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docx
《202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docx(2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XZX刖百第1章绪论111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11.1.1 源结构亟待转型11.1.2 新能源消纳面临瓶颈31.1.3 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41.1.4 能源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限性问题522能源技术取得的突破712.1 新能源成本的快速降低72.2能源领域新材料取得的新突破91.2.3互联网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优势101.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优越性1113.1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111.3.2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121. 3.3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提供市场化所需技术支撑1314本章小结13参考文献14第2章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模式151.1
2、 国内外发展现状151.2 融合模式的三种形态191.2.1 视角A:智能电网2.0201.2.2 视角B:互联能源网221.2.3 视角C:“互联网+”能源网252. 2.4融合模式的异同272.3融合模式的支撑技术282.3.1材料装备技术292.3.2信息通信技术322.4融合模式的典型场景322.4.1 广域互联能源网332.4.2 区域与用户级智能能源网332.4.3 互联网+智慧能源3425本章小结34参考文献35第3章新材料新装备支撑技术3831提升电能传输效率的新型材料与装备383.1.1 超导材料与装备383.1.2 新型导电材料433.1.3 特高压设备绝缘防护473.2促
3、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483.2.1储能技术的基本类型483.2.2储能材料与装置的技术发展方向483.3未来先进电工装备的新型电工磁性材料5/3.3.1电工磁性材料的基本类型513.3.2电工磁性材料的技术发展方向553.4 未来电力电子化能源系统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573.4.1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类型573.4.2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技术发展方向653.5 推进能源系统发展的智能(功能)材料673.5.1非线性绝缘材料683.5.2自愈合绝缘材料693 6本章小结71参考文献71第4章信息通信支撑技术744 1促进透明电网的信息感知技术744.1.1 芯片级传感
4、技术744.1.2 芯片化保护控制技术764.1.3 光纤传感网络技术784.1.4 泛在网络技术784.1.5 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814.2适应分布式处理的信息处理技术834.2.1云计算技术834.2.2大数据应用技术864.2.3高性能计算技术894.2.4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904.3面向智能决策的信息交互技术914.3.1人工智能技术9/4.3.2虚拟现实技术(VR)934.3.3物联网技术964.3.4移动互联网技术1004.3.5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方向1024.4保障能源系统可靠性的信息安全技术1034.4.1云计算信息安全技术/034.4.2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1044.4
5、.3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1064.4.4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1094.5本章小结Ho参考文献no第5章广域互联能源网1135.1 电力发展趋势1131. 1.1电力需求预测1132. 1.2电力供应预测1155. 1.3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76. 1.4电力流和输电需求预测5.2 广域互联能源网的形态特120征1215.3 广域互联能源网的技术需求5. 3.1远距离输电能力提升的技术需求1226. 3.2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需求1227. 3.3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集中消纳的技术需求1235.4 远距离输电能力提升的技术发展方向1245.4.1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1245.4.2特高压直流
6、输电技术1265.5 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发展方向7275. 5.1基于运行轨迹的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1276. 5.2新一代特高压交直流仿真平台1297. 5.3交直流大电网系统保护技术1338. 5.4气象及能源大数据综合利用1365.6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集中消纳的技术发展方向1385.6.1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1385.6.2 大容量储能技术1395.6.3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大电网调度技术1405.7本章小结146参考文献146第6章区域与用户级智能能源网1476.1 现状及发展趋147势1486.2 智能能源网的形态特/5/征/576.3 区域与用户级智能能源网的技术需求6
7、.3.1多能流耦合的关键支撑技术与设备6.3.2多能流精合的规划设计技术1576.3.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技术需求万96.3.4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技术需求1596.4 多能流耦合的技术发展方%。向1606. 4.1电-气耦合技术7. 4.2电-热耦合技术1638. 4.3电-氢耦合技术”9. 4.4互联信息保障技术1646.5 多能流耦合规划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656.6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技术发展方向6.6.1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1656.6.2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技术1666.6.3直流配电网与直流微网技术1686.6.4分布式储能技术1696.7终端能源利用效
8、率提升的技术发展方向1706.7.1需求侧综合管理技术1706.7.2智能能源网运行优化技术1716.8本章小结172参考文献173第7章“互联网+”智慧能源/方7.1 现状及发展趋175势1777.2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形态特征1787.3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技术需求7. 3.1能源生产智慧化的技术需求1787.3.2能源网络智慧化的技术需求/797.3.3能源消费智慧化的技术需求/797.4能源生产智慧化的技术发展方向1807.4.1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信息公共服务网络1807.4.2基于大数据的生产调度智能化1807.4.3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能源网络1817.4.4多能流
9、生产协同的分析控制技术1817.4.5虚拟发电厂技术1817.5能源网络智慧化的技术发展方向/8/7.5.1透明电网/能源网1817.5.2泛在信息能源网1837.5.3基于互联网的能量管理技术1847.6能源消费智慧化的技术发展方向1867.6.1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1867.6.2基于互联网的用能设施的推广1887.6.3基于互联网的能源领域商业新模式,907.7本章小193结参考文献193第8章我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技术路线/948.1 我国能源体系分194析7958.2 能源利用体系的演/97变1988.3 3智能电网能源网融合定位及形态的演变1998.4 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关
10、键技术”98.5 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形态演变及技术路线8.6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202由常规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迫使我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能源结构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也为解决我国能源分布失衡能源使用效率低下,实现能源商品化带来历史机遇。电网和能源网是能源传输和消纳的重要载体。我国智能电网和以天然气冷热网为主的能源网已具备规模但二者相互独立运行且在新能源消纳、能量存储调峰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新技术和新材料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打通多元能源网的转换渠道使智能电网和能源网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
11、能最终实现能源利用模式变革,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章具体介绍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体制革命支撑作用为着眼点,分析和探讨基于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实现能源技术革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0i.i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1.1.1能源结构亟待转型目前人类社会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应来源。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数据显示,2016年三大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比85.5%,在我国占了87%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1所示可见目前三大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仍占优势地位。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枯竭。同时伴随化石
12、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碳排放及其他污染问题已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并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图1-12016年全球/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关注密切,不断扩大各类燃料运用范围和推广新的实用性技术。美国的页岩革命开启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局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也支撑了以风能与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显示,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仅增长1.0%增速明显缓慢。但是从整体的能源结构来看全球能源结构正在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更低碳能源为主。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所有能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增幅达12%。相比之下。
13、煤炭这种含碳量最高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连续两年出现急剧下滑,跌幅达1.7%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增长缓慢和燃料结构的转变,对碳排放影响重大。2016年来自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仅增长了0.1%,2016年因此成为碳排放保持稳定甚至下滑趋势的连续第三个年头。从能源市场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且正经历结构转型,但是,我国仍保持其作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的角色。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显示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1.3%增速不足过去10年平均水平5.3%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仍居首位。在化石能源中消费增长最快的是天然气(7.
14、7%)其次是石油(2.7%)和煤炭(1.6%)三种化石能源的增长率均低于其各自近10年的平均水平。在非化石能源中,太阳能消费增长最快(71.5%)其次是风能(29.4%)和核能(24.5%)水电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4.0%为2011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在持续改进尽管煤炭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燃料(占比61.8%)但已是历史最低值并且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在减排方面2016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0.7%远低于4.2%的近10年平均增速水平。2016年,全球能源在结构转型上朝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但要实现能源结构完全低碳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
15、。我国提出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化两大目标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达到顶峰,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国的能源系统仍需进一步转型升级。1.1.2新能源消纳面临瓶颈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新能源理论储量都十分可观,但其资源普遍存在分散间歇,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当前,风电和光伏发电已具商业开发竞争力,其他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商业应用尚待时日,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以及关键技术的逐渐成熟世界新能源发展速度加快。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显示,2016年
16、世界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增长了12%虽然低于15.7%的可再生能源10年平均增长水平,但这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增加量(增加了5500万t油当量,超出煤炭消耗量的减少量)。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全年增长33.4%,仅仅10年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在全球总量中的份额便从2%提升到了2016年的20.5%。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新能源建设过程中主要关注资源而忽视市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普遍遭遇并网难问题造成规模过剩导致发电难以送出,弃风弃光问题突出。为解决我国新能源并网问题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使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
17、的改善。根据我国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弃风电量419亿kW-h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0http:/百分点;弃光电量73亿kW-h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尽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所改善,但想完全解决我国弃风弃电现象仍面临挑战。我国在跃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比例仍是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之一,能源技术的提升和能源体制的完善(如新能源补贴政策等)已成为重中之重,1.1.3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我国近5年来单位GDP能耗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面
18、临两大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基数庞大,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版显示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t标准煤,居世界首位;二是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能耗强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按照2015年美元价格和汇率计算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3.7t标准煤/万美元是2015年世界能耗强度平均水平的L4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1 倍O-因此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方面亟须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耗的总量.我国电能需求变化趋势较大程度上能反映总体能源消费的发展情况。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快速推进期。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电力消费弹性
19、系数近年来有所下降然而随着能源结构不断向着清洁化绿色化调整和优化,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人均用电水平还处于低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3140kW-h2015年为4318kW-h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水平,伴随终端消费电力比重上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均用电量水平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人均用电量将达到5000kW-h或以上水平,为维持庞大的能源消费体系并进一步降低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在能源供给侧上增强新能源开发力度和消纳水平还需充分挖掘能源消费侧的能效提升潜力。同时支撑新能源消纳和大规模能源
20、传输对构建坚强可靠的能源网络和实现能源系统的多源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4能源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限性问题1 .智能电网独立运行的局限性进入21世纪后,各国纷纷提出对智能电网的设想和框架。我国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因此,智能电网在技术上包含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这4个特征。其中,信息化是指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数字化是指电网对象结构及状态的定量描述和各类信息的精确
21、高效采集与传输;自动化是指电网控制策略的自动优选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和故障状态的自动恢复等;互动化是指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协调运行。智能电网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但是现今的智能电网仍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D电力系统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众多,集成度低;注重设备的自动控制,忽视了信息的整理和挖掘。2)智能电网的物理实体仍是电力系统因此无法克服电力系统本身不能大规模储能的问题。3)依赖电网本身的调节能力,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消纳仍存在限制。4)在智能电网中能量只能以电能形式传输和利用,调节方式较为单一峰谷调
22、节能力差。2 .能源网独立运行的局限性能源网本书主要指除电网外的其他能源传输网络主要为天然气网供冷/热网氢能源网,不同能源网的规模和特性如下:天然气网是一个集储运控管等设备为一体的庞大复杂的流体传输系统天然气网是全国联网型通过长距离输送系统进行区域/城市之间联网;通过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向用户提供燃气功能。由于天然气具有极强的可压缩性因此天然气网具有较大的储能空间。在我国,天然气网规模庞大总里程超过60万km横跨东西覆盖全国管网沿线地质地貌、自然气候人文环境复杂,是全世界最复杂的管网系统之一。供热网是将热源与热用户连接起来,并将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工质(一般为热水或蒸汽,目前在我国最常用的是热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智能 电网 能源 融合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17941.html