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青少年版.docx
《安娜.卡列尼娜青少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娜.卡列尼娜青少年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世界少年文学名著百部安娜卡列尼娜导读0031奥布浪斯基处于困境中0062明天安娜来访0093”她不会原谅的”0104列文拜访奥布浪斯基0125怕羞的情人0146列文和吉提相见0167列文必须迅速行动0198吉提不知选择谁0219吉提拒绝了列文02310渥伦斯基遇见安娜02711安娜和杜丽03012渥伦斯基和安娜03313安娜回家03514”为什么他长着那么一对招风耳?”03915”这事开始有点严重了”04216卡列宁警告安娜04517安娜有事要告诉渥伦斯基04818坠马05119列文拜访杜丽05320收获05621卡列宁做出决定05822这个决定正确吗06023卡列宁告诉安娜他要怎样06424
2、列文筹划着未来06625渥伦斯基同卡列宁会面06826宴会07127什么时候举行婚礼?07528安娜呼唤卡列宁07729“真笨!我没有打中!”07930“她一见我就讨厌”08131离婚?08432吉提的婚礼08633终于在一起了08934真正的朋友09135安娜要求见谢辽沙09436渥伦斯基和安娜在彼得堡09837渥伦斯基发愁了10138他会向瓦伦加求婚吗?10439可怜的瓦伦加10740安娜幸福吗?10941“承认我使你生气!”11342吉提遇见渥伦斯基,列文遇见安娜11643列文有了一个儿子11944奥布浪斯基要求卡列宁和安娜离婚12145安娜和渥伦斯基争吵12546绝望12847我无法再
3、挣扎下去了”131导读本书是根据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改写的。小说是由两条平行而又互相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线索写贵族妇女安娜不爱她的丈夫卡列宁,对贵族青年军官渥伦斯基产生爱情而离开了家庭,为此她遭到上流社会的鄙弃,后来又受到渥伦斯基的冷遇,终于绝望而卧轨自杀。这里表现了城市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另一条线索写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的恋爱经过波折结成了幸福家庭。这里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动向,也体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内心感情丰富,但是她的丈夫则冷漠无情,思想僵化,两人之间毫无感情可
4、言,完全靠封建礼教维系了八年的毫无爱情、冷酷虚伪的家庭生活。但是,安娜的心中渴望自由真挚的爱情。她没有看到渥伦斯基那典型的“彼得堡花花公子”的一面,而只发现他气度非凡并爱上他,可是她不愿随波逐流,像当时许多上流社会妇女那样过虚伪的二重生活,她要求跟卡列宁离婚并明确与渥伦斯基的关系。她的行动不仅是反对旧的封建礼教,而且是向贵族社会虚伪道德的挑战。她所生活的彼得堡上流社会由“浑然一体”的三个社交圈子组成,一个是卡列宁的政府官僚集团,系勾心斗角、结党营私之徒。另一个是莉吉娅伯爵夫人的集团,是些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第三个是培脱西公爵夫人集团,是一些腐化放荡和撒谎成性的男男女女。三个集团都浸透着伪善的习性
5、,在他们当中,丈夫欺骗妻子,妻子背叛丈夫,贵族仕女们几乎人人都有“外遇”,所有“合法”的“家庭”外面几乎都有“非法的”婚姻补充形式。人们寡廉鲜耻,道德沦丧。为了掩盖和继续其虚伪、荒淫的生活,他们把各种可怕的打击和污辱一齐投向安娜。渥伦斯基获得了她的爱情满足了自己的情欲和虚荣心之后,对她越来越冷淡、厌倦,在失去了儿子和家庭、社会地位之后,安娜连爱情也失去了,残酷的现实表明,上流社会的伪善之网不是她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冲破的,最终她带着满腔悲愤,投身到火车铁轨下面,以死来摆脱痛苦,并对冷酷虚伪的上流社会表示抗议。小说的另一条线索的主人公列文是作家笔下自传性的人物,代表了作家这个时期的思想。列文是个重视
6、贵族传统和向往家长制生活的庄园地主,他反对都市文明,厌恶城市生活,对于他,农村不是享受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地方,而是欢喜、悲哀、劳动的地方。他对农村的分化、贵族地主的衰落感到忧虑,认识到自己的富足和农民的贫困是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力图探索普遍富裕的道路,但他那种避开资本主义道路而保留宗法制农村的主张,终究是一种空想,一旦幻想破灭,他便陷入了人生虚无和悲观绝望的境地。最后,他与吉提结合,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他放弃了一切探索,彻底地向充满矛盾的生活屈服。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婚姻、经济状况、政治面貌到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瓦解、道德败坏,贵族
7、地主日趋没落,资产阶级日渐得势,农村中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现实。而小说的重点则在于揭露造成安娜不幸的上流社会,但是作家的态度也有矛盾,他认为安娜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破坏家庭,应该受到谴责。当然,在托尔斯泰看来,上流社会比安娜更坏,没有权利谴责她,只有上帝才能惩罚她。原小说的题词有“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诸语,但由于改写时受篇幅所限,所以诸如此类的许多细节、情节、片断都被迫删去,现在只剩下故事梗概,读者若有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将托尔斯泰这部伟大的著作细细一读,方能领略到这位世界文学大师高超的艺术魅力。1奥布浪斯基处于困境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斯捷潘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团混乱。当妻子
8、知道丈夫跟家中原先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染时,夫妻间暴发了一场争吵。妻子向丈夫宣布,不能跟他在一个屋子里同住。这种状况使得全宅主仆惶惶不安,他们都为此感到苦恼。他们觉得,即使是客店里偶然相聚的人们也要比他们这一家老小更加亲密无间。妻子把自己关在她的那几间屋子里,丈夫三天在外不归;孩子们没人管教,满屋乱跑;英国女家庭教师和女管家吵架;厨师跑了,没人做饭;厨娘、车夫也要辞工算帐。夫妻争吵后的第三天,奥布浪斯基早晨八点钟在书房里醒来,回味着梦境,他的脸上便露出满意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平安无事。可是,当他清醒过来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紧皱起来,他想起了悬在头顶上的那片乌云。“唉,唉,”他想起跟妻子争吵那
9、件事以及自己走投无路的处境,和那令他苦恼的自己的罪过就心情沉重,“我怎么办呢?她不会原谅我的,这一切都怪我,可是这整个悲剧又在于我并没有过错呀!”他又回想起那个令人难堪的情景。他从莫斯科的剧场回家,心情愉快,对生活心满意足,没想到杜丽对他怒形于色。“这是什么?”杜丽这个为丈夫、孩子操心忙碌、不大聪明的女人手里拿着一封信,面带恐惧、绝望和愤怒问他。他猜出了信的内容,这封倒霉的信暴露了他和一个曾住在他家教孩子们的女家庭教师罗兰小姐关系暧昧的实情。奥布浪斯基现在感到难受的是当时,他既没有试图为自己辩护,也没有想到请她原谅,甚至连装作无动于衷也没有,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惯常的好心的微笑。这真是个愚蠢的
10、微笑!看到它后,杜丽浑身一颤,怒不可遏,她伤心地哭着跑出房间,此后再也不愿同他见面。奥布浪斯基为这个微笑而后悔。可是现在他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2明天安娜来访奥布浪斯基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只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地瞒过妻子。他原以为杜丽,一个已经开始变得衰老、风韵渐失的普通女人,应该本份地做一个贤良的母亲的,但是没料到这事会如此激怒她,因此他感到意外和惊愕。“真糟糕,糟透了!”他说,“我以为让她随意去料理家务事和孩子们她就会很满足、很幸福的,我不象过去那样爱她了。我以为有个情妇,她不会介意,可是糟就糟在她是我们家的家庭女教师,这总有点庸俗、下流,我真太蠢了!”他实在一愁莫展,可是日子总得过
11、呀。他摇了摇铃,叫来了他的贴身用人也是他的老朋友马特维。马特维拿进来他的衣服、皮靴还有一封电报。跟着进来的还有理发师。奥布浪斯基看完电报顿时高兴起来,说:“马特维,我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明天就来啦。”“哦,谢天谢地!”马特维说。他知道,安娜卡列尼娜,奥布浪斯基的这个讨人喜欢的妹妹可能是唯一能使夫妻和好的人。理发师正在给他刮上嘴唇上的胡须,因此,他竖起手指头,示意马维特,安娜是一个人来的。然后他说:“告诉我妻子,请她准备一个房间。”奥布浪斯基觉得,对夫妻双方来说,这是个天赐良机,杜丽可以趁此体面地下台,他们俩也就可以平静地生活下去。马特维现出疑惑的神色。“对,”奥布浪斯基说,“去禀告,把电报也交给她
12、,然后来回复我。”奥布浪斯基梳洗完毕,理发师走了,他正要穿衣服时,马特维拿着电报回到屋里。“夫人说:我要走了,他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她就是这样对我说的。”奥布浪斯基没料到会是这样,他默不作声,脸上露出温和又无奈的微笑。马特维安慰他说:“别担心,先生,事情不会总是这样的。”尽管用人们都知道奥布浪斯基完全是罪有应得,但都能谅解他,并站在他一边,甚至杜丽的保姆马特辽娜菲利莫诺芙娜也能谅解他。此刻她站在门外对奥布浪斯基说:“先生,您去找她,向她表示歉意,或许上帝会赐福的。她好难过哟,瞧着都可怜,再说家里都乱了套了。先生,去认个错吧。怎么办呢!喜欢滑雪橇,也得喜欢拖雪橇呀!”“可她不肯见我呀”“先生,那
13、您也要去试试,也许能成,上帝是仁慈的,先生,向上帝祷告吧。”“那好吧,你可以走了。”3”她不会原谅的”整理好以后,奥布浪斯基在一种洁净、芳香、健康而且肉体上很快乐的自我感觉中,很快便把自己的这桩麻烦事撇在一起,步伐轻快地走进餐厅,那儿已为他摆好了咖啡,还放着信件和衙门送来的公文。他一边喝咖啡,一边看起来。他订阅了一份自由派的报纸。这不是由于他发现自由派更加明智,而是因为这种观点更接近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负债累累,他的令他难以满足的家庭生活,他的信仰,与自由派的观点简直如出一辙,不谋而合。他喜欢这份报纸,他的两个孩子在又吵又闹。大女儿丹妮娅和小儿子格里沙,一个是他的心肝宝贝,另一个则不怎么受他喜爱
14、。孩子们心思敏捷,都知道父亲的心思。随后,一个叫卡里宁的上尉的妻子来求见,奥布浪斯基很利索地打发了她,然后,他下定决心,走进妻子的卧室。他的妻子杜丽在卧室里整理自己和孩子们的衣服,准备带着回娘家,这事三天以来她已经试图做了不下十次。她一再说:“我要离开他。”实际上她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她觉得自己一定要采取什么行动,惩罚一下他,让他丢丢面子。奥布浪斯基走进她的房间,她极力装出严厉而坚决的表情,但却显得慌乱而痛苦。“杜丽,”他装出可怜而温顺的样子说,好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后悔。“你有什么事?”她看见他容光焕发、精神饱满的样子,根本没有被他那假装的温顺所蒙蔽。“杜丽,”他叫了一声,“我妹妹
15、安娜明天要来。”“嗯,那跟我有什么相干?我不能见她。”“可你一定得见她。”“您走开!走开!”她叫嚷着,看也不看他一眼。奥布浪斯基看见她那张受折磨的、痛苦的脸,听到她那种屈从命运的、绝望的声音,真是心烦意乱。他的眼中闪烁起泪水,咽喉像是堵住了什么东西。“天哪!我做了什么呀,杜丽?”他说不下去了,杜丽,我能说什么呢?只有一句话:原谅我吧,原谅我吧。我们已经在一起过了九年,只有这么一次过错。难道这九年还不能赎取这一次过错吗?”“走开!”她的叫嚷尖厉刺耳,“出去!别跟我提起你的不知羞耻的事情!你是个道德败坏的父亲,我怎么可能让我的孩子们跟一个这样的父亲住在一起?你的眼泪不过是几滴水,你从来没爱过我。你
16、让我觉得讨厌、恶心、卑陋、陌生!对,您完全是个陌生人!”他想道:“她恨我,她不会原谅我。可是她还爱着我的孩子,她又怎么可能恨我呢?”她的恶狠狠的神情让他害怕和惊异,他不懂正是他对她的怜悯激怒了她。“杜丽,”他说,“再说TJ话!”“不,你再缠着我,我要叫用人叫孩子们!我今天就走。”她走出去了,口平地一声把门拉上。奥布浪斯基站了一会儿,然后挺起胸来,也走出房间。他想,总会有办法的。他交待马维特为安娜准备房间,然后出去了。杜丽回到卧室里,思绪烦乱。接着,一大堆的家务事使她不得不将自己的悲伤暂时隐藏起来。4列文拜访奥布浪斯基奥布浪斯基在莫斯科一个衙门里享有受人尊敬而且薪俸优厚的大官位置,半个莫斯科和彼
17、德堡的人都是他的亲戚和朋友。他天性善良宽厚,乐观开朗,忠实可靠,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办完上午的公事,两点钟是休息和吃饭。他与两位同事一同走出办公大厅。看门人告诉他有人要到办公室来见他。正说着,一个身体健壮,蓄着卷曲大胡子的人向他奔来。“哦,原来是你,列文!你到底来啦!”“我刚到,也很想见到你。”列文说,同时腼腆地、气喘吁吁地、神色不安地环顾四周。“走吧,到我的房间去。”他挽着列文的胳膊,领他到隔壁房间去。他们差不多同年,尽管性格趣味各异,可他们彼此喜欢,从小就是朋友。列文住在乡下,奥布浪斯基看见他从乡下到莫斯科来不知多少回了。但他好象总是行色匆匆,为着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而又不得不处理的
18、问题而烦恼。“非常高兴见到你,喏,你怎么样?过得好吗?”奥布浪斯基问道。列文腼腆而且缺乏自信。在被引介给奥布浪斯基的两个同事后,列文说:“我倒也没啥特别事,只不过有两句话,有点事问问你,以后咱们再聊。”奥布浪斯基问:“什么事情?”“哦,”列文说:“很难解释,这一嗯,其实也不太重要。”他似乎有点忸怩,极力克制自己的腼腆,接着他说,“近来谢尔巴茨基一家怎么样?”奥布浪斯基知道列文钟情于杜丽的妹妹吉提,不禁笑了。这时秘书进来了。打发走秘书之后,奥布浪斯基说:“噢,没什么变化,这么长时间你都不在这儿,真可惜。”“为什么?”列文惊惶地问道。“啊,没什么,”奥布浪斯基说,“跟我说说,你到莫斯科来干嘛?“列
19、文的脸又红到了耳根,最后他说:“我们以后一一以后再谢1巴”“那好吧,我明白了。我本想请你跟我一同到家里去,可我妻子身体不大好。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吉提他们每天下午都去公园溜冰。到那儿去吧,你一定能在公园里找到她,今天晚上我们再见面。记着,别不见我一面,就忽然一下子又回乡下“不会忘记的。”列文说着,走出小房间,到了门口才记起忘了向奥布浪斯基的同事道别。奥布浪斯基对着两位同事说道:“他是个幸运儿,在卡拉辛县有三千俄亩土地,前程似锦无忧无虑,身体健康,跟咱们不一样。“他叹了口气,又想起自己那件倒霉的事。5怕羞的情人列文为人腼腆,缺乏自信,奥布浪斯基问他为什么到莫斯科来时,他就脸红了。他想:“我不能说到
20、莫斯科来向吉提求婚。”列文家和吉提家是莫斯科的两个贵族世家。两家为世交,而且交情很深。列文上大学时常到吉提家去。杜丽和吉提的父亲是谢尔巴茨基公爵。不管看起来有多奇怪吧,列文喜欢上这一家人。他已经忘记自己的母亲了,唯一的姐姐又比他大很多,所以他把谢尔巴茨基家当作自己的家,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古老贵族的、有教养、受尊敬的家庭环境。他认为三个女儿,杜丽,娜塔丽和吉提,她们能说英语和法语,她们的日常生活和消遣,她们在维尔林荫道上散步时身后有仆人跟着所有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神秘的,都是美的。而且,她们三个他都喜欢。他上大学时,差一点儿没爱上杜丽。但杜丽和奥布浪斯基结婚了。后来他爱上了第二个,但娜塔丽很快便嫁
21、给了外交官李沃夫。一年之后,他从乡下回到莫斯科,最后他明白自己实际上爱的是最小的姑娘吉提。列文有钱,出身望族,对吉提来说,似乎是最合适的丈夫。但是列文认为吉提是那么完美,而自己则是一个凡夫俗子,三十二岁了,在社会上却没有任何惯常的、固有的事业和地位,而他的同辈们,有的是团长,有的是武官,有的是教授、或者政府部门首领,而他自己却是个乡下地主,没出息的小人物,因此他想:“我配不上她,向她求婚准不成,她不会爱我的。”于是他回到乡下老家去经营自己的农庄。在农村只呆了两个月,他又决定一定要见吉提,鼓起勇气向她求婚。这样,他回莫斯科来了。6列文和吉提相见那天下午,列文到公园去了。公园人声喧嚷,十分嘈杂,附
22、近停着许多马车。他沿着小道向溜冰岛走去。“别激动,一定要沉着。你怎么啦?别出声,傻东西。”他觉得心跳得快起来了。他越要极力使自己保持镇静,就越激动,感到透不过气来。他走了几步,看见冰场,几乎立即就在溜冰的人群中找到了吉提。在溜冰场的另一端吉提在和一位女士谈话。列文心中充满了欢乐,同时又充满了恐惧,对他来说,她就如同尊麻丛中的一朵月季花,她使所有的东西显得鲜明欢快,她的微笑仿佛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他想道:“我真能从冰上走到她那儿去吗?”仿佛她所在之地是他不可企及的圣地。他朝吉提走去,却不时把目光转向别处,好象她是太阳,光芒耀眼,不能久视。然而纵使不望,他也像看见太阳一样地看见她。这时,吉提的堂兄尼
23、古拉看到了列文就叫起来:“嗨,俄罗斯最优秀的溜冰家!来了很久吗?冰非常好,穿上冰鞋吧!”列文同尼古拉招呼时,虽然感到吉提向他溜过来了,但他却不敢朝她看一眼。吉提问道:“你来了很久吗?”一边说着,一边笑着向他伸出手去。“不,没多久。我是昨天我的意思是今天到的。我我是来看看你的。”他住了口,想起此行的目的,脸便涨红了,“我不知道你会溜冰,还溜得这么好。”吉提仔细地看着他,似乎想知道他发窘的原因。她说:“对你的夸奖,我很高兴,大家知道,你是非常好的溜冰家,等你穿上冰鞋,咱们一块溜吧。”列文凝视着她,心中想道:“一块溜冰!这可能吗?好吧。”接着他走去穿上了一双冰鞋。他想:“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幸福。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娜 卡列尼娜 青少年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