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道路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道路路基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1I3E5211.1.1 一般填方路基11.1.2 软土路基11.1.3 低填浅挖及土质路基21.1.4 填挖交界路基21.1.5 桥头路基21.1.6 沿塘路段路基31.1.7 超高方式31.1.8 公路用地界31.2 自然条件31.2.1 气象31.2.2 水文地质条件41.2.3 地形地貌41.2.4 地质条件51.2.5 地震61.2.6 工程地质评价71.3 主要工程数量81.4 主要技术标准91.5 工程特点101.6 施工平面布置101.6.1 施工便道101.6.2 混凝土搅拌站121.6.3 供电、供水131.7 技术保证条件141.7.
2、1 施工图审核141.7.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151.7.3 设备进场与报验151.7.4 材料检验151.7.5 设计变更151.7.6 施工许可/相关报批手续152施工计划162.1 总体施工部署162.2 施工进度计划(后续增加)172.3 材料计划173施工工艺技术203.1 施工方案概述203.2 主要设备选型213.2.1 土石方机械213.2.2 起重设备233.2.3 预应力管桩静压机233.2.4 塑料排水板插板机243.3 施工准备253.3.1 施工技术准备253.3.2 物资材料准备253.3.3 设备进场263.3.4 工程测量准备263.3.5 截水、排水26
3、4.3 场地清理264.4 河道改造274.4.1 简介274.4.2 河道开挖284.4.3 浆砌挡墙、河底片石铺砌294.5 工艺流程304.6 预应力管桩施工374.6.1 场地整平374.6.2 弓I孔384.6.3 试桩394.6.4 桩位测量放样394.6.5 桩基就位404.6.6 管桩吊运、进场验收及堆放404.6.7 压桩、送桩424.6.8 接桩、截桩434.6.9 终止压桩474.6.10 填芯混凝土施工484.6.11 桩帽施工484.6.12 清宕渣垫层及钢塑格栅施工504.6.13 施工注意事项504.7 塑料排水板施工514.7.1 材料要求524.7.2 碎石垫
4、层铺设544.7.3 板位测量放样544.7.4 塑料排水板打设544.7.5 临时排水554.7.6 施工注意事项554.8 路基填筑施工564.8.1 填料要求564.8.2 路基压实度标准564.8.3 试验段填筑施工564.8.4 施工方法574.8.5 施工注意事项594.9 低填浅挖路基施工604.10 桥头路基施工614.11 沿塘路段路基施工644.12 填挖交界路基施工644.12.1 基底处理654.12.2 横向填挖交界处理664.12.3 纵向填挖交界处理674.13 新旧老路衔接684.13.1 路基清表684.13.2 培工防护处理684.13.3 防滑台阶开挖69
5、4.13.4 分层填筑及土工格栅铺设694.14 堆载预压694.14.1 预压时间694.14.2 堆载方式694.14.3 加载、预压704.14.4 沉降监测714.14.5 卸载744.15 泡沫混凝土施工744.15.1 性能及材料要求754.15.2 基础开挖、处理764.15.3 级配碎石及防渗土工布施工764.15.4 模板施工764.15.5 泡沫混凝土浇筑774.15.6 养护784.15.7 钢筋混凝土调平层施工794.15.8 质量检验794.16 涵洞施工804.16.1 施工准备804.16.2 测量放样814.16.3 基坑开挖814.16.4 基坑排水824.1
6、6.5 基坑防护834.16.6 砂砾垫层施工844.16.7 基础混凝土施工844.16.8 管节安装854.16.9 接缝、沉降缝、防腐处理864.16.10 圆管涵洞口混凝土浇筑874.16.11 涵背回填871.1.1 1喷播植草防护871.1.2 2框格植草防护881.1.3 3浆砌片石护坡911.1.4 4重力式挡土墙路基防护911.1.5 5悬臂式挡墙路基防护953.18 路基排水施工983.18.1 现浇排水沟施工983.18.2 中央分隔带渗沟施工1033.19 软基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及桥墩的影响及措施1043.19.1 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及措施1043.19.2 对S2
7、线影响及措施1053.20 检查要求1064质量管理措施1124.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124.2 质量保证体系1154.3 质量保证措施1164.3.1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1164.3.2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184.3.3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205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保证措施1255.1 危险源辨识及分析1255.1.1 危险源评价方法1255.1.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275.1.3 风险分析及结论1335.2 组织保障措施1385.2.1 安全组织机构1385.2.2 安全保证体系1385.2.3 安全生产职责1395.2.4 制度保证措施1485.2.5 思想保证措施1505.2.6
8、 资源保证措施1505.4 特殊季节保证措施1575.4.1 夏季防暑降温保证措施1575.4.2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585.4.3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585.4.4 防台保证措施1595.5 夜间施工保证措施162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1636.1 施工管理人员配备和分工1636.2 特种作业人员配置和分工1636.3 其他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1647验收要求1657.1 验收标准1657.2 验收程序1657.3 验收内容1667.4 验收人员1668应急处置措施1678.2 处置流程1698.2.1 应急响应程序1698.2.2 应急处置程序1718.2.3 事故报告及内容1718
9、.3 应急处置措施1738.3.1 起重伤害应急处置措施1738.3.2 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措施1738.3.3 车辆伤害应急处置措施1748.3.4 物体打击应急处置措施1758.3.5 高出坠落应急处置措施1768.3.6 坍塌应急处置措施1778.3.7 触电应急处置措施1798.3.8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措施1808.3.9 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措施1818.3.10 防台防洪防汛应急处置措施1828.4 应急车辆、物资及设备1828.5 应急医院及线路图1838.6 事故善后及恢复生产1839绿色及文明施工1859.1 绿色及文明施工组织机构1859.2 绿色及文明施工保证体系1859.3
10、绿色施工1869.4 文明施工189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一般填方路基本项目地基表层进行清表处理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等,然后碾压密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路基上路床要求采用清宕渣填筑,含泥量应小于5%o本项目一般路基填方边坡坡率为1:1.5,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沿塘段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与桥相接段采用框格植草防护。1.1.2软土路基本工程软土路基处理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塑料排水板及泡沫混凝土三种处理方式;不同地基处理方式采用不同过渡方法。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路段之间由于工后沉降差较大,差异沉降的过渡渐变率一般大于0.5%,因此管桩与塑排板过渡段采用
11、塑料排水板+等载+泡沫碎方式过渡。施工期最大填土高度在3.5m左右,结合过渡段填土高度,对有条件路段预压方式调整为超载预压。图2.1.3-1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路段过渡设计图(单位:Cm)路段处理范围桥头相邻路段处理长度不小于50m:20m为桥头路段(不含锥坡范围),桥头过渡段不小于30m。管桩桩处理路段桩中心距离坡脚12.5m,塑料排水板处理路段距离坡脚11.5m。当两结构物之间的一般路段在50m以内时,结构物之间的路段均采用同结构物处理方式处理。横向处理范围:在塑料排水板处理路段处理至坡脚外1m;管桩处理路段,桩体处理至距离坡脚1m。1.L3低填浅挖及土质路基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
12、床总厚度(h142cm),将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填料采用宕渣填筑,路床80Cm要求采用清宕渣填筑,含泥量应小于5%。1.L4填挖交界路基(1)横向填挖交界路基对原地面坡度不陡于1:5的横(纵)向半填半挖路段,清除表土后分层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不陡于1:2.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台阶内倾斜坡坡度为4%,再分层填筑。在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床部位设置钢塑格栅。路床底部需要超挖换填的路段,应整幅采用同种填料,不得同一截面出现不同的填料。土工格栅施工时,应先张紧平铺于路堤上,并采用锚钉进行固定。格栅采用双向钢塑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W3%,纵向抗拉强度2
13、80kNm,横向抗拉强度28OkNm,结点极限分离力2500N。(2)纵向填挖交界路基纵向填挖交接路段应设置防滑台阶,设置要求同“横向填挖交界路基”。路堤顶部0.8m厚度范围内要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路床底部要求设置钢塑格栅,格栅设置长度不小于23.0m,钢塑格栅施工时,应先张紧平铺于路堤上,并采用锚钉进行固定。施工中发现渗水、涌水的部位还应设置设置纵向渗沟或横向渗沟。1.1.5 桥头路基桥头路基填料采用级配碎石,粒径不大于10cm。桥涵路基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部分压实度要求大于96%,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当桥头采用泡沫混凝土换填时,桥头路基可采用宕渣填筑。对于桥台形式为柱式台或座板台桥
14、头路基,进行软基路段的地基处理时,先施工桥头台背级配碎石路基进行堆载预压,待预压结束后进行二次开挖至台帽以下50cm,施工桥台桩基及台帽,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搭板下水泥稳定碎石底。1.1.6 沿塘路段路基项目沿线水塘有两处,第一处位于K2+745.0K2+861.0,此处全部回填,第二处位于K3+730.0K3+765.0,此处部分回填。1.1.7 超高方式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即先保持内侧车道不变,将外侧行车道及硬路肩分别绕相应的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相同的单向横坡后,再一起绕各自的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旋转过程中中央分隔带始终
15、保持不变。分离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内侧边缘75cm”旋转。当超高坡度小于3%时,土路肩采用标准横坡值,即向外倾斜3%,当超高值大于土路肩横坡时(3%),内侧土路肩与路面同坡,外侧土路肩采用3%的反向横坡值。本工程设计速度为80kmh,平曲线半径Rw(43uUiCD*m031MOD91口J图2.2-1浙江省区域构造分布图1.2.4.2 地层岩性(1)前第四纪地层.勘察区前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丘陵区,岩性岩相相对较简单,主要出露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火山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玻屑熔结凝灰岩。(2)第四纪地层丘陵区及山间盆地、沟谷分布的第四纪地层a.残坡积层(Qel-dl)残坡积层在低山丘陵
16、区缓坡或坡脚地表普遍发育,主要为灰黄、浅灰、灰色的含碎(块)石黏性土,稍湿湿,松散稍密状,碎石粒径一般230cm0厚度一般Im左右,山间平台处及局部缓坡厚度较大,约35m。由于厚度较小,在地质平面图中未标示。b.坡洪积层(Qdl-pl)坡洪积层在低山丘陵区山间沟谷表部普遍发育,主要为灰黄色的含碎(块)石黏性土,湿,松散稍密状,碎石粒径一般260cm.厚度一般l3m。由于厚度较小,在地质平面图中未标示。c.冲洪积层(QaI-PD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及隧道两侧平原区,地基土以冲洪积粉质黏土、砾石为主。湿饱和,稍密状,卵砾石粒径一般215cm.厚度一般520m平原区第四纪地层隧道西侧属飞云江流
17、域、东侧属瓯江流域冲海积(Q3al-m4)平原,第四系土体以海积、冲海积、湖沼积、冲湖积组合为主,厚度自山前向平原中部由525m逐渐增加至4060m左右。自上而下:表层为灰黄、黄褐色湖沼积黏土、粉质黏土,厚度较小,一般为1.2L5m;上部为海积相的淤泥,平原区厚度较大,一般为2530m,近山前渐薄或缺失:中下部为湖积、冲湖积相的黏土、粉质黏土和冲积、冲洪积相的黏土、砂砾石。1.2.5 地震据区域资料,本区在燕山期及以前的地质年代里,构造运动强烈,至喜山期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断裂和褶皱,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深、大断裂逐渐趋于稳定,从上更新世以来,本区地壳垂直上升速率小于0.17m年,地壳基
18、本处于稳定状态。本区属我国东南沿海二等地震带的东北端,接近三等地震区,受远场地震波影响,为少震或弱震区,近代地震的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频度低。根据浙江省地晨目录统计,近两个世纪,温州市及邻域曾发生三次具破坏烈度的地震,分别是发生于1813年IO月17日的温州4.75级地震(震中烈度Vl度),1926年6月29日浙闽交界以东海域5.25级地震和1960年7月21日平阳东海域5.0级地震,但它们对本域均未造成破坏性损失;另外还有3.03.9级地震7次,小于3.0级地震10次。据现代地震监测资料表明,区内现代地震活动微弱,一般仅限于3.0级以下地震。近年的1996年4月,文成境内发生过2.6级的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路基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