生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富民县经济总量达112.45亿元。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成效卓越。富民县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林下经济等,现代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32家,新认证国家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7个,丰岛盆栽菊花连续四年荣获省“十大名花”称号;通过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省级“一村一
18、品”示范村镇3个。绿色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富民县以绿色产业为导向,强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加强园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大营五金建材产业园三期、大白坡片区开发建设,建成兴贡自来水厂配套管网及大营、哨箸、散旦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将富民县打造为昆明近郊养生度假旅游基地。202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65.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旅游收入6.31亿元,增长25.3%。资源利用效率全方位提升。2017-2021年期间,富民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01%,各年度均完成了昆明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节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
19、会达标建设,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高校等节水载体建设,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连年完成昆明市下达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农业灌溉利用系数等年度控制目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不断加强昆明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大地丰源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标准化监督管理及建设,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尾矿库环境污染问题整治,依托焚烧、固化处理等方式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率保持100%,一般工业固废无随意丢弃量,安全处置利用率达100%,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1.2.6, 绿色生活体系逐步构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
20、00%。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水量、水质、监控和管理四项评估,规范设置地理界桩、标示牌、警示牌和隔离围网。2021年,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水质状况为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4.2%,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富民县建成区绿地面积226.3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38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6.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4%。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30827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87.2%,自然村保洁员覆盖率达100%
21、,垃圾设施覆盖率达10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3.84%o环保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积极践行。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拓展生态文明普法宣教受众。全域鼓励建设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1.2.7, 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富民县牢记使命,县委、县人民政府锚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和目标,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
22、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带动学校、社区等生态文明理念学习,传扬生态文化。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诸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创建氛围逐年浓厚,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凸显,守住了绿水青山,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续航天蓝山青水绿土净,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1.3. 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1.3.1, 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力度需持续加强螳螂川流域水环境质量亟须改善。螳螂川富民段集水区内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除了正规建设的居
23、民小区和城镇建设外,基本实行雨污合流,污水管网接驳不到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成为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上游来水量大水质不稳定,富民县水质达标压力巨大。废弃矿山治理任务艰巨。通过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暨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攻坚行动,全县非煤矿山从62座降到42座,淘汰关闭近20座矿山,截至2021年底,全县环境损毁面积约7605亩,历史遗留及政策关停矿山损毁面积约2547.3亩,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2)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亟需提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仍需提高。水资源利用调度不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富民县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2022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