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保护目的理论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适用——对可预见性规则的反思.docx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适用——对可预见性规则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保护目的理论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适用——对可预见性规则的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规范保护目fi三论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适用一对可预见的则的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民法典第584条蔻续了原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的规定,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继续采纳了可预见性规则。依学者见解,第约时多页见到可能发生损害却仍然愿意进入合同关系,即意味着当事人有承受此种损害之意思。(1)叁见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3页;李永军:合同法(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506页;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4版),法弹出版社2018年版,第796页。立足于预见即承受二既有研究围绕理性人标准之建构,就其判断标准、(2)参见叶金强:可预见性之判断标准的具体化(合
2、同法)第113条第1款但书之解释路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140一146页;郝丽燕: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确定标准,载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第4866页;阮神裕:论侵权法上可得利益损失的合理确定性,载财经法学2017年第5期,第87101页。实践适用现状(3)参见吴行政: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反思与重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适用的实证考察出发,就法商研究2012年第2期,第6973页。等问题有深入研究,如预见主体、预见对象、预见时间以及预见程度等。尤其对于关键的违约方预见能力的判断,多数观点果纳了就高不就低的行为人+理性人”标准。(4)参
3、见徐建刚: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下的统一损害赔偿,载政法论坛2019年第4期,第81页。但问题在于,对损害的颈见并不等于对损害的承受:反之,当事人事实上未能预见,也不必然排除对损害的承受。立足于.颈见即承受的可预见性规则,存在逻楫上的漏洞;而基于这一理解发展出来的理性人标准也有沦为形式之虞,难以为个案裁决提供合理的方案。司法实践中可千页见性规则的适用现状,可为此提供佐证。法院在适用该条判决违约损害赔偿时,并无明确或一致的立场。常见的情形是,以可得利益不具有确定性、必然性或无法实际证明为由,否定赔偿请求。(5)参见北京青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诉北京浩傅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案,
4、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6)京民申字第3777号民事裁定书;蔡章庆诉苏州万亚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苏民终字第633号民事判决书;杨XX诉志丰XX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淅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淅民三终字第122号民事判决书。而在肯定赔僚的情形,则多以公平或诚实信用原则为理据,并通过酌定的方式加以折中。(6)参见浙江丰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诉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17)数高法民终字第701号民事判决书;安赛体育用品(杭州)有限公司诉宁波百仕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浙商外终字第
5、11号民事判决书。为了协调裁判的一致性,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过不同的指导意见或会议纪要,(7)参见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下文简称指导意见”);违约损害赔偿中可得利益损失如何计算(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19年第13次法官会议纪要)(下文简称“会议纪要”),载贺小荣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会议纪要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版,第1533页。问题却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可得利益作为一种将来利益具有不确定性有直接关联,但问题根源仍在于对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解。此外,从体系上看,可预见性规
6、则与侵权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尤其是相当性理论之间存在更叠之处,这涉及违约与侵权在损害赔偿层面的体系协调。(8)参见张家勇:合同保护义务的体系定位,栽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6期,第69页。反思可预见性规则的内涵,是认识二者体系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二)本文研究思路据此,本文首先基于司法实践的适用现状及学说基本认识,指出既有可预见性现则的不妥当性;其次,回顾法律史及比较法的理论变迁,揭示可预见性规则的实质内核;最后,立足于中国实践,从合同保护目的及范围的视野出发,为违约损害风险的分配提供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为构建统一的损害赔偿内在体系奠定价值基砒。(三)研究范围限定对于可预见性规则能否适用于可得利益以外
7、的其他违约损害情形,学界存在不同认识。(9)同前注(4),徐定刚文,第80页。民法典第584条在断句上所做的修改,表明立法者采纳了肯定说。鉴于此,本文关于可颈见性规则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适用,不限于可得利益。二、可预见性规则的不妥当性:实践难题与理论障碍可预见性规则在违约损害赔倍中的适用,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在司法实践层面,可预见性的判断具有不一致性;在理论构成层面,预见与赔偿之间缺乏必然的关联。(一)实践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性司法实践中,可预见性判断的不一致性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可预见性面临确定性标准的挤压;其二,可预见性的判断缺乏一致性标准。1.确定性对可颈见性的挤压可得利益在性质上是一种将来的
8、利益,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因此,学者多主张在判断时应降低其证明程度;(10)参见刘承霆:违约可得利基损失的确定规则,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第91页。比较法上对此亦有共识。(11)VgLReinerSchulze,in:HandkommentarBGB.8.Aufl.2014,252Rn.3;HartmutOetker,in:MunchenerKommentarzumBGB.Band2,5.Aufl.2007,252Rn.31;HermannLange/GottfriedSchiemann.3.Aufl.,2003,2,S.340f.但实践中对此多持保守立场,常以“不具有确定性或必然性”守
9、约方无法证明-并无实际发生,且亦非必然发生”为由否定其赔偿,几乎用确定性取代了可预见性的标准。(12)参见李丰松诉王明路装饰装修合同纠财案,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售02民终字第5588号民事判决书;四川江口醉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诉泸州佳冠酒业有限公司、林锦泉不正当竞争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7)号高法民三终字第318号民事判决书;同管注(3),吴行政文,第71页。如在李丰松、王明路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中,因被告装修瑕疵造成原告房屋无法使用,原告关于房屋租金的损失赔偿诉请,一审、二审均以“并无实际发生,且亦非必然发生”为由否定。(13)参见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
10、院(2017)鲁02民终字笫5588号民事判决书。类似判决参见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琼民一终字第17号民事判决书、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01民终字第328号民事判决书。在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与东莞卓越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法官也指出,(合同法第113条)这里的可得利益应该是确定可得的利益,东莞卓越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所主张的利益不属此列。(14)参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粤高法民三终字第318号民事判决书。法院对可得利益的此种理解,与立法机关的解释不无关联。立法机关在相关释义中明确指出,“可得利益的求偿需坚持客观确定性,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主观上是可能的
11、,客观上还需要确定的。因违约行为的发生,便此种利益丧失,若无违约行为,这种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15)参见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05页。这种近乎苛刻的认定标准之下,违约损害赔偿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可得利益的确定性要求,也体现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由于守约方无法证明可得利益的实际发生而否定其赔偿请求,在实践中也.颇为常见。(16)参见同前注(5),杨XX诉志丰XX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这种理解也能在指导意见中找到相应依据。指导意见第11条规定,“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既可以由非违约方举证,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裁量。表面上看,这
12、一规定在可得利益的证明上给予了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但法院在具体适用时往往偏向于由非违约方承担举证责任。指导意见虽也承认违约行为通常导致可得利益损失”(第9条),但这并未转化为对守约方证明责任的优待。2.能否预见的判断标准不一致饕于前文提到的确定性要求,法院以守约方主张的可得利益不具有可预见性为由否定其诉请,是实践中的常见情形。但在阐行具体理由时,除了笼统的表述为无法颈见”,(17)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诉保山市五星电极有限公司供用电合同纠纷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云高民二终字第307号民事判决书。常见的还包括:与案外人的合同损失不可预见,(18)参见陈娓飞、郑剑锋诉卢秋玲、浙江丽水
13、便民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给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浙民一终字第281号民事判决书。合同约定了解除权、守约方能够颈见到提前解除,(19)参见杭州时久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诉杭州罗某百货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浙杭民终字第2578号民事判决书。可得利益数额超过了原合同金额,(20)参见广州市恒智三利广告有限公司诉广州天龙大酒店租赁合同纠纷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等高法民一申字第916号民事裁定书。甚至双方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并无约定(21)参见郭建军诉西宁市第三中学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青民提字笫30号民事
14、判决书。等。即使在认定违劣方能够或应当预见、从而肯定可得利益赔偿的情形,法院也常以公平原则(22)参见郑丹威诉北京同仁堂福盛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盼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闽民终字第899号民事判决书。或诚实信用原则(23)参见同前注(6),浙江丰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诉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为由对赔偿范围进行的定。(二)可预见与可赔偿的不一致性从理论构造上看,预见与损害赔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一方面,违约方对于已经预见到的损害,并非必然承担赔偿义务;另一方面,违约方不能预见到的损害,也可能需要承担赔偿义务。1 .可预见不等于可赔偿按照学界通说的“行为人+理性人标
15、准,至少在行为人能够预见的情形,损害具有可赔偿性。但事实上,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很难适用。以快递运输中的损害赔偿为例,托运货物灭失时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是实践中争议较多的难题。其疑难之处在于,快递公司是否需要就货物的实际价值承担全部的赔偿义务?按照前述标准,从预见性的角度考虑,只要快递公司在订立快递合同时手页见到寄件方的损害,即应承担全部赔偿义务。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笫22条的规定,寄件人交寄快件时,应该如实提供寄递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等信息。实践中,快递员在取件时,通常也会对物品进行检查。从预见与否的角度上看,这意味着通常都能够满足对寄件人损害范围(货物价值)的预见。如此,则快递公司应就货物的实际
16、价值承担全赔偿义务。这对快递公司而言过于苛刻,有必要对快递公司的赔偿义务予以适当限制,对此,有学者指出,应该按照商品的中等品质标准确定损害数额。(24)参见叶林:没有保价的快递出了问题,怎么赔,载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7日,第7版。这意味着,即使违约方在鳍约时能预见到损害的范围,也并不必然对此承担赔偿义务。2 .不可预见不等于不可赔偿在既有的可预见性规则下,违约方事实上未预见也不能预见的损害,不具有可赔偿性。但这无论在中国法实践中,还是在比较法上,均无法得以贯彻。在可预见性规则中,违约方是否实际颈见到损害并不重要;在应当预见的兜底性判断之下,可预见性规则关注的与其说是受害人的预见,不如说是
17、理性人的预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法院在适用可颈见性规则时,往往是以应当预见作为其判断标准,而非事实上颈见与否。即便如此,应当预见也无法成为判断损害可否赔偿的可靠标准。不能颈见的损害也可能具有可赔偿性。最为典型的是特殊体质案型中的损害赔偿问题。(25)参见程啸:受害人特殊体质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减轻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评析,载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6786页。此类案型多为侵权纠纷,但国内学者对于侵权中的相当性的判断,也多以行为人+理性人”技见作为判断标准。因被害人特殊体质,加害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大于其所能手页见的范围(无论类型与数额)O于此,无论是受害人事实上的预见能力,抑或是理性人的
18、假定预见能力,均难以及于该损害。但无论是英美法还是大陆法系,均从受害人保护的角度,认为加害人应就此承担赔偿义务。(26)参见陈聪富: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不能预见,并不能成为损害赔偿的否定理由。为什么对损害的预见即等于对损害的承受意思,从而能实现损害移转的后果?既有关于可预见性规则的认识,并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预见与承受之间,究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三、可预见性规则的内涵与实质:损害风险的分配以可预见性规则作为损害范围的限制,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意思说、效率说、公平说等。(27)参见同曲注(2),叶金强文,第141142页。从“
19、预见即承受号的角度看,显然采纳的是意思说,这在法律史及比较法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一)“预见”的内涵:对损害的承受意思1 .承受意思作为可预见性内容的由来可预见性规则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法,是法国学者杜摩兰(Dumoulin)在解释优士丁尼法典中一个片段时的“发明FErfindUng)根据优士丁尼法典的规定,违约中的损害赔偿不得超过原债务或者对待给付价值的两倍。(28)VgIJanDirkHarke.AllgemeinesSchuldrecht.2010.S.290.这一规则固然清晰、明确,但优士丁尼法典并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的解释。(29)法国学者多马(Domat)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借贷
20、合同场合的利息累积后不得超过本金这一限制扩大适用于一切合同.SeeJeanDomat,CivilLawinitsNaturalOrder,translatedbyWilliamStrahan,CharlesC.LittleandJamesBrown.1850.p.758转引自张金海:可颈见性规则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一以法国与英美合同法的比较为中心,载经贸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第88页。杜摩拦认为,之所以将违约损害赔偿范围限于主给付价值的双倍,是因为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到更高的损害。他并指出,这种预见性必须根据合同的内容加以判断,因为只有当事人已经承受的风险所导致的损害,才具有可赔偿性。(30
21、)VgLAthinaXynopoulou.DieVoraussehbarkeitalsVoraussetzungdesSchadensersatzesinderVertragshaftung,2013,S.6.因此,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取决于当事人所能颈见到的内容。这构成了可预见性规则的蹙始。(31)杜摩兰关于预见性的想法从何而来,如今已不可得知。从他所处的时期及其个人研究风格来看,他试图通过汲取法国习惯法的养分,创造出一种新的、简洁的法律规则体系,而当时的法国法学理论研究,深受罗马法影响。或许是迫于这种“主流”压力,他不得不打着1解释优士丁尼法典”这样的旗帜,将法国习惯法的某些做法,通过可预见性
22、这一论述加以表达。比外,杜摩兰在可预见性之外,也承认了一些重要的例外。例如,在违约方故意的情形,损害赔偿不再受这一限制。这也可以看出罗马法上对恶意行为的惩罚思想(BeStrafUngdeSbswilligenVerhaltens)不过杜摩兰是在很严格的意义下理解故意,也即必须有加害对方之意图(IntentionzurSchadigungdesVertragspartneD。同上注,第56页。杜摩兰的观点提出以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学界的重视。近两个世纪以后,经由波蒂埃(Pothier)的进一步阐释,才最终确立了可预见性规则在法国法典化过程中的地位,并对英美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波蒂埃指出,发生违约时
23、,损害赔偿应该同时包括积极损害与所失利益;但在违约方并无故意时,守约方只能在违约方所能预见到的范围内请求损害赔偿。在他看来,对于主给付义务标的物所具有的价值(包括价值变动,尤其是可能的涨价),当事人无疑是能够预见到的,应该予以赔偿;对于标的物价值以外的整体财产状况,若要肯定其赔偿,必须能够从合同中解释出,违约方已经明示或默示地承受了这一损害后果。例如,基于给付的特殊性或者合同磋商过程中所特别强调的使用目的。此外,对于专业人士(如鉴定人)而言,饕于其专业特性,在损害风险的分配中其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该更大。(32)同上注,第1011页。总体而言,与杜摩兰类似,波蒂埃构速了以故意作为区分的合同责任两
24、级体系:在非故意的违约中,损害赔偿取决于可预见性的判断;而在故意时,不受此限制。杜摩兰与波蒂埃将违约损害赔偿取决于违约方的千页见性、将其限制在合同内容(合意)之中,符合法国民法典起草者限制法官自由裁量空间的意图,被立法者所采纳,最终出现在法国民法典第1150条之中。2 .承受意思有无及其范围的判断可预见性这个词在溉念上容易引发主观色彩的联想,但事实上,在可预见性的判断上,法国判例与学说都认为应该做抽象判断:判断能否预见并不取决于具体加害人对损害及其范围的主观认识,而是采纳善良家父Viligenspaterfamilias)标准,以避免加害人主张其预见能力有限而获得限制赔偿范围的优待。此时,对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范 保护 目的 理论 违约 损害赔偿 中的 适用 预见性 规则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