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手册.docx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手册.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手册成本核算工业企业制造费用都包括哪些内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包括:1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2 .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3 .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4 .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
2、(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5 .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6 .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7 .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8 .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9 .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10 .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11 .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12 .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
3、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13 .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14 .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15 .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16 .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17 .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
4、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18 .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19 .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20 .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就是将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为了正确进行成本核算,首先需要对生产费用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了进行成本核算,生产费用一般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回答的是
5、,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消耗了多少活劳动,消耗了那些物化劳动。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为费用要素。凡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开支的货币资金以及消耗的各项实物资产,均称为费用要素。工业加工业的生产费用一般可分为以下6项要素费用。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而消耗的由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2 .外购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耗用的一切外购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3 .外购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耗用的一切由外部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各种动力。4 .职工薪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职
6、工工资、福利费、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5折旧费:指企业的生产单位(车间、分厂)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6.其他支出: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不属于以上要素费用的费用支出。如车间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保险费等。上述是对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是指对那些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的所进行的分类。没有包括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情况。(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是指生产费用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的实际用途。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通常称为成本项目。也就是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项目。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
7、成本),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成本项目。1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2 .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薪酬、福利费、以及企业为职工计提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3 .制造费用:指生产单位(车间、分厂等)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和一部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X制造费用包括企业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劳保费、运输费、保险费等等。以上是生产成本的三个主要的成本项目。企业可
8、以根据生产特点和企业管理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成本项目,如燃料和动力、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项目。(三)生产费用按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分类生产费用按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1.直接费用:指消耗以后能够形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机器设备折旧费等。2.间接费用:指消耗后与产品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车间办公费、保险费、取暖费等等。(四)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两类:1.直接计入费用:指发生后能分清是哪种产品耗用的、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
9、生产费用。如A产品耗用了甲材料500公斤,材料费4000元。2.间接计入费用: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而且不能直接分清哪种产品耗用了多少的生产费用。间接计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然后将分配结果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生产出口企业什么时候申报退税,如遇节假日能否顺延?【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规定: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口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先向主管征税机关的征税部门或岗位办理增值税纳税和免、抵税申报,并向主管征税机关的退税部门或岗位办理退税申报。退税申报期为每月115
10、日(逢节假日顺延X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工作由谁做及怎么做1 .现代大中型的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管理,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进行成本核算,如库房的领料、人力部门的考勤、车间的产量及废品率等;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结账及出报表。在车间专设成本核算员,负责输入、收集及整理与生产产品有关的数据;在财务上专设成本会计,根据ERP系统调出打印的单据、成本核算员及人力部门提供的各种成本汇总表,输入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2 .小型的生产企业目前一般还是采用手工处理,岗位设置不是非常明确、细致,可能会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中指定一个人,负责收集领料单、工时产量记
11、录单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单据,待月中或月底送给会计,再由会计编制汇总表T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二、了解企业的产品只有了解了行业及自己企业的工序(如做服装,裁剪T缝制T熨烫生产工艺,及每一个产品的BOM(物料清单),才能真正做好产品的成本核算。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其中燃料、动力等占
12、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2 .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3 .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
13、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4 .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
14、其基本做法是: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X完工率(完工程度)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十月末在产品约当量)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X费用分配率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X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定额比例法。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附加税费的核算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涉及附加税费是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是当期实际缴
15、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并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同时缴纳。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与先征后退办法相比,只不过是将退税环节前移,把征、退两条线变为征与免、抵、退税合一的坐支法,生产企业出口免抵的增值税额视同企业已缴纳了增值税,可依经征税机关退税部门审核盖章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当期免抵税额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9%,2007年9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5
1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收到价税合计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离岸价USD50万,前期出口货物本期收齐出口单证销售额和本期出口单证齐全销售额合计SD40万,外汇人民币牌价为7.3当期免抵税额为164800元,如果企业所在地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o则: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1648007%=11536(元)应缴教育费附加=1648003%=4944(元)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6480贷: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11536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4944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消费税的核算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的办法。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
17、税消费品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或通过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予以免税,不计算缴纳应缴消费税;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时如果按规定实行先征后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Q)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计算应缴消费税时:借:应收账款贷:应交税费消费税货物出口后,收到外贸企业退回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2)企业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计算缴纳消费税。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消费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增值税的核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
18、号)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上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2
19、)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O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进行出口货物增值税核算须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还应设置进项税、销项税、免抵税、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明细科目,其核算举例如下:【例U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
20、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9%,2007年9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5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到价税合计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离岸价SD50万,前期出口货物本期收齐出口单证销售额和本期出口单证齐全销售额合计SD60万。外汇人民币牌价为7.30有关增值税业务核算如下:(1)购进货物的核算:借:原材料5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内销业务的核算:借:银行存款117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
21、入1000000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一一销项税额170000(3)出口销售的核算:借:应收外汇账款365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3650000(4)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0007.3(17%-9%)-0=292000(元)借:主营业务成本292000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92000(5)计算当期应交增值税额:当期应交增值税额=170000-(850000-292000)-50000=-438000(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38000元。(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期末留抵税额。)此过程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6)计
22、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600000x7.3x9%-0=39420098000元当期应退税额=98000元当期免抵税额=262800-98000=164800(元),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免抵税额。应收出口退税98000应交税费直交增值税免抵税164800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一一出口退税262800生产企业免抵退办法的账务处理生产企业免抵退办法的账务处理(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企业 成本核算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