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202*年起,我县开始实施“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一、试点的主要目标县域医共体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组织与服务实现形式,是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经营管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参合人头预算支付等综合改革,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
2、率,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二、试点的基本原则(一)纵向合作,横向竞争,双向选择。由县卫健局统筹安排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建3个县域医共体,民营医疗机构自愿加盟,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牵头的县级医院与拟加盟的成员单位互尊意愿、双向选择,建立纵向合作的医疗服务共合体;各牵头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加强学科、人才协作,最大限度把患者留在县域内诊疗。县域医共体之间形成横向竞争机制。(二)稳妥起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管理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先在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试点,建立县乡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合作关系,逐步扩大范围,年内实
3、现全覆盖;以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开展对口帮扶和技术合作,新增的医疗收入按项目核算、合理分成。逐步深化合作,形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一调配人力资源、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三)统分结合,权责廓清,强化监督。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县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增挂“*XX医院XX分院”牌子。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县域医共体核算和分配。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
4、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乡镇卫生院继续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待遇,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县域医共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医疗收入和医保结余资金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分配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拟定草案,各成员单位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后,报县卫健局、财政局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医保结余资金的分配可适度向乡镇卫生院倾斜。三、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县级医院应优
5、先安排入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在县级医院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乡镇卫生院,指导后续诊治工作。(二)规范医疗行为。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推广使用标准处方集、住院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规范基础医疗质量。革新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科室之间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创新服务手段,开展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医师多地点执业等手段,形成医生和患者合理流动的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绩
6、效管理。(三)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县域医共体为成员单位统一采购药品耗材等。统一县域医共体内部用药范围,根据实际进一步探索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在县域医共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县域医共体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社会化后勤服务。各个县级医院要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形成优势互补、集中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四)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合作。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
7、县域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成员单位之间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活动。物价和医保管理部门为远程医疗提供扶持政策。统一建立县域医共体医疗风险联合防范机制。(五)完善医保支付。改革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县新农合办要根据历史运行数据,按照现有的资金支出分布结构,适当考虑门诊和住院的人次和费用的合理上涨,以及开展签约服务等因素,安排下一年度试点乡镇医保基金支出的总预算,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95%作总预算,并将总预算转换成参合人头费(
8、对应辖区每个参合居民),交由县域医共体包干,负责承担辖区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服务的直接提供、必要的转诊以及医保补偿方案规定的费用报销。县外住院病人(含大病保险)的报销也从总预算中支付,结余资金由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支配。对县域医共体之外的县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六)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健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形成逐级转诊制度。
9、试点阶段可实行“软签约”,县域医共体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居民签约。参合居民首诊应在与之签约的一5-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就医。县域医共体内最高级别的医院确实无法诊治的疾病,可由县域内技术力量最强的医院出具转诊单向县外转诊。牵头的县级医院要通过考察选择若干家县外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谈判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转出病人相对集中送往合作医院,按照本地医保补偿方案与之定期结算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定期评估合作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和病人满意度等情况,必要时另选合作医院。(七)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后,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按照全省统一的政策框架,拟
10、定补偿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资金年终结算挂钩;帮助县域医共体做好体外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县外住院病例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八)完善组织架构。县域医共体要成立医共体理事会,作为医共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医保额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各成员单位权利义务,明确管理措施和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达到运行有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四、主要配套措施(一)深化县乡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服务 共同体 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