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教案精选完整版.docx
《《旅游资源学》教案精选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教案精选完整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一章绪论授课时数3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角度的旅游资源定义,掌握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加强对旅游资源内涵的认识。同时还要了解旅游资源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2、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1、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口自学指导法口参与式教学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挂图口音像其他板书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定义一)资源定义二)旅游资源定义二、关于旅游资源认识论的分析三、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二)
2、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第二节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资源的认识研究二、旅游资源的实践研究三、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二)研究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三)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四)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一)野外考察二)社会调查三)历史分析四)遥感技术的运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定义一)资源定义根据辞海解释,“资源”是指“可资利用的来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资利用的原材料,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原材料”则称为旅游吸引物。二)旅游资源定义1、从供体上定义1)旅游资源是指一切足以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因
3、素和社会现象及事物。(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持该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去讨论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是指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的交集,既要吸引旅游者,又要为旅游业所利用。持该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旅游业的角度去讨论旅游资源。)3)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有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的并集。)4)无论是实体还是现象,一旦被定义为“资源”,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现象的“需求”而言。旅游资源伴随着旅游资源需求
4、的产生而产生,是旅游需求作用于自然界各种实体和现象的产物,是实体和现象在其客观物质性与旅游主观感应性相互渗透方面上的深层次交叉。2、从旅游者心理需求与供体资源的角度看在一般旅游资源的认识中,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主要强调了旅游资源的吸引能力,而忽视了这种吸引力产生于旅游资源需求而非自然界的实体和现象,从而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只重“实体”,不重需求的局面,强调了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物质性,淡化了其主观感应性的作用。对旅游资源的这种认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资源的一些本质属性。3、从系统的角度看杨振之在“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旅游学刊,1997,3:49-53)中认为,旅游资源是一个综合体,
5、是指所有客观存在的并相互产生吸引力的能带来旅游效益的人和物。旅游资源包括客源市场、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设施三大主要因素,这三大要素相互吸引、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一个旅游资源系统。本书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活动的自然与社会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的综合。二、关于旅游资源认识论的分析1、开发的与未开发的有观点认为:开发了的才能算旅游资源,那么未开发的资源可否算旅游资源。如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2、有形的与无形的有物质实体的东西是旅游资源,那精神层面的东西如何算?3、劳务性的与非劳务性的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之间如何来界定?有价与无价的认识。4、
6、固有的与人造的本地有的还是人工新造的?关于主题公园的讨论。5、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与不可移植性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与人造景观之间的讨论。6、旅游资源周期的有限生命论与可创新性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与延长生命周期可行性的争论。7、旅游资源开发的“泛资源论”与“唯资源论分辩两种认识,结合定义分清资源。三、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应的自然旅游资源2 .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及演化3 .地质作用4 .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5 .气候的区域性差异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3幅图略)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 .历史遗存2 .社会文化的差异所
7、致3 .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4 .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的新需求(4幅图略)。第二节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资源的认识研究旅游资源的认识研究应对蕴藏着自然和人类智慧奥秘的旅游资源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以满足旅游者求知的精神需求;应对吸引旅游者的旅游特色和美学特征研究,以指导其开发利用方向;还应对繁多的旅游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研究,以便系统地认识旅游资源,为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二、旅游资源的实践研究三大效益同时兼顾三、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各类旅游资源都各有其自己形成的渊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人
8、文旅游资源是特定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具有自然形成的属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需从研窕旅游资源的形成机制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刻认识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提高旅游资源的艺术与观赏品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旅游资源的效益功能。(二)研究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在认识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机制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要寻找各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找出不同旅游资源的特点,注意不同特性资源的互相转化。差异越大,特点越显,开发价值就越高。所谓旅游资源特点,系指旅游资源的鲜明个性、旅游资源的“特殊本质”。对旅游资源特点的认识,要作深入的考察、科学的分析、广泛的横
9、向对比才能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内涵的延伸,旅游资源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对旅游资源作出合理的科学分类,是认识与研窕旅游资源的前提与条件。(三)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旅游资源是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客体。由于各类旅游者精神需求的差异,同一客体,对于不同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因人而异的。秀丽的山川田野,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寻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精神需求,对城市居民有强烈的吸引力;而现代化的都市建筑能够满足乡镇居民对现代化追求的精神需求,对乡镇居民有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同一客体,因包装、开发深度的差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会不同。如苏州虎丘,原名海涌
10、山,高仅数十米,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将其父阖闾埋葬在此,并有建于宋代的八面七层砖身木檐的仿楼阁形塔而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该丘虽为矮小,但从成逝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水平,都要采取历史分析的方法。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人文旅游资源中,相当部分是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文化遗产,并且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对其研究,只有采用历史分析方法,才能正确判断其历史价值,才能真正了解其产生原因与演化历程。(四)遥感技术的运用遥感就是感知遥远的物体,即在一定的距离以外感受、识别和量测所需要研究的对象。目前在旅游资源普查、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遥感技术都
11、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一张航空像片,当比例尺为1:20000,像幅为18X18cm2时,则它所摄地面的面积(截幅)约I3km2。而卫星像片所包括的地面截幅为185km185km,近3.4X104km2的面积,它相当于上述航空像片2600张所覆盖的面积。由于面积大,视野辽阔,信息丰富、真实、客观,便于了解全面,分清主次,类比研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授课时数3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共同特点,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了解各种不同对旅游资源分类,并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分类的合理方式。教学基本内容(重
12、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2、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教学难点:1、对旅游资源分类的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口自学指导法参与式教学法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口实物模型口挂图口音像其他板书设计: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一、旅游资源的共性1、地域性与广域性2、季节性3、组合性4、审美性与文化性5、永续利用性与易损性二、生态的整体性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一)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1、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及纬度地带性,高度地带性。2、季节性和周期性3、不可移植性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历史性,人为性与可创造性,可移置性,文化性。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按旅游资源自身的属性进行分类1、自
13、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水体类;生物类;气候气象及宇宙类。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类;园林类;民风民俗类;文学类;人造景观类;旅游商品类二、按旅游活动性质进行分类1、供陆上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2、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三、按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分类1、原生性旅游资源2、萌变性旅游资源四、按照旅游资源的级别进行分类1、国家级旅游资源2、省内旅游资源3、市(县)级旅游资源五、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和旅游者的游程进行分类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2、资源基础性游憩资源3、中间型游憩资源六、按照景区经营的角度进行分类1、无限旅游资源2、有限旅游资源七、其他分类方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4、的杨冠雄等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1990)中,将旅游资源分为类与基本类型两级,前者指大类,后者为小类,整个分类系统分为8个大类,108个小类。1 .地表类2 .水体类3 .生物类4 .气候与天象类5 .历史类6 .近现代类7 .文化、游乐、体育胜地类8 .风情胜地类讨论、思考题、作业:1、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2、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3、通过对旅游资源分类的认识,讨论乡村旅游资源应该属于哪类?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丁季华,旅游资源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2、苏文才等,旅游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邓爱民.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
15、00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5、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说明:1、木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一、旅游资源的共性1、地域性与广域性1)地域性是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形成旅游资源分布区域性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旅游资源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才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2)广域性是指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是存在于不同的地域的。(6幅图略)2、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是指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
16、特征,从而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季节性(西湖十景)(6幅图略)。3、组合性孤立的景物要素是很难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域中,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共同形成资源体。资源的组合形式包括了:山水组合(“山为水之筋骨,水为山之血脉”,“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就是写照);山树组合(树为山之肌肤);山与人文景观组合(八达岭)。(5幅图略)。4、审美性与文化性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不同,旅游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3幅图略)。5、永续利用性与易损性1)旅游资源在开发得当、保护得力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长期反复利用。2)旅游资源如
17、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一经破坏,也难以恢复二、生态的整体性1、旅游资源的各组成要素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资源体。2、整体性强,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大。3、生态的整体性意味着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一旦被破坏,会影响整个旅游资源的质量,甚至使其消失。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一)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1、地带性1)经度地带性及纬度地带性气候变化植被变化水文变化土壤变化2)高度地带性2、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旅游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季节变化,其次是人为因素。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性表现在三方面:1)有些自然风景只在特定的季节或时期里出现。2
18、)同样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展现出不同的风姿。3)一些人文景象或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季节或时间里出现。3、不可移植性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或旅游功能都是独有的,因而不可移置。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1历史性2人为性与可创造性3可移置性4文化性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为过去历史的见证,它们在地域上也是固定的。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的一些旅游景观由于脱离了当地的历史和环境,景观生态关系不完整,仿制品已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按旅游资源自身的属性进行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
19、类2)水体类3)生物类4)气候气象及宇宙类2、人文旅游资源1)历史古迹类2)园林类3)民风民俗类4)文学类5)人造景观类6)旅游商品类二、按旅游活动性质进行分类1、供陆上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骑马、狩猎等)2、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海上活动水域及钓鱼水域等)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低地、高原等)三、按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分类1、原生性旅游资源2、萌变性旅游资源四、按照旅游资源的级别进行分类1、国家级旅游资源2、省内旅游资源3、市(县)级旅游资源五、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和旅游者的游程进行分类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2、资源基础性游憩资源3、中间型游憩资源六、按照景区经营的角度进行分类1
20、、无限旅游资源2、有限旅游资源七、其他分类方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杨冠雄等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1990)中,将旅游资源分为类与基本类型两级,前者指大类,后者为小类,整个分类系统分为8个大类,108个小类。1.地表类101典型地质构造,102标准地层剖面,103古生物化石点,104自然灾害遗迹,105观赏岩洞,106名山风光,107峡谷风光,108峰林景观,109石林风景,110土林风景,Ill丹霞景观,112火山风光,113黄土景观,114沙漠景观,115戈壁景观,116风蚀风光,117海蚀风光,118沙滩,119岛屿风光,120其它。2 .水体类201湖泊风光,202瀑布风光,203
21、名泉风光,204风景河段,205漂流河段,206冰川风景,207浪潮景观,208游览海域。3 .生物类301森林风光,302草原风光,303古树古木,304珍稀植物群落,305特殊物候景观,306野生动物栖居地,307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4 .气候与天象类401避署胜地,402避寒胜地,403云海,404雾海,405冰雪风景,406树桂奇观,407天象胜景。5 .历史类501古人类遗迹,502古城遗址,503古工矿遗址,504古作坊遗址,505历史交通贸易,506古代文化、科学、教育遗址,507历代军事遗址,508历史纪念地,509名人故里,510古墓葬,511帝王陵寝,512古代水利工程,5
22、13古桥梁,514古代宫殿建筑,515古园林,516古代宗教建筑,517独立古塔或塔,518历史祭祀建筑,519石窟造像,520摩岩石刻,521岩画,522古宅院,523古衙署,524传统街区,525古城镇,526其它古代建筑。6 ,近现代类601地方标志建,602地方代表性建筑,603现代城市风,604工矿设施,605水电工程,606车站,607港口,608桥梁,609其它水利交,610农、林场,611养殖场,612农林业试验基地,613科教设施,614社会福利设施,615休疗养设施,616城市著名雕塑,617纪念陵园,618名人故居,619名人陵寝墓地,620其他纪念性建筑,621仿古建筑
23、。7 .文化、游乐、体育胜地类701动物园,702植物园,703其他类型公园,704游乐场所,705狩猎场,706文化设施,707著名体育运动场馆。8 .风情胜地类801特色城镇,802商业闹市街区,803民俗街区,804购物中心,805乡土建筑,806典型民族村寨,807城乡盛会,808节庆活动,809民间艺术,810地方特产,811名菜名食,812特殊医疗。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单元):授课时数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所占的位置,同时掌握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尤其是与贵州密切相关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 教案 精选 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