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导入:同学们,应当说每个人都经验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挚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受的,免不了要讲些祝愿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假如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好像有些平凡,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究竟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我们一首诗,附有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你会实行什么方法来分析对于诗歌的分析观赏,其实孟子很早就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种主要方法,同学们也常常用,只是不知道详细名称而已。所谓的知人论世,是指要想理解某诗人的诗,
2、就必需先要了解该诗人的性格、思想、身世、经验,同时还要了解该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深刻的理解其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必定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亲密的联系。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要依据诗歌本身的内容“意”去推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志”。但是这两种方法又太过于笼统,在详细的分析中,我们可能没有详细而全面的资料或者送包晦涩,我们不甚理解,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这节课,我就教大家一种更详细更切合近体诗自身特点的方法“起承转合”法(近体诗定义弄清晰: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指唐代形成的格
3、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生自、杜南、李商隐、陆游等。)“起承转合”分别标记了每联的作用。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详细化的描述。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变更描写方向。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下面,我们就用“起承转合”法来分析这首诗。二:作者介绍: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与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三:师生共同分析:题目:送杜少府之
4、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挚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帮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旧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起:首联,破题的作用,交待诗当中的主要因素,这首诗诗是送别诗,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地点)地点城阙:唐代帝都长
5、安城辅:辅佐护卫三秦:长安旁边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地点。)风烟:风尘烟雾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省一带风尘雾霭中苍茫无际。”(点出了行人将要去的地方)时间风烟,早上才有雾。因为诗的语言不同于散文,不能干脆引以某年某月某日,而是用节令、气候、自然景物的变更来象征性的表现时间。1 .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其次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剧烈构成了一幅特别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2 .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什么没有,描写了这两个地方的形式和风貌。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
6、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由其中了。3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细微环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不能。类似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与,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另一种说明:城阙辅三秦:蜀州是一个物产富裕的地方,那里的每一座城市都对三秦有着协助之功。风烟望五津:作者遥望蜀州的风景。上句是作者劝慰杜少府说你不是到一个边荒的地方做官而是到一个对朝廷有用的地方做官,下句从送行者的立场上说,你走,我只能遥望蜀州的风景)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回
7、过头来看首联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特别宏大的场面,因为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在写法上就要求从大处落笔,粗写,那详细化怎么办呢详细化是下联的任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详细化的描述。离别意离别的情意与君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作者意在告知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受,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爱护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
8、自然。杜少府在京城得到县尉这要的小官还要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唯恐是一个抑郁不得志的学问分子,王勃自己宦游在外,仕途也比较坎坷。当他们携手走出京城,遥望五津的时候,彼此间的感情便会很自然的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4 4)“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五六句笔锋一转,转而去劝慰即将远行的友人。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际地角也犹如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劝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这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但这不是王勃的首创,他
9、是从曹植的诗句“丈夫之四海,万里犹王建也有两句诗:“长安无旧时,百里是天际。”这是把王勃的诗意反过来用,不能不说是盗用了王勃的句法。“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不要,不须要歧路:分别得路口沾巾:挥泪告辞(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泪,于是沾巾就可以用来代替哭泣。这种字眼叫做代词或代语)回到了分别的场景,回应题目,回应标题。(6)回顾全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挚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终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哀痛。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肯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俳恻的感情肯定可以排解了。(五):小结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全部的缠绵和俳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宠爱的一个重要缘由,从齐梁到初唐,浮华明丽的诗风始终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0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