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doc
《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doc(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播前预防大白菜病虫害在大白菜播种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预防大白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1、清洁田园:集中防治前茬蔬菜上的蚜虫、菜青虫等,彻底清除菜田杂草,把拉秧的植株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和虫源,降低病虫害基数. 2、茬口安排:大白菜的前茬以茄果类、瓜类、葱蒜类为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邻作. 3、整地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保证大白菜生育期的营养,增强抗病性.提倡高畦直播,以利排水,防涝降湿,减轻霜霉病、软腐病的发生. 4、土壤消毒: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结合翻地每亩喷施25%西维因0.5-1公斤,或用2.5%敌百虫粉3.5-4公斤拌土,或撒辛硫磷毒土10
2、-15公斤,并随即翻入土中. 5、选用良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是大白菜丰产丰收的基础.表现较好的抗耐病品种主要有新3号、丰抗70、丰抗80、津育75、津育80、太原二青等. 6、种子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20-3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可预防白菜黑斑病、黑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还可用25%甲霜灵拌种,每5公斤种用药40-60克,或用种子重量0.4%的福美双或百菌清拌种,可防治霜霉病;用抗毒剂1号1:10拌种,可防治苗期病毒病. 7、适期晚播:大白菜播种过早,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往往发病较重,晚播病害发生轻,但包心不实,
3、影响产量.一般在立秋后2-3天播种,病害发生较轻.大白菜霜霉病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茎部、花梗.种荚亦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边缘不甚明晰的水渍状褪绿斑,后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则生白色稀疏霉层,湿度大时霉层更为明显,即为本病病征.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多角形斑常连合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变褐干枯.留种株茎部、花梗和种荚染病,因受病菌的刺激而表现出生长过旺病状,患部呈肥肿弯曲畸形.如并发白锈病,则茎部和花梗肥肿弯曲畸形更为明显,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被害荚果歪扭,表面现黑褐色坏死斑,致荚果空瘪不实或半实.湿度大时荚果、茎、花梗患部亦现白色稀疏霉层病征.病原与发病特点病原为鞭毛菌
4、亚门的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brassicae Gumann = p parasiticaFr.病菌一般以卵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也可在采种母株根部或窖藏大白菜上越冬,少数还可粘附在种皮上越冬,并随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翌年温湿适宜时,卵孢子和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与游动孢子借风雨、流水等传播,作为初次侵染接种体从寄主气孔侵入致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与游动孢子作为再次侵染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不断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在广东周年种植白菜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方,本病在当地无明显越冬期.由于病菌发病要求稍低的温度和高湿条件,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本病最易发生流行
5、,降雨量比温度对病害的发展影响更为重要.植株生育不良,或感染了病毒病,或过度密植田间湿度大,发病常较严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在近年国内推介的近60个大白菜品种中,对霜霉表抗高抗的有:中白2号、绿宝、中白4号、106;豫白l号、豫白4号;秦白3号;鲁白10号等.由于本病菌属专性寄生菌,具明显生理分化现象,已知侵染白菜类的霜霉菌属于芸薹属变种pparasitica Varbrassicae,本变种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属侵染力较弱,对芥菜属则不侵染.在本变种中,还可区分为形态相同而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群,其中白菜型小种群对大小白菜、菜心、芥菜、芜菁等侵染力强,对椰菜侵染力很弱.病菌生理小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白菜 病虫害 综合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