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docx
《《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第一章总体要求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荷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市,在垦利区注入渤海。有金堤河、大汶河、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安栾河、幸福河、清水沟、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12条一级支流。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核心区为黄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及向外延伸IooO米覆盖的区域,12条一级支流河道管理范围,以及周边重要生态节点,面积约9825平方公里。联动区为沿黄9市其他县级行政区。规划期至2030年,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为2023年至202
2、5年,第二阶段为2026年至2030年。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紧紧锚定“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目标定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左右岸、堤内外、干支流协同推进,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为底线,以绿化美化、污染防治、节水控水、城河互融、文旅融合为重点,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
3、农业于一体的复合生态廊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山东路径、作出山东贡献。第二节主要原则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黄河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坚决打赢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切实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草则草,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依据黄河不同区段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统筹处理耕地保护、滩区发展、城乡建设的关系,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打造黄河流域典型风貌带。
4、源头管控,防范风险。坚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严格规划环评审查、节能审查、取水许可审批和项目环评准入,严控新增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协调、监督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休养生息,还水于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优化用水结构,强化生态水量保障,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第三节战略定位大江大河生态廊道保护建设新标杆。严格落实防洪安全、环境安全、生态保护等各类保护管控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系统推进绿点、绿带、绿
5、网建设,构筑以黄河口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全国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新样板。把解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作为主基调,把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态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适度增加主要支流生态补水量,加速补齐沿黄空白段防护林带,全面统筹黄河滩区、南展堤、北展堤综合整治工程,坚决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强大合力。黄河流域城河互促共融新典范。发挥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创新沿黄城市空间利用模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韧性城市理念贯穿沿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系统化推进
6、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分类分段推进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重大工程,推进森林城市、森林村居品质提升,从城河为邻走向城河相融,实现拥河而兴、水城共融,打造人城河和谐共生、相依共荣的活力廊道。山东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高地。统筹推进黄河文化活态化传承、现代化发展、国际化交流,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出沿黄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提升沿黄廊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休闲服务功能,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第四节空间布局立足黄河山东段自然地理特征,以黄河干流为骨架,以12条一级支流为脉络,以自然保护地、水利风景区等重要生态节点为支撑,坚持左右
7、岸、堤内外、干支流、点线面统筹布局,构建“一干三段,多支多点”的空间格局。“一干”,即黄河干流生态主廊道。突出黄河干流在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核心作用,以稳定河势、规范流路、保障行洪能力为前提,以增加生态绿量、提高生态质量、巩固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干流生态廊道。推进“二级悬河”治理,降低黄河大堤安全风险。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确保河道不断流。填补绿化空白,提高绿化水平,贯通近岸绿带。开展黄河滩区综合整治,保护修复黄河口及各类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三段”,即黄河山东段三大特色区段。根据黄河山东段自然地理风
8、貌、两岸发展基础,划分为河田融合生态修复段、河城一体生态景观段、河海联动生态涵养段。河田融合生态修复段。涉及荷泽、济宁、泰安3市,自东明县焦园乡起,至东平县旧县乡,河道长度约252公里。针对两岸堤距较宽、滩区面积较大等特征,推进滩区土地整治、沿线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促进河、滩、田、镇、村、人和谐共生。河城一体生态景观段。涉及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5市,自平阴县东阿镇起,至博兴县乔庄镇,河道长度约238公里。针对两岸堤距较窄、滩区面积较小、河城关系紧密等特征,统筹推动干流沿线生态保护与城镇建设,促进河城融合发展。推动济南拥河发展、北跨发展,实现地理阻隔向发
9、展枢轴转变。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融合历史文脉、人文特色,推进沿黄生态休闲系统与城镇慢行网络有效链接,打造河城交融、蓝绿交织的沿黄特色风貌带。河海联动生态涵养段。涉及东营市,自利津县北宋镇起,至入海口,河道长度约138公里。针对河口尾闾段地势低洼、易受海水侵蚀、土地盐碱化等特征,实施清水沟、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工程,联通河口水系,扩大自然湿地面积。加强沿海防潮体系建设,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咸潮入侵,恢复黄河三角洲岸线自然延伸趋势。开展物种栖息地恢复与动植物保育,着力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孤岛刺槐林修复,提升河口地区防洪防潮能力。实施土壤盐碱化综合治理工程,扩大耕
10、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多支”,即多条支流生态次廊道。突出黄河山东段12条一级支流在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支撑作用,以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流量保障、河岸绿化造林为重点,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次廊道。强化鲁豫合作,加快实施水资源保障提升工程,补齐防洪短板,把金堤河打造成为造福鲁豫两省人民的安澜河、幸福河。坚持以保为主、以绿为本、以治为要,通过清淤疏浚、维修岸堤、污水治理、生态补水、绿化造林、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大汶河防洪标准和生态水平。统筹推进浪溪河、玉符河、北大沙河等其他10条支流河道清障、岸坡整治、绿化美化,打造具有防洪补源、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绿色安全屏障。“
11、多点”,即多处生态功能节点。依托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水利风景区等重要生态节点,合理定位自然保护地主体功能、边界范围,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高水平提升东平湖生态功能,高质量建设济南大寨山、泰安徂彳来山等自然保护区,高品质建设泰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公园和荷泽黄河、济南百里黄河、垦利区黄河口等水利风景区,建立系统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五节任务目标到2025年,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初步形成。核心区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文化遗产实现应保尽保,河堤林带无缺损断带、质量显著提升。规划区内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
12、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黄河文化影响力明显扩大,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美,沿黄生态廊道综合生态效益和生态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到2030年,黄河安澜充分保障,堤内外绿带一体融合,沿线绿点充分保护,全域绿网串通交错,功能节点缤纷多彩,靓丽风景充分彰显,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生态系统稳定可靠,美丽城乡舒适宜居,建成大江大河生态廊道保护建设新标杆、全国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新样板、黄河流域城河互促共融新典范、山东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高地。第二章贯通近岸绿带以沿黄生态主廊道为重点,推进河滩生态涵养带、河堤生态景观带、堤外生态防护带一体保护,填补绿化空白,提高绿化质量,打造临河防浪林无断带、堤顶行道林
13、连续无缺、淤背区适生林整体覆盖、护堤林齐全完整、护坡草皮美观平整的沿黄近岸生态安全屏障。第一节河滩生态涵养带强化水土分区治理。实行生态保育区、高效农业区、乡村发展区三区联治,正确处理河滩田林湿村关系,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提高滩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优先保护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滨水缓冲带保护与湿地修复,修复提升嫩滩生态系统功能。在满足滩区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滩区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依托黄河独特文化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魅力乡村。(省自然资源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牵头,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按
14、职责分工负责。沿黄9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不再列出)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严格控制以人工湖、人工湿地等形式新建人造水景观。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既有湿地生态空间,提升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完善淄博天鹅湖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生态功能,打造集水源涵养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湿地保护区。(省自然资源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牵头,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综合整治滩区土地。黄河滩区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当满足河道行洪需要,发挥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在黄河滩区内,不得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设立新的村镇,已经规划和设立的,不得扩大范围;不得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为
15、永久基本农田、影响防洪安全的,应当逐步退出;不得新开垦荒地、新建生产堤,已建生产堤影响防洪安全的应当及时拆除,其他生产堤应当逐步拆除。严禁围河造田、种植阻水林木和高秆作物,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挖砂、取土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维护滩区生态安全。规范整治不符合防洪要求的农业设施。补植更新养护滩区护堤地防浪林,削减风浪爬高、防止堤防破坏、有效缓流落淤,增强安全行洪能力。填补东明、梁山、历城、章丘、高青、垦利等防浪林断带空白。(省自然资源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牵头,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第二节河堤生态景观带提升堤顶行道林。加过补植完善、优化提升、抚育管理等措施,提档升级堤顶行道林。填
16、补长清、天桥、济阳、利津、河口等行道林缺损。在城镇区段,乔灌结合、多彩搭配,栽植彩叶、开花乔木,配植低矮灌木,打造济南“银杏长廊”、滨州“黄河彩道”、东营“百里林荫长廊”。在乡村区段,结合乡野自然、乡土树种、地方特色,融入黄河景致,打造春花锦簇、夏意盎然、秋叶轻拂、冬雪银白的田园诗意观赏带。在人文历史富集地段,融合黄河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宜行宜观宜驻的黄河大堤历史人文路。(山东黄河河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负责)提升淤背区适生林。结合淤背区实际宽度,建设多林种、多层次、立体化防护林生态屏障。改善种植结构,原则上单一树种绿化面积不超过300亩、连续长度不大于
17、2公里。在保证防汛物料充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生态景观林种植比例。推进东阿大堤淤背区提升工程,填补齐河、槐荫、济阳等适生林空白。推动与生态防护无关的建设用地调出淤背区,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市天桥区、齐河县、东营市垦利区淤背区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山东黄河河务局、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负责)提升大堤绿化水平。在堤坡植草区段,主要选择耐旱、耐贫瘠草种,确保植草覆盖率不低于90%。在草皮铺植区段,草皮覆盖率不低于95%。在盐碱化严重区段,按照“先治碱、后绿化”的原则,逐步进行草皮更新补植。全面消除梁山、邺城等背河护堤林空白段,建成连续完整、覆盖全线的背河护堤林。适当抬高土壤盐碱度较重区段临河护堤
18、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淄博、滨州、东营临河护堤地低洼水涝段,合理利用现有台田空间进行绿化。提升济南付家庄等险工段绿化水平,打造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等8处历史文化型、打渔张涵闸工程文化基地等10处工程文化型文化公园。(山东黄河河务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1大堤文化公园历史文化至: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苏泗庄治河历史公园、刘庄稚璜文化广场、东银铁路文化展馆、齐河“红心一号”文化广场、惠民白龙湾黄河文化广场、利津黄河凌汛文化园、星利宁海顶点文化苑.工程文化型:东平湖三闸生态文化园、戴村城生态文化园、陶城铺地理标志文化园、源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济阳黄河文化健身广场、刘春家黄河治理文化教育基
19、地、张肖堂黄河文化生态园、打渔张涵闸工程文化基地、艾山K口地理标忐文化园、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提升大堤慢行绿道。加强绿道联通,构建连续、便捷的生态景观慢行绿道网。济南市串联黄河沿线景观节点,建设百里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打造慢行绿道、观景台、黄河客厅三位一体,左右两岸融合贯通的堤上休闲体验线路。东营市突出黄河湿地特色,推动大堤慢行绿道融入城市绿道体系建设。滨州市、东明一东平湖段、淄博市高青县等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慢行线路,打造慢行游憩单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第三节堤外生态防护带加强堤防安全保护区绿化。在沿黄堤防安全保护区其他林地、裸露地植树造林,鼓励培育混交林
20、。采取林窗补植补造、树种更新等措施,开展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生态防护功能。逐步清退非法和废弃建筑物、构筑物,禁止打井、钻探、爆破、挖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省自然资源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牵头负责)扩大生态延展区绿色空间。在符合条件的区域适当扩大绿量,推进林草更新,提高林木立地条件。开展绿色空间挖潜,实施差异化绿化引导,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市天桥区、滨州市滨城区等城区段,加强堤外生态防护带建设与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衔接;在镇村区段,提升沿黄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绿化水平。(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第三章扮靓沿线绿点以廊道串联自然保护笳、水利风景
21、区等重要生态节点,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打造各具特色、功能突出、缤纷多彩的生态靓点。第一节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探索多流路入海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清水沟、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等工程,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实施引水提水、沉沙湿地、湿地水系大连通、湿地小连通等工程,构建河陆滩海联通网络和水系循环格局,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群落恢复与生物资源保育。建立野大豆保护基地,恢复桎柳灌丛和天然柳林群落,治理互花米草,修复盐地碱蓬退化区域。建设越冬鸟类食物补给区,实施鸟类补食区生态维育项目,
22、加固黑嘴鸥繁殖地11公里防护工程,建设东方白鹳繁殖招引巢,提升改造鸟类救护中心,建设鸟类监测站点。建设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改造提升黄河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标准站。(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第二节高水平提升东平湖生态功能提升东平湖水环境质量。实施东平湖定期清淤和沉积物清理,改善东平湖底泥质量,减少湖水富营养物质,提升湖水水质。采取污染物源头控制、收割打捞、放鱼养水、堆肥利用等措施,实现范草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东平湖周边池塘水产养殖规模、品种、密度,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省水利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环湖
23、生态廊道品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环东平湖、沿大汶河”等区域为重点,协同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完善环湖生态隔离带,提升东平湖绿化质量,建成环湖生态绿地。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湿地生态修复为辅,采取鸟类栖息地改造、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加强湿地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省水利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环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修复提升东平湖、稻屯洼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完善环湖、环城山体引水上山设施,提升山体生态绿化水平。开展沿黄环湖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推进山体生态覆绿和土地综合整治。(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牵头负责)第三节高质量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
24、规范化建设。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与地质遗迹保护修复,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保护管理体系。强化火源管控、隐患排查、设施配套、联防联护与队伍建设,加大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防治力度。提升信息管理、视频监控、野外定位巡护等设备现代化水平,打造动态高效的管护巡护系统。强化科研监测综合数据系统化管理应用,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打造现代专业的科研监测系统。建立生态展示与科普教育基地,提升配套设施,打造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系统。搭建智慧云平台,促进科研监测、保护管理、生态旅游等功能融合,打造智慧保护区。(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负责)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实行分级、分类、分区管控。加强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 山东省 生态 廊道 保护 建设 规划 2023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