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规划2023年1月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一节工作成效2第二节主要问题4第三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主要目标9第三章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12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12第二节健全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系13第三节构建绿色低碳体系15第四节强化流域要素系统治理17第四章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水生态产品18第一节优先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18第二节持续改善群众身边水体环境19第三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19第五章巩固深化水污染治理21第一节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1第二节推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22第三节提升
2、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效能22第四节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24第六章积极推动长江黄河源头水生态保护27第一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27第二节实施生态缓冲带保护和监管29第三节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30第七章着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32第一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第二节有效保障生态流量33第八章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35第一节提升环境风险预警能力35第二节推进环境风险问题整治36第三节强化环境风险应急处置36第九章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38第一节雅碧江流域38第二节金沙江流域39第三节大渡河流域40第四节黄河流域41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42第二节健全法规标准42第三节完善市场体制42第四节加大
3、科技支撑43第五节加强监督管理44第六节促进全民行动44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规划范围表46附表2“十四五”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目标清单47附表3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48附表4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50附表5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目标清单53附表6试点开展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水体清单.54附表7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的水体清单55附表8天然湿地恢复目标表56附表9人工湿地建设清单57附表10以重现土著鱼类为目标的水体清单58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甘孜州地理区位图59附图2甘孜州行政区划图60附图3甘孜州水系图61附图4甘孜州国考断面2020年水
4、质现状图62附图5甘孜州汇水范围示意图6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也是甘孜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纵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甘孜州位于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河流众多,水生态环境状况优良,“十三五”期间,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水平,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是,甘孜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
5、稳固,水资源利用率依然偏低,水生态保护修复投入不足,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尚需加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甘孜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定,编制本规划,范围包括:甘孜州康定1个县级市、17个县,289个乡/镇(其中街道办2个、镇IlO个、乡177个),2181个行政村,流域面积涉及14.97万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甘孜州人民政府高度重
6、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放在全州大局的突出位置,努力把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工作方案为主要抓手,推进水污染防治,落实水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保障,突出水风险防范,保持全州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对治水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0年,甘孜州3个国考断面(大渡河大岗山,金沙江岗托桥、贺龙桥)水质达II类以上的比例为100%。大渡河大岗山断面水质达I类,金沙江金沙江岗托桥、贺龙桥断面均达II类,全州无水质类别下降断面、无劣V类水体。全州城市建成区内保持无黑
7、臭水体。4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8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纳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考核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印发实施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水污染持续达标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孜州工作方案,为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生态甘孜”“美丽甘孜”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保障。加强流域综合管控,实施重要水功能区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常态化巡查和监督性监测,完成纳塔曲、绰斯甲河、甲斯孔河等7条州级重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定和纳污能力核定,对3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了论证。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对康巴情人食品公司等
8、20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实现生产废水零直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入2480万元实施62个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州划定城乡水源地保护区23个、调整56个。完成总量减排工作,化学需氧量减排335.73吨,氨氮减排64.12吨。水生态保护修复初见成效。确定2个重点河湖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完成171座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设施改造。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全州共实施德格、乡城等11县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4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4万平方公里。切实加强雅碧江鳏鲤长丝裂腹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色曲河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工作。水资源保障稳步推
9、进。建成德格温拖水利工程、泸定顺河堰水利工程等6个骨干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8万亩。截至2020年末,全州用水总量控制在3.0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84.5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05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降低3L4%、45.4%o建成全省节水型企业1个,州级节水型单位17个,完成了全州7个“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乡城县完成“全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考核制度体系的建立,完成对县级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取水工程(设施)年度核查、登记任务,并着手整改工作。水环境风险防控有效开展。紧盯涉危涉重企业
10、、尾矿库等重点行业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压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做好汛期、敏感时段环境风险源排查,完成269家企业、11座尾矿库、2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备案。与雅安、阿坝、凉山等相邻市(州)签订了大渡河、雅碧江流域联防联控协议,建立了高效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第二节主要问题水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效能低、运行费用高,冬季管道易冻裂,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难度大。现有传统农村污水治理模式难以适用于牧区聚居点,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污水直排入河或溢流现象比较普遍。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
11、不完善,生活垃圾入河时有发生。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受区域内地质灾害、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滞后、突发环境事件储备应急物资与水质监管能力薄弱等影响,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水资源利用率低未有效转变。甘孜州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少大型水资源调蓄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灌溉效率低,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仍然是主要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2020年,甘孜州县城管网漏损率9.9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4立方米/万元,用水效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两江一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
12、,湿地滩涂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沿河沿江城镇开发建设造成河流自然岸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水电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多发。此外,退化草地、沙化土地、草原鼠害等典型生态问题使得全州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量大,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资金缺乏等使得水生态修复难度增加。水生物物种资源缺乏系统调查,无系统调查、无水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监管压力大。甘孜州主要河流属界河河段,与云南、西藏、青海等省份协商会商机制尚不完善,分级管理、上下联动不足
13、,联合执法力度不够;流域内各县也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缺乏良好的协商会商机制,权责不清,不利于水事纠纷解决处理,也无法全面开展河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水环境能力监管薄弱,受地理、地质、气候等因素影响,存在部分高海拔水质自动站冬季无法正常取样、冰雪融化期与汛期装置易损坏、道路受气候与地灾影响无法正常通行等问题。甘孜州执法机构人员装备不足、现代化执法办公设备落后欠缺、交通工具得不到保障、无专用执法车辆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三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亲自谋划了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
14、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甘孜州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势下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推动甘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构成“十四五”时期甘孜发展环境的主基调。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建设美丽甘孜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亟需为美丽甘孜建设打下阶段
15、性基础,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由流域污染治理向“三水”统筹转变,治理任务更为艰巨。“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要素,提出“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要求,生态功能遭到破坏的河湖逐步恢复水生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群众身边的一些水体,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满足群众的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要求。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开创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举措,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的需求更加迫切。省委赋予甘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明确支持甘孜创建国家生态文
16、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为甘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和载体。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严格遵循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各项部署,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筹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风险防范,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建设美丽甘孜、
17、圣洁甘孜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休养生息转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群众对美丽河湖的向往,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的水生态产品,能够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系统治理,协同联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冰
18、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冰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推动流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加强地上地下统筹,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长江、黄河流域资源禀赋、生态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色和差异,精准识别各流域亟待解决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科学系统设计针对性的任务措施。第三节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初步构建以11类水为主体的治理体系,实现甘孜州全域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到II类,实现甘孜州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生态
19、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保护好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地,共同推动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建设清洁水环境改善模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类别稳定保持在11类及以上,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HI类比例保持100%。建设健康水生态延续模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增强,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自然保护地面积稳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建设和谐水资源保障模式。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江、河、湖关系趋于和谐。县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具备饮水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到二。三五年,甘孜州水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20、美丽甘孜建设的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充分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要,基本实现“美丽甘孜、圣洁甘孜”美好愿景。表1“十四五”规划指标I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水环境1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优良(达到或优于HI类)比例()100100约束性2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3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4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100100约束性5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100100约束性1参考四川省“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率()6
21、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0预期性水资源7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个数(个)/2条河的2个水文站预期性水生态8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3条保持良好预期性9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千米、亩)/1.8千米预期性10湿地恢复(建设)面积(平方千米)/67.23预期性11以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为目标的水体数量(个)/2条河流2种土著鱼类预期性第三章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进一步细化完善“三线一单”中对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源头水保护区等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应以强化源头控制、严格空间布局
22、为主,清理整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过度养殖捕捞、矿山开采、岸线开发等生产、生活活动。城镇和工业园区等重点管控区应以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为主,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源环境风险综合管控。一般管控区应在合理发展的同时严格水环境保护,以水环境、水资源承载力为基准,合理进行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农牧业面源控制,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岸线空间管控。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流域岸线管控。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范围,实行河湖岸线分区管理并明确分区管理保护要求,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最大程度保持河湖岸线自然形态2
23、。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并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依法清理取缔禁养区养殖,规范限养区养殖3。禁止在长江2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规财(2017)88号)。3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禁止在长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加强“两江一河”及重要支流河道植被保护与修复,恢复河流两岸山体植被和林草状态,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第二节健全深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体系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推动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4,配合建立包括“全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孜 水生 环境保护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0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