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docx
《关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县域是密切城乡连接、实现城乡共荣的关键环节,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我国步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阶段,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城乡反差依然较大等挑战,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事关乡村振兴全局的重要举措,而且能拓展大中城市功能外溢、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空间,还有助于强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底部支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但仍存在着县乡村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然相对滞后等问题,需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加以解决。某某省某某县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首批城乡融合改革发展试点地区,地处成
2、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兼具坝区、丘陵等多重地貌,其城乡融合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等能较好反映某某省大部分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一、某某县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城乡空间协同与空间分层分化并存,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某某县以优化空间规划为先导,打破城乡功能区域分隔形态,构建县乡村三级协同、全域融合的空间格局。一是强化横向空间整合。结合开展调乡、合村、并组改革,乡镇数由10个降至7个,行政村由89个降至58个。实施片区规划,探索“多镇合一”“多村合一”的片区镇(乡)村规划编制模式,编制环城、汉阳2个镇级片区规划和12个村级片区规划。二是优化县乡村三级功能节点。完善“县城+12个中心镇+12
3、个中心村”梯次结构,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心镇集聚,强化中心村产业带动能力。通过城乡空间优化,在乡村人口减少和向城镇、聚居点流动聚集的条件下,有助于避免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配置,并促进不同行政区域间产业发展协同性增强。城乡要素对流加快,促进整合利用成为释放乡村资源价值潜能突破口。某某县积极引导人才、资本等向乡村流动。一是促进资本向农村流动。乡村振兴财政支出由2017年的2.3亿元增至2021年的5.3亿元,年均增幅23.0%,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比重增至30.5%o同时,县财政设立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二是促进优质人才下乡。
4、实施“专才下乡”“筑巢引凤”“青才回引”等专项计划,20172021年返乡下乡人员累计1352人。某某县结合农村承包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局部试点对分散化乡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式利用模式,从而匹配城市下乡要素,形成投资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探索承包地去碎片化机制。抓住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改革契机,探索建立无地少地农户承包地进退机制,创新承包地延包“确面积不确地块”确权模式。另一方面,探索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利用机制。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留白”支持产业发展,实施以村规为基础,调配建设用地全面保障产业园区用地。城乡产业协同载体的牵引功能凸显,有效驱动县域优势
5、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某某县强化特色镇、产业园区、近郊精品旅游路线等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建设,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是建设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启动青竹粮经复合园区、畜禽种养循环产业园区等项目,引导仓储烘干、冷链物流等设施向园区集中,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技术、设备应用于农业发展的“梗阻”。二是建设竹编小镇,使之成为竹产业链延伸载体、竹产业价值展示窗口。三是沿江、沿交通干线等布局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业态,打造近郊精品旅游路线,促进城乡生产与消费对接。上述举措有效促进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和农业产业增值。20162020年,某某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除2
6、019年略低于全国以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产业增值的经济激励避免了耕地摞荒,即便是耕地细碎化突出,耕地摞荒面积仅占总面积的0.08%。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展明显,但配套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某某县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20172021年累计投资3554.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304万元。探索公益事业管理岗位、引入专业企业、产权所有者等多元管护模式。通过上述努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展明显。一是“水电路气网”基本实现一体化。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8.9%,电、天然气、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路网密度达到2.7公里/平方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0%。二是
7、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8%,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分别达96.2%,100%o三是生产性设施得以改善。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2.8%o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管护制度仍需完善。一是空间一体化规划制度需要完善。一些基础设施采取由县级不同部门或乡镇等分别规划的方式,立足于整体区域统筹谋划不足,造成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重复投资。二是多元主体投资机制需要健全。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较窄,社会资本进入不足,难以满足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个性化新需求。三是基础设施管护体系需要理顺。垃圾和污水处理涉及收集、处置、排放等多个环
8、节,各个环节推进进展不一导致管护、利用效力下降。如一些村民在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但在收运环节仍将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实质上未达到环境保护目标。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度显著提升,瞄准人口结构变化成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考量。立足县域面积小的优势,某某县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下放乡镇办理事项130项,4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二创新“医共体”模式,整合13家公立医疗机构组建某某医院集团,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办学共同体”5个,推行“1+某”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用。探索“县城养老服务中心+镇村养老服务点”三级养老服务阵地。健全城乡居民基础
9、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均高于省定标准。某某立足于人口结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共服务供给,成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度提升的重要保障。一是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内容。某某县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1.8%,高于全国的13.5%和某某省的16.9%,属深度老龄社会。基于此,某某县加大了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力度,高台镇诸葛村探索村集体购买服务开办“长者食堂”,创新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以老养老”互助模式。二是根据人口空间结构变化,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布局。适应人口向城镇流动趋势,增强县和乡镇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能力。2018-2020年,县城幼儿园学生
10、占比由75.4%增至78.4%,同期专职教师数由63.3%增至63.6%o2020年,县级、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67.6%.18.6%o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社会组织功能日益凸显。某某县构建党建引领和农户、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示范村3个。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支撑。58个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实现100%全覆盖,“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达41.0%。创新组织联建、人才联动、发展联推“跨村三联”的治理模式。二是筑牢社会治理的保障支撑。高台镇探索建立“制度+阵地+基金”的社会治理三维保障体系,共商共议共
11、同遵守的村规民约,明确奖惩机制,规范村民行为;利用闲置农房、村民聚集区林盘、闲置集体资产等建设村民议事室;利用村集体收入、政府支持资金形成公益基金,用于举办村级活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上述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了农户、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治理面临无合适渠道、无活动载体、无充分激励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灵敏性、专业性等独特优势逐步彰显,在养老服务、文化活动、人居环境维护等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0182020年,全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由8个增至13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由5万元增至200万元。二、某某县高质量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重点某某县县域城乡融合在取得重
12、要进展的同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功能还未完全发挥,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还未彻底展现,还需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突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2020年,某某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9%,低于同期全国、全省的63.9%、56.7%;城镇化增速也低于同期全国、全省水平,以城带乡能力尚显不足。原因在于:一是城镇产业体系发育不充分。县域内工业或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培育不足,与周边地区产业协作不够,特别是工业发展呈现出萎缩趋势,某某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106.5亿元降至2020年的74.8亿元。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从2018年的3.5万人降至2020年的3.3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域内 城乡 融合 发展 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